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衛視傳統文化真人秀節目《傳承者》發布會上,鮮有露面的陳道明在談及此次擔任《傳承者》導師時說,是想為傳承傳統文化盡自己的力量,可謂信誓旦旦,“《傳承者》與別的娛樂綜藝節目性質不同,我們拼不過它們的娛樂性,但我們所有的導師都很真誠。”有媒體藉此說他對如今種類眾多的真人秀節目義憤填膺。只是看了《傳承者》的首播,讓我又想起了前些年的一句戲謔的話:別聽他們怎么說的,要看他們怎么做的。這檔節目同樣應該耗資不菲,但總覺得哪里有點不對,說東施效顰怕是言重了,但有一點我確信,陳道明會因此毀掉自己多年攢下的戲外形象,當然,不包括他的人品。
如今真人秀節目風頭正勁,有越來越多的明星熱衷于加入其中,誘惑除了極高的曝光度之外,最直接的還是高額的報酬。有節目曝光了近期一些熱門真人秀的明星身價,讓人咋舌:劉燁拍一天的酬勞是450萬;范爺的“第二季”一口價6000萬,當然也可能直接將節目組嚇退。
幾年前,明星要出名,總得會點什么,要么演,要么唱,要么寫暢銷書。但如今不一樣了,有一種明星,不用演,不用唱,更不用說寫,只要能在綜藝節目上耍寶賣萌博觀眾一笑,就比什么努力都來得快了。人們對“明星”二字的理解,也正在從他與演員、歌手等職業的關聯中迅速剝離出來。在各種娛樂節目的滋養中,明星成了這個時代特有的新“職業”。
記得十幾年前,一名廣播人曾醉心于打造一檔讀書節目《月色書香》,如今這類節目早已是明日黃花。更早的時候,年幼的我曾癡迷于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兩檔節目《閱讀與欣賞》和《午間半小時》,那時的單純和執著,現在是不是都成了笑柄,我不得而知。如今的文化產業真的是蒸蒸日上,但就像我們看到的中國足球,會開出怎樣的花朵呢?
友人向我推薦香港作家陶杰的短文《讀書種子》,看過后感覺多有禁忌,便記在了心里,因為我相信陽光總在風雨后。坊間多有傳聞,說是沒有上過真人秀的明星當時只有陳道明和葛優了,如今陳導師已然坐在電視的聚光燈下,指望諧星葛優擔當起方孝孺的重任,鐵定是癡心妄想。看來一向自詡尚未悲觀的我,也只能動一動咬舌自盡的心思了,因為剛剛看到,大明星趙薇前幾日隨意地說了句大實話:“錢很重要,人沒錢會做很多違心的事。”誠然。可我們苦寒之士整日里又該琢磨些什么呢?
但愿上述言論,不被多數人詛咒為墓子里跳出來的老生常談,因為我依舊確信,人類文化與文明得以傳承的樣式和手段,依靠的不是當下轉瞬即逝的格局,更不是如此心浮氣躁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