東漢時,有一個叫班超的著名人物。他從小就很有志氣,立志要為國家干一番事業。
公元62年(漢明帝永平五年),班超的哥哥班固奉命到洛陽擔任校書郎,班超和他的母親也跟著去了。由于生活艱苦,班超不得不替官府謄抄文件,每天從早忙到晚。
有一天,班超一邊抄著文件,一邊想起自己的抱負,心情非常激動,忍不住猛然把毛筆扔到地上,嘆息說:“男子漢大丈夫縱然沒有特別大的志向,也應該學習張騫,在與別國的交往中建立功勛,以取得封侯。怎么能老是埋頭于筆墨紙硯之間呢?”
不久,班超參加了軍隊,他一到軍旅中,就顯示了與眾不同的才能,并因作戰勇敢而得到了升遷。后來,朝廷又派遣班超兩次出使西域。這兩次,班超都只帶領少數人,憑借智勇,先后使鄯善、于闐、疏勒三個王國恢復了與漢朝的友好關系。此后,班超長期駐扎西域,以夷制夷,威震四方,為加強漢朝與西域各國和古羅馬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的聯系,做出了重要的貢獻,被封為定遠侯。班超在西域三十余年,直至和帝時,才因老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