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佳興
三十歲以前在繁華靜謐,新舊交融的老圓環一帶度過。臺灣藝術大學美術系畢業,雙主修書法篆刻及當代藝術,2000年開始發表以篆字變體的實驗書寫。期間加入藝術團體新樂園(2003-2009),以寫字(抄經)系列思辯東方傳統和現代。現成立個人工作室Timonium lake,持續嘗試在藝術、設計領域的媒合應用。
《今心專輯》
戲劇治療師陳巍方,因為堅信創作蘊含療愈的力量,努力將藝術創作推廣到民眾的生活中,因為接觸了許多自閉癥的兒童,想要為這群孩子盡份力量,在他的發心、牽線下,邀請到音樂創作才子林強與書法藝術創作家何佳興,當下即席創作,何佳興當眾揮毫用篆體寫《心經》,林強即興創作音樂,共同擦撞出“今心”單曲專輯。共發行1000份,全數送給基金會做慈善運用,由于包裝是很別致的折紙包裝,所有專輯的包裝都是基金會中患有自閉癥的成人一個一個折出來的,是匯集音樂界、藝文界、社福界的動人作品。(林宜箴)
“書寫的過程,書寫者專注于揮動筆時呼出的氣息、肢體移動的規律并意識著內外的流動,傾注所有的精神于‘現在’。”現時雖然大多是用硬筆書寫,寫字仍舊在日常生活里隨時發生,廣義來說,其實每個人的字都是其自身的文化,書法里所謂的運筆、行氣、線條、風格其實都存在,差別只在拿毛筆和有無意識“專注”寫字。整個書法篆刻的歷史充滿各種字體的應用邏輯,若能格古通今,除了字體造型和平面設計,還有更多有趣的可能性待發掘。
設計師何佳興在封面設計上舍去了繁復的作法、試圖減少細致的美感,使用較有力道的粗體字,呈現一種失衡的狀態。也因此,在紙材的考慮和印刷工法上,都以符合紀實攝影精神的方向來操作。
“八尺門”三個大字的筆劃,源自于作者以前出版過的另一本攝影集《尊嚴與屈辱1987》中,一幅拍攝蘭嶼民宅屋前貼有“死囚”字樣的影像。何佳興說,使用這種拆解筆劃重新塑字的目的,是為了讓整體感更符合作者本身的思維與脈絡,更使用絹印讓字體浮于紙上,彷佛活生生寫在墻上的立體控訴。(文/南方家園,圖/博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