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8月份的股市大跌和第三季度宏觀經濟繼續下行之后,藝術市場也不同程度地受到波及,香江鏖戰剛落幕,北京秋拍季又將再亮劍,面對目前有些“清冷”的市場外部環境,“普品”或是缺乏特色的拍品無疑在當下市場上是缺乏競爭力的,而對于主要客戶群體為本土藏家的大陸拍賣公司來說,市場流動資金趨緊以及不明朗的經濟形勢成為了影響市場的不確定因素。藏家也早已由一味追逐“大牌兒”,轉而更為理性而專注于補倉自己的收藏系統。大路貨沒戲,好東西更要好價格,那么,拍行專場如何設置,拍品價位如何調整,是每一家拍行在接下來的秋拍都要面對的挑戰與選擇。

佳士得上海:創新帶來收獲,接地氣仍需努力
從2013年進入中國大陸并進行了首次試水拍賣之后,今年秋拍已經是佳士得這家老牌國際拍行在上海的第五場拍賣,從當初決定進入中國市場參與競爭,佳士得便將西方大師的作品引介給大陸藏家視為其戰略目標:從印象派,20世紀再到戰后,每場拍賣從羅丹、夏加爾,到畢加索、培根,他們不斷將這些教科書上的大名頭帶到中國,但讓中國藏家愿意為其買單,顯然并不容易。
今年秋拍,佳士得在亞洲與西方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板塊中帶來不少重要拍品,此前估價600至800萬的羅丹雕塑《捧著花瓶的女神柱》遭遇流拍,這也是國內首次上拍這位雕塑大師的作品。盡管在拍前部門負責人介紹此作的其他版本曾被海外知名博物館收藏,但這并沒有打動買家,遭遇同樣命運的還有估價500萬的斯特林.魯比,這件尺幅巨大的畫作被佳士得用作了夜場封面,顯然對其市場表現有所期待,估價也在合理的范圍內,流拍的結果除了目前市場大環境的影響外,恐怕中國藏家對歐美當代藝術家的接受度和作品理解仍需要時間去培養。夜場中讓人略感欣慰的是畢加索的十九件銀盤以略高出估價的940萬成交。

此次上海秋拍,佳士得將+86FIRSTOPEN專場作為一個重點宣傳的板塊向市場推出,盡管囊括的拍品從數量到價格都比較謹慎,但據部門負責人李丹青介紹,這一板塊的整體估值并不高,但是其部門策劃準備時間長達兩年之久,并在一系列的海外推介中獲得了不錯的市場反應,這一專場從拍品設置上也比較多元:架上繪畫、雕塑、影像作品均有涉及。從成交率來看,該專場總計30位藝術家的33件拍品中32件最終尋得買家,總成交額為1384.25萬元人民幣,其中兩位70后藝術家劉韡創作于09年“紫氣”以300萬的成交價成為這一板塊的最高拍品,其他成交的重要拍品還包括仇曉飛09年創作的“肢僵硬”,以160萬元完成交割。
總體看來,本場佳士得上海秋拍“典雅生活藝術\"、“中國及亞洲當代設計\"、“+86開創\"及“亞洲與西方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四個專場共222件拍品最終以6906萬元人民幣(包括買受傭金在內)的拍賣總額收槌。相比于去年佳士得上海秋拍所獲得的1.32億元人民幣(包括買受傭金)的成績,今年的成績下滑明顯,除受到當前經濟大環境疲軟的影響之外,很多拍前被看好的高估價拍品的意外流拍無疑將此次整體的成交額大大折扣,+86 FIRST OPEN專場的高成交率對初次試水的部門主管可以說是吃了一顆定心丸,但由于整體偏低的估價和相對平穩的成交額,對于整體的行情萎縮并沒有明顯的拉升效果。
從開始進入中國到剛剛落幕的秋拍,佳士得在中國的步伐一直沒有停歇,對大陸本土藏家藝術選擇多元化的培養也在持續進行。+86 FIRST OPEN對年輕藝術家板塊的準確把握讓人驚喜,但如何順利地將西方藝術大師送入大陸藏家的保險柜中,他們還走在不斷嘗試的路上。
保利現當代:部分經典已亮相
國內拍賣巨頭北京保利拍賣,同樣也面臨2015年秋拍征貨難的問題,將于12月5日-12月8日在北京燕莎凱賓斯基飯店舉行的秋季拍賣,至我們截稿時依然沒有亮相太多的重頭拍品。不過作為保利十年的慶典拍賣,現當代藝術部還是有部分經典已經亮相。

此次保利秋拍將分為:現當代藝術夜場、二十世紀中國藝術、中國新繪畫、現當代藝術日場幾大板塊。吳冠中作品在保利拍場一直有著不錯的成交記錄,從風景《青島》,到《木槿》,本次專題囊括藝術家各個時期的代表作品,六十年代《大昭寺》、七十年代《紫竹院早春》、《雪景》、《臨山而居》也將領銜林風眠專題。除此之外,吳大羽、趙無極、朱德群也有經典作品呈現。
中國抽象繪畫專題方面,保利借梳理中國當代抽象繪畫歷史進程與當下狀態之宗旨,遴選出抽象板塊重要藝術家尚揚、梁銓、黃銳、馬可魯、丁乙、陳文驥、王川、譚平、劉國夫等十余位藝術家代表性作品,試圖以清晰的美術史線索呈現“八五新潮”時期以來中國當代抽象藝術多元紛呈的探索路徑及杰出成就。
中國當代藝術版塊,陳丹青創作于1978年的《藏族女孩白珍》、劉小東創作于1991年的《白頭到老》、喻紅創作于1991年的《堵塞》均為藝術家早年創作精品,實為罕見。
二十世紀方面,此次推出“二十世紀中國藝術”專場,以罕見精品常玉1930年代所做《鏡子前的母與子》領銜,并集體呈現劉海粟、關良、方君璧、徐悲鴻、馮法祀等藝術家的重要作品,其中還將重點推出吳大羽專題、顏文樑專題、李青萍專題、孫宗慰專題,通過多件作品呈現藝術家的多樣藝術面貌與藝術探索歷程。

2014秋、2015春 “中國新繪畫”專場,在吸引眾多新藏家入場的同時,專場的概念也逐漸為藏家所肯定,今秋的陣容還是令人期待。賈藹力、劉韡、王音、段建宇、歐陽春、袁遠、馬軻、羅荃木、陳彧君、陳彧凡等炙手可熱的青年藝術家作品都將集體亮相。除此之外,艾未未、段建宇、李暉等藝術家的裝置作品也將為此專場增添更多看點。
中國嘉德:多板塊并進、多專場精耕
中國嘉德今年秋拍將于11月11日至13日預展,14至18日舉槌,地點依舊在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本次秋拍尤為引人關注的動作是其首次推出了“中國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之夜”。該專場甄選22位藝術家的24件油畫精品,從二十世紀的前輩藝術家、至中國當代藝術的青年群體,覆蓋中國油畫史上的核心流派及關鍵節點。其中包括吳大羽《飛羽》、石沖的創作巔峰《欣慰中的年青人》、以及劉小東作品《大雨》、尚揚《診斷-6》等數件中國美術史上的經典名作。
為何選擇在這個時間點推出“夜場”這一形式,專場負責人李艷鋒表示:“當下的市場環境,嘉德能夠得到藏家的支持得以呈現這一專場,依然能夠看出藏家的信心,而且相信好的拍品也不會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
嘉德這一夜場從拍品甄選到數量以及板塊分類,可以清晰地看出其一貫的通過拍品個案將整個中國現代藝術的發生、發展、探索和當下現狀由拍品進行學術梳理。我們從藝術家架構觀察,這份名單涵括了從早期的吳大羽、衛天霖、關良、常書鴻、到學院繪畫體系的先鋒人物石沖、劉小東、趙半狄、當代藝術領域一線名家尚揚、何多苓、以及新繪畫藝術中最具潛質的中青年藝術家張恩利、王音、段建宇等藝術家。

嘉德以謹慎而全面的拍品甄選標準由“點”(藝術家個案)及“面”(當代藝術發展的時間脈絡),完整地呈現了不同時期重要藝術家的經典作品;另外二十世紀早期油畫大家個案“沙耆比利時時期藝術”專場的推出,也是嘉德持續挖掘早期西畫藝術家的嘗試。另外《‘85新潮三十年紀念專場》將在《中國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之夜》后正式舉槌。屆時耿建翌《1985年夏季的清洗》、毛旭輝早期作品三聯作《大家長》等重要作品都將會現身拍場。
此次夜場亮相的最為重要的一件拍品無疑是石沖創作于1995年的作品《欣慰中的年輕人》,這件寫入美術史的重要作品有著眾多著錄,也是石沖最具標志性的代表作。畫中的男體身著白色妝彩、笑容慘淡,與手里的去皮裸鳥形成了異樣的姿態組合。畫家用蒼白、冰冷、麻木的身體,隱喻人的精神困境,表現出身體與社會環境的尖銳對立,其強大的表現力讓觀者為之震撼。在當下藏家普遍不愿意將重要作品釋出市場的大背景下,也看出嘉德對重要作品的市場表現有充分的信心。此作曾獲得“第三屆中國油畫年展”銀獎,是石沖藝術風格發展的階段性標志,正是從這件作品開始,中國當代藝術開啟了超寫實主義油畫觀念性的大門。在這個市場“寒冬”釋出如此巨制,價位讓人遐想,對此李艷鋒表示:“我們以估價待詢的形式上拍,但最后成交應該不會低于兩千萬。”
劉小東《大雨》創作于1993年,是畫家本人最看重的作品之一。此作發表眾多,也有多次展覽紀錄,在中國和西方藝術界均有較高知名度和認可度。《大雨》創作于劉小東和艾未未在紐約的一次相逢,畫面中那半身裸露橫躺于白色床單之上的正是艾未未,美國藝術家約翰·艾赫恩正在為其石膏翻像。在流動激蕩的筆意中我們得以見出彼充滿強烈表達欲望的思索變化著的劉小東。

趙半狄《涂口紅的女孩》曾參展于1992年在北京天地大廈舉辦的“趙半狄李天元畫展”,趙半狄古典時期的作品流傳極少,而此幅正是藝術家這一時期最具溫情的一幅,畫面中帶有景深的豎形構圖展示了趙半狄早期作品的經典特色,古典溫潤的色彩彰顯了藝術家過人的才華。
尚揚描繪大眾心理危機的“診斷系列”佳作《診斷-6》首次亮相嘉德秋拍。在這件作品中尚揚以波普藝術的幽默和涂鴉藝術的天真,表現了90年代初期人們價值觀念混亂和失落的這一嚴肅時代問題。
北京匡時:書畫仍是重頭戲
北京匡時2015年春拍總成交額為10.8億元,較2014年春拍17.4億元成交額同比下降37%,而這也是自2013年以來春秋兩季成交額的連續下降。觀察高價拍品,匡時的實力還是集中在古董經典板塊。此前對于2015年春拍,北京匡時董事長董國強曾表示,從市場的整體形勢來看,藏家出價還是比較謹慎的,也反映出市場對高價位的拍品還是存有一定的壓力,市場回暖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北京匡時2015年春拍在書畫版塊的表現依舊亮眼,此次春拍成交額前10名的拍品全部來自這一版塊,也由此證明藏家雖然出手謹慎,但是在資源稀缺的情況下,市場對書畫精品的需求依然不減,這也是千萬級高價拍品集中出現這這一版塊的原因所在。
備受關注的是“澄道—古代繪畫專場”、“澄道—近現代繪畫專場”、“暢懷—歷代書法夜場”三大夜場,三場成交額5.65億元,占春拍總成交額的一半,首次推出的古代繪畫專場22件拍品共拍得1.94億元,成交率為100%。古代書畫版塊中的精品國家一級文物“三宋”不負眾望以1.29億元領銜拍場:《宋人摹郭忠恕四獵騎圖》以8,050萬元再次刷新今春古代書畫最高紀錄,南宋《呂祖謙告身》、《司馬伋告身》分別拍出了2,875萬元、2,012萬元的成績。近現代繪畫夜場成交額達到2.53億元,成交率87.5%,其中排在首位的是石魯的《桃妮》,以2,185萬元成交。

現當代版塊,和2014年秋拍相比,作品上拍數量和成交率皆有所上升,但持平的成交額說明均價有所下滑,高價拍品數量減少,其中劉煒的《猴子》以552萬元的成交價成為本場首位,孫宗慰的《蒙藏人物冊》以356.5萬元成交,創造了個人作品的成交記錄。瓷器雜項版塊,成交額排在前列的拍品分別為517.5萬元成交的“清雍正 珊瑚紅地琺瑯彩牡丹紋碗”、483萬元成交的“青花西洋花卉如意紋太白罐”。
2015年秋拍北京匡時將于12月4日舉錘,延續以往的市場策略,本次拍賣的重頭戲依然是書畫版塊。在“近現代繪畫夜場”中,徐悲鴻的《古柏雙駿》、黃胄的《日夜想念毛主席》以及張大千的《春山讀書圖》皆是藝術家的重要時期創作。在資源稀缺的“古代繪畫夜場”中,清宮內務府主管赫奕的《煙樹山亭》收錄于《石渠寶笈》初編,曾貯于御書房,并由康熙御筆親題廣加贊許,當年由溥儀以賞賜溥粟之名出宮;惲壽平的《艷秋圖》、董其昌的《書畫合璧冊》及王鑒《仿子久秋山圖》等少見的精品也值得期待。古代書畫是匡時一貫著力打造的版塊,本次古代書畫專場匯集了多件精品佳作,共分“古代繪畫”與“古代書法”兩大專場。其中明清手札專題匯集有李日華、宗元鼎、黎士弘、張元舉、洪啟初、楊照等人的手札,既具文獻價值,又兼有尺牘之美。
此外,匡時此次秋拍首次在書畫版塊推出了無底價專場,囊括了張大千、溥儒、陶冷月、趙樸初、蔡元培、柳子谷等眾多書畫名家的作品,這也是匡時為了面對不同層次藏家需求以擴大藏家范圍所做的應對策略。
現當代藝術版塊,2015年秋拍匡時推出了 “光宇歸來:中國現代主義大師張光宇”,“踏浪彼岸:中國二十世紀現代藝術”,“當代藝術”三大專場,以中國現代主義的起始為線索,以豐富的形式,精確的選件為藏家帶來多樣化的選擇。其中,作為中國現代漫畫運動中的旗手和奠基人之一的張光宇,是中國現代美術史中一個非常重要但研究資料較少的大師,此次匡時著力打造張光宇專場,推出了《孫悟空》、《神筆馬良插圖之十二》等藝術家經典作品。
“中國二十世紀現代藝術專場”則對現代主義進程之線索進行全面梳理,林風眠的《《黃玫瑰》和《繡球花》、李鐵夫的《蔬菜和胖頭魚》以及丁衍庸的《鐘馗紋瓶子》等作品悉數登場。
此次當代藝術專場以“全球化”為線索,舒群的《文化POP系列·崔健B》以及謝南星的《無題系列 NO.4》等代表了80年代及90年代初中國當代藝術最具力量與反思性的作品;此外,近期日韓抽象藝術在香港拍場受到熱捧也為內地拍場帶來新亮點,在本次當代藝術專場中匡時也推出了日本具體派代表人物白發一雄、元永定正的作品,同時亮相的還有西方當代藝術大師班克西和達明安·赫斯特的重要作品。

瓷雜版塊,本次匡時秋拍陸續推出受市場追捧的明代、清三代的精品官窯瓷器,其中明永樂“青花纏枝蓮菊卷草回紋盤”,外壁繪制纏枝菊花,內壁飾纏枝蓮,內外各繪一種纏枝花卉,極其少見難得;此外還有清乾隆時期的仿古瓷器,“青花折枝花果紋六方瓶”、“仿哥釉雙耳尊”、“仿汝釉六方貫耳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