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大合唱》是中國著名詩人光未然為配合音樂家冼星海所創作的大型民族交響樂所寫的一組歌頌黃河、歌頌中華英雄兒女的組詩。它以黃河為背景,熱情地贊頌了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文化歷史和英雄兒女們堅強不屈的斗爭精神,描繪了一幅幅壯麗的抗日戰爭圖畫,成功地塑造了中華民族如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修辭類比】
在《黃河大合唱》中,詩人為展現出黃河雄渾壯麗的情態特征,在詩中多處運用修辭手法裝點文字。在這里,我們就結合其中的一段——《黃河頌》來作具體的分析。
一、比喻修辭
比喻,是一種常用的修辭手法,指的是用與甲事物有相似之處的乙事物來描寫或說明甲事物,使其變得更加生動形象,具體可感。如:
1.?。↑S河!你是中華民族的搖籃!
2.?。↑S河!你是偉大堅強,像一個巨人出現在亞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體魄筑成我們民族的屏障。
在第1句中,詩人把黃河比作中華民族的“搖籃”,點明了黃河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發源地之一。而在第2句中,詩人說黃河“像一個巨人”,則突出表現了黃河雄渾壯麗的情態特征。
二、擬人修辭
擬人,就是指把事物人格化,賦予事物以人類的行為特征,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作者的情感態度,如:
你一瀉萬丈,浩浩蕩蕩,向南北兩岸伸出千萬條鐵的臂膀。
黃河是一條不斷奔涌的大河,本身是沒有“臂膀”的,何況還是“千萬條”“鐵的臂膀”。在這句話中,詩人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一瀉萬丈,浩浩蕩蕩”體現了黃河勇不可擋的氣勢和力量,激發出了中華民族英雄兒女的精神和信念,表達了詩人對黃河高度的贊美之情。
三、呼告修辭
呼告,是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種修辭手法,以表達作者的感嘆情緒,從而增強抒情的表達效果,引發讀者的深層思考。如:
啊,朋友!黃河以它英雄的氣魄,出現在亞洲的原野……
在這一句中,詩人運用了呼告的修辭手法,直呼讀者為“朋友”,開宗明義地說明了自己歌頌黃河的主要原因。
【活學活用】
1.下列句子中,對修辭手法的運用較為恰當的一項是( )
A.等我進入中年,回想這種種,卻有一件小事,像一只小鈴分外清晰地在記憶中搖動。
B.村前的小路緊貼著蜿蜒的小溪,路的兩旁長著鮮嫩的青草,點綴著星星點點的野花。這美麗的小路,就像鋪展在原野上的一塊白布。
C.這篇散文層層推進,環環相扣,首尾響應,結構像神經節和神經網那樣結合得非常嚴密。
D.重慶之夜,微波蕩漾的江面倒映著萬家燈火,好像是水中閃光的珍珠,又好像是天上眨眼的星星。
2.結合語境,品析下列句子中的畫線部分。
(1)酥餅被大姐姐用夾子整齊擺放在棕色的粗紙上,再稱上一斤白皮的點心,點心上綴著小紅點,如同白胖胖的小娃兒額上貼的小紅點,無限喜氣。酥餅圓圓的,點綴幾顆黑色的芝麻,像一張長著雀斑的笑臉,可愛,可親。咬一口香甜酥脆,唇齒留香。(李娟《相思》)
(2)清東陵那棵雪松的清淚轟然滴落在了誰的心壤?戴著兜肚凄然背井離鄉的樹弄疼了誰的心房?誰需要借助著一片片摯愛藍天的綠葉暢快淋漓地呼吸?誰路過一棵安謐地開著粉白小花的樹就悄然憶起了自己的初戀時光……樹,為了這個人,拜托你,好好活。(張麗鈞《惦念樹》)
3.請以“民族”為話題,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寫一段話,要體現出你對民族的感情。(30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