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任天問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的季濤從1990年代中期就開始從事拍賣工作并獲得注冊拍賣師執業資格,1999年還被聘為注冊拍賣師執業資格考試命題組成員。目前任中國拍賣行業協會法律咨詢與理論研究委員會委員、中國拍賣術語標準化起草小組組長、中央財經大學拍賣研究中心研究員。難得的是他不但精于業務,還擅長寫作,曾著有《拍賣師主持理論與技巧》、《當代北京拍賣史話》、《拍賣師主持教程》等書;參與編寫《中國收藏20年》、《中國收藏年鑒》、《中國拍賣二十年》、國家拍賣師執業資格考試教材《拍賣通論》、《拍賣經濟學基礎》、《拍賣基礎教程》、《拍賣實務教程》等。
在中國嘉德2007年秋拍中,曾經有一幅作品拍出了7,952萬元的天價,創下當時中國繪畫的世界拍賣紀錄,這就是清代著名畫家仇英的《赤壁圖》。
當年的一天,一對老夫婦帶著兩樣畫作來到嘉德的辦公室,據說是他們收藏已有幾十年的藏品。其中一幅便是仇英的《赤壁圖》。這對老人是名人之后,與嘉德已是多年舊識,之前他們曾送拍過不少家中藏品,只不過多為普通的作品,誰也沒想到他們這次會拿出這樣有份量的作品。

對于這樣看上去重要的作品,工作人員會拿給當時的書畫部總經理胡妍妍和幾位同事觀看。大家看后一致表示:這兩件東西十分“開門”,特別是仇英的《赤壁圖》讓人愛不釋手。
但老夫婦只想拍賣其中的一件,怎么辦呢?胡妍妍決定選擇仇英的《赤壁圖》,因為對它似乎更有把握。初步判斷,這幅《赤壁圖》有可能拍出四五千萬元,而在這之前,嘉德給書畫定價還沒有超過3,000萬元的呢!通常市場上見到的仇英畫都是明清兩代甚至更晚的仿作,嘉德公司十幾年的時間里也拍賣過無數件署名仇英的作品,唯有這次的《赤壁圖》流傳有序,被大家普遍認可為真跡。
工作人員為慎重起見,沒告訴兩位老人公司內部的估價,只說:我們對這幅仇英《赤壁圖》非常有興趣,過后還會再找幾位專家一起研究一下。老夫婦聽聞,表示改日再來。
幾天后,兩位老人再次拿著《赤壁圖》來到嘉德,當聽到專家的估價后,爽快答應將畫留下上拍。后來工作人員才了解到,《赤壁圖》在帶回國的途中,曾路過香港,老人也曾經咨詢過香港的拍賣公司,比較之后,還是決定將《赤壁圖》交給了嘉德拍賣。
仇英,字實父,號十洲,祖籍江蘇太倉。仇英學畫先拜周臣為師,后又學沈周、文徵明。他在青綠山水畫方面十分著名,其人物畫也造詣很深。
北宋著名詞人蘇軾于天圣元年(1023年7月)被貶官至黃州。有一天,蘇軾攜友散步來到了長江邊上的赤壁磯,面對滔滔不絕的江水,不由得追憶起當年赤壁之戰的英雄豪杰們,在萬千感慨的激情之中,蘇軾寫下了前后《赤壁賦》和詞《念奴嬌·赤壁懷古》。仇英的畫作《赤壁圖》則以蘇東坡《后赤壁賦》為詩意,描繪蘇軾攜友泛舟夜游赤壁的情景。
仇英的《赤壁圖》傳世所見有三幅。一幅藏在遼寧省博物館,一幅藏在上海博物館,再者便是本卷。前二幅皆絹本短卷,而本幅則為紙本而略長,長129厘米,寬23.5厘米。這幅《赤壁圖》可以斷定是仇英早年的真跡。尤為珍貴的是,本幅是設色紙本,這比起絹本要難以保養多了!
從《赤壁圖》上的鑒藏印,首先能確知的最早藏家是晚明的張修羽,他距離仇英生活的年代不遠,他的鑒藏為這幅《赤壁圖》的可靠性做出了有力的旁證;隨后,這幅畫被他的后人鑒藏家張孝思繼續收藏;《赤壁圖》后又被康熙皇帝第三子允祉收藏,并由此進入清代宮廷,被《石渠寶笈·初編》定為上等之作。辛亥革命后,《赤壁圖》被溥儀攜出清宮。
楊仁愷先生在所著《國寶沉浮錄》中曾記,溥儀遜位后于1922年偷運出宮大量書畫,多數都以賞賜溥杰等人的名義進行。后來清查時發現一個“賞溥杰單”,上面記載1922年11月22日、23日溥儀連續賞給溥杰兩件仇英《赤壁圖》,一件后來被溥儀帶到長春,現在遼寧省博物館,另一件就是本卷,它從天津市場流散后,被天津一位實業家購得,并一直保存于家中。
拍賣會舉行的那天,《赤壁圖》一經拍賣師報出4,000萬元的起價,即有買家舉牌應價,競價迅速飆升至5,000萬。除了兩個電話委托參與競拍外,場內參與這件拍品拍賣的共有5塊號牌。其中一個號牌的持有者是匡時拍賣的董事長董國強。價格爭至5,000多萬元后,董國強兩側的競買者分別退出。突然,一位站在后排的買家喊出了6,500萬元,場面出現了停頓。隨著拍賣師報出“最后一次”,幾乎要落槌時,坐在后排的2076號買家報出了6,600萬。這時,董國強又加入進來,雙方均以100萬元加價而互不相讓。最終,價格停在了7,100萬,被2076號買家競得,加上12%的買受傭金,總成交款達到了7,952萬元人民幣。而出到“前一口價”的董國強后面代表的是收藏家劉益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