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演:阿倫·匹帝希
編劇:阿倫·匹帝希
主演:科克·丁卡里西/奧途·阿森巖/阿梅·猶滋
攝影指導:阿倫·匹帝希
劇情 這是一個發生在1915年亞美尼亞的安納托利亞(土耳其腹地)的故事。一對兄妹,拜都和瑪雅姆,常去村莊中一個稱為“秘密基地”的地方玩,在那里他們總能度過快樂的時光。但是有一次,當他們像往常一樣玩耍夠了之后,在返回家中時發現整個村莊人去樓空,好像一座鬼城。于是兄弟倆踏上了尋找母親的征程,在路途中唯一陪伴他們的只有一只在“秘密基地”中救助的小鳥“拜西克”。
在好萊塢的數字中間劇院中,導演阿倫·匹帝希和艾拉·阿亞邁克長達5年的劇情片《迷失鳥》已經接近尾聲。這兩位制作人共同完成導演、制片和撰寫劇本等工作,匹帝希同時還為這部土耳其和亞美尼亞語的項目擔任了攝像指導,全片都是用電影制作人的母語土耳其語拍攝,從兩個孩子的視角以童話氛圍表現了這一歷史悲劇。
回到1915年,當時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正在對亞美尼亞人進行慘絕人寰的鎮壓和屠殺。故事中拜都和瑪雅姆這對兄妹原本幸福快樂的生活由于祖父被士兵捉走而打破。在接下來的日子里,他們的母親禁止他們外出,他們只能偷偷跑到一個鴿子洞——他們最愛的秘密游樂場。當他們回家時,發現他們的家和整個村莊都空無一人了。于是他們帶上一只曾經受傷被他們治愈的鳥,踏上了尋找母親的道路。
阿亞邁克和匹帝希相識是在匈牙利電影節上,阿亞邁克回憶:“我們很快成為朋友,他告訴我他想拍一部關于1915年事件的電影,從兩個孩子的視角講述。我很感興趣,于是我們開始合作。”匹帝希補充:“人們并不愿意談論這個話題,他們像把鳥關在籠子里一樣守著這個故事。我們的故事暗喻著這一點。這部電影的中心思想是‘保護兒童的純潔’,即使是在戰爭爆發的時候。”
不出所料,由于這部影片的主題,在土耳其拍攝是有一些顧慮的。為了平復焦慮,阿亞邁克和匹帝希向土耳其文化部申請了電影基金。但是,匹帝希解釋,“我們跟他們講,我們不是為了申請資金,而是這部電影對我們來說太重要了,我們只是需要你們的許可。”在等待電影基金的同時,阿亞邁克和匹帝希繼續不斷完善劇本、尋找拍攝地點、建設演員陣容。最終,在一年多之后,文化部批準了他們的申請。匹帝希強調,等待是值得的。“通過許可之后所有的阻礙都消除了,所有演員都覺得此刻可以開始拍電影了。”
制片人還編寫了將近100頁的筆記,匹帝希形容它是一幅“視覺地圖”,其中包含了故事板、照片板、視覺啟示(以大量圖畫的形式),甚至還有聲音設計的筆記。匹帝希還制定了關于電影視覺樣式的21條指導原則,其中包括:
· 深焦、大光圈;
· 使用自然光;
· 不變焦;
· 不用前置照明;
· 將火光、燭光、煤氣燈與日光混合;
· 只用蠟燭照明拍攝夜晚內景。
“我們花了很長很長時間調試蠟燭。”阿亞邁克說,聲音中仍帶著一絲疲憊。匹帝希補充:“我們有超過2000支蠟燭,都是兩根或三根芯的。我們預先把它們切成不同的大小,家用蠟燭和教堂的蠟燭不同,更不同于孤兒院的蠟燭。閃爍不定的蠟燭更適合在它們失焦的時候做背景;而穩定明亮的蠟燭適合做距離演員非常近使用的前景。這些對于員工來說非常麻煩。”
“我們雖然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但我們有的是時間,不斷完善各種小細節。”匹帝希說他們除了蠟燭,“用了兩三個月調試每一盞煤氣燈,”確保每一個細節都是準確的。事實上,在電影的準備期間,制片人收集了大量小道具,阿亞邁克回憶,“朋友們捐給了我們許多真實物品在電影中使用,比如他們祖母穿的睡衣、一個娃娃、一部相機等各種各樣的東西。”
匹帝希選擇使用Arri Alexa XT單機拍攝。因為電影中有不少僅靠燭光照明的段落,這時攝影機的ISO 800曝光模式就派上用場了。為了獲得靈感,匹帝希說他和攝影指導阿亞邁克一起仔細研究了庫布里克的《亂世兒女》中的燭光照明的段落。阿亞邁克說,“我們唯一的優勢就是可以使用Arri 和Zeiss的鏡頭組,在ISO 800感光度下拍攝。我們實際拍攝時允許攝影師在全靠燭光照明的條件下,使用T1.3和T2.8的光圈,而同樣在ISO 800時,Alexa絕不會產生膠片ISO800的粗顆粒。”
拍攝使用的鏡頭組包含了一只100mm的Arri/Zeiss Master Macro鏡頭。“我們使用Master Macro拍攝孩子們想象世界中的鏡頭,還包括一些對話段落,” 匹帝希說,“當你使用普通的100mm鏡頭時,無法獲得這樣豐富的眼睛中反射的細節。”
匹帝希經常把光圈固定在T5.6上,而一些室外的場景最高會不會超過T11。他偶爾會用一下偏振鏡片,用來加強日照的反差,但更多時候他盡量避免使用其它的濾鏡,甚至ND濾鏡也很少用,除非他需要強調陰影中的細節時才會考慮使用。
他還強調說,在戶外拍攝時自己和阿亞邁克都盡量使用日光照明,并且拍攝計劃全部是按照當時的日照時長安排的。“我們嘗試著盡量減少人工照明,更多的是等待自然的天空中的陽光,”他說。
“我們很像傳統的拍攝團隊,就像威廉·惠勒、比利·懷爾德或者奧森·威爾斯一樣,” 匹帝希繼續說,“還有就是托蘭德·托蘭,這是我們極力模仿的深焦攝影風格。當然我們也嘗試融入現代感,而這也是為什么有時候我們也會使用長焦鏡頭。我們的技術理念就是要拍攝一部現代版本的老電影,但這有時候也挺難的。”
故事在導演匹帝希筆記里的“快樂時光”中開始。盡管那時已經有戰爭了,拜都和瑪雅姆的爸爸參加了對抗奧斯曼帝國的軍隊,但村莊生活還算是平靜的。然后鏡頭轉向拜都,在妹妹分散小販注意力的時候從面包店偷了點心;隨后鏡頭拉回到兩個孩子沿著街道跑走的身影上。
所有電影中的攝影機以及照明燈具都是來自于Sinema Teknik Malzemeleri公司,而公司的創世人阿里·雅撒則全程擔任了電影的器材技師。“在土耳其拍攝的部分,我們傾向于僅使用斯坦尼康拍攝重要的段落,” 匹帝希解釋說,“我愿意在電影中更多的使用斯坦尼康手持拍攝,這樣就能給人一種近距離的感受,你可以聽到演員的呼吸聲,但最終拍攝時我們卻并沒有過多的使用斯坦尼康。”取而代之,匹帝希經常抓起Alexa攝影機直接上手持拍攝,然后配合軌道跟拍,這樣出來的效果更有臨場感。
村莊廣場兩邊的店鋪是按照過去照片建的。令人驚訝的是,匹帝希和阿亞邁克并沒有請美術指導來協助工作,而全都自己完成。不過,阿亞邁克以修繕房屋為生的父母幫上了忙,他們的經驗對于重建兩個小孩童年的家起了重要作用。
孩子們在外面救助了受傷的小鳥后回到家,手持攝像機跟隨他們到門口。制片人起先想按寬頻電影拍攝,但由于房子和其他地方的縱向的元素很多,他們隨后又將畫面比例改為1.85∶1。“對于我們的房子來說,我們需要用廣角鏡頭看到煙囪、炊煙。”匹帝希解釋,“但如果是2.35∶1的比例的話,我們可能得離得非常遠才能拍到這些元素。這樣一來畫面中的房子就太小了。”
全家人在一起的復活節晚餐那一幕很好地表現了匹帝希混合冷暖光線的想法。“只有為數不多的時刻是全家人在一起的,之后就只剩孩子們自己了。”匹帝希解釋,他們希望這一幕看起來“非常溫馨”。所有的內景照明都來源于餐桌上和整間屋子里的蠟燭和煤氣燈。另外,窗戶外的藍色“月光”實際是由4K人造光源制造的。
圣誕節到了,失去親人的孩子們深信他們的媽媽會回家和他們一起過節。當他們偷偷從孤兒院溜回家的時候已經是晚上了,屋里竟然亮著燈,炊煙緩緩從煙囪中升起。“我們想讓這一幕看起來帶點魔幻效果,”阿亞邁克說,這種感覺能借助輕輕飄落的雪花實現。就像電影里用的蠟燭,我們為了場景中恰到好處的雪花做了大量研究。“我們本來不喜歡造雪機器生產的雪,但咨詢好萊塢各方的觀點,并且把場景發給他們看。”最終,他們找到了一種效果相對不錯的人造雪,是用跟嬰兒紙尿布相同的填充物做的,而且在土耳有一家公司可以提供這種材料。“那家公司把材料切碎稱袋,我們帶到拍攝地。”阿亞邁克繼續說,“共三臺吊車,我們在上面撒雪。”每臺吊車還配有電扇幫助吹散飄落的雪花。另外一臺吊車配備了一臺6K HMI 鏑燈為作為外景的氛圍光線,而屋內則裝有小鎢燈從窗外透出溫馨的暖光。匹帝希還在建筑物后面放置了一臺1.2K HMI燈作為煙囪的背光。“煙囪中升起的炊煙看起來更像圣誕節來了。”阿亞邁克解釋。
然而令孩子們失望的是,他們的母親并沒有回來。于是他們返回坐落在山頂的教堂與村民們匯合,在那里放走了他們的鴿子巴蒂克。導演阿亞邁克和匹帝希去實地反復考察了9次。“但是我們只有一次機會制作這部電影,謝天謝地最后一次我找到了之前都沒有發現的好角度。”阿亞邁克說,“那一幕是很情緒化的,我們抓住了一些神奇卻又真實的畫面。在我們完成拍攝后,大家呆坐在原地久久沒動,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平靜感,我們抓住了愛與失去的心碎之美。”
在這個部分包含一個閃回段落,在這里需要重新拍攝一個在電影前面已經有過的圣誕聚餐段落。而這一次,“是一次性完成的長鏡頭,我們只把機位向外拉了一點,而之前的段落則是由不同機位的鏡頭剪輯而成。” 匹帝希解釋說,“他們之前曾經經歷過這一刻,但這一次再不像從前一樣了。在這個時刻,孩子們一下子就明白了一個事實,那就是他們的童年已經結束了。”
在30天拍攝結束的時候,他們總共積累了60盤LTO-5備份磁帶。攝制組的所有物品從伊斯坦布爾運到了洛杉磯,在那兒的EFilm制作公司完成后期。“當我們開始拍攝這部電影時,我們根本不敢奢望最后能在EFilm公司完成后期工作。” 匹帝希說。嘗試接觸他們是后期指導羅杰·狄更斯的主意,他和匹帝希是多年的好友。“我咨詢他做后期哪里比較好,因為這是我們的第一部在土耳其拍攝的電影,如果后期完成得不好的話,所有的努力就全白費了。而他直接說,‘去EFilm吧’。”
電影的主創團隊花了大約五天時間,和調色師喬·麥克威廉一道對影片基調進行了調整。他們主要是在原始的2880×1620像素的ArriRaw格式下,使用達芬奇系統進行調色的。“匹帝希在前期攝影階段對現場色溫的精準控制令后邊的工作容易許多。”麥克威廉說,“他的細心使得所有的段落都得到了完美的平衡。當我們開始調色時,所有的素材都幾乎沒有任何限制,因為他前期的拍攝控制做得太好了。”
完成這些工作后,導演阿亞邁克和匹帝希將帶著2K的拷貝回到土耳其做《迷失鳥》的影院發行活動。“旅程還將繼續。”匹帝希說,“我們也非常開心能夠踏上這段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