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濃霧是從傍晚開始的。
隨濃霧而至的還有我。似乎不是先有了霧才有了我的到來,而是因為我才有了濃霧的形成。
幸好我居住的城市與鄉下的老家較近,否則,回城的崎嶇道路會讓我迷路的。老家之于我,已僅僅是一個概念,一個令我想起來感到溫馨的地方,但已不是能夠給我溫暖的地方了。那里會有我的親人,已非真正意義上的親人。他們見了我會熱情地用語言拉我去他們家坐坐;到了他們家再用親切的語言讓我吃喝,用目光在我的身上一遍遍撫摸。
我知道霧不愿意讓我走,它伸出了無數雙看不見的小手試圖攔阻我,可我還是得走。因為我的家已經不在鄉下,已經搬到了城里,我已經成了住在城里的鄉下人了。想留我住下的人送我到村口,我就向他擺擺手,反正我看不到他的影子了。濃霧將我們分開了,城里的世界對他來說是朦朧的,鄉下的老家之于我也是朦朧的了。
河邊上霧大,彌漫得樹林間、河灘上黑影憧憧。河道的上空肯定有霧打濕翅膀的大雁不堪重負,辨不出哪是河灘哪是河水,不敢降落,凄清的叫聲在我的上空盤旋。我將自行車的鈴鐺按得直響,想著能引領大雁前行,卻心頭一酸,就有了別樣的感覺。我和它一個在地一個在天成了孤雁,只是彼此用聲音相互撫慰著,似乎失卻了一方,便沒有了這一世界。
雁鳴聲還在空中凄清響著,只是聲音不再單調,有了此起彼伏的應答:“歐阿!歐阿!”置身于此,我明顯意識到,是我的鄉親們在引領著我。大雁的叫聲已不再是起初那種凄涼的聲調了。它已是一根長長的繩子,牽引著我這只貼著地面飄行的風箏。
順著這種感覺,我將自行車肆意地騎進了河灘。我想,霧再大也不會讓我迷失方向回不了家的,那大雁就是我久違的鄉音啊。我粗野地喊叫著,驚慌了大雁的陣腳,喑啞了長空的雁叫,那種因濃霧所帶來的恐懼和孤獨在我的喊叫聲中蕩然無存。
聲音是美妙的,鄉音是溫馨的,在這個濃霧彌漫的夜晚,我就指著它來暖我的心了。盡管濃霧遮蔽了人們的視線,可突然有一個聲音響起時,你會發現近在咫尺還有像我一樣的夜行人在躑躅。
(選自《散文選刊》2007年第12期,有刪改)
讀與悟
故鄉,是每個人心中永遠的棲息地。即便是能讓人想起故鄉的聲聲雁鳴,也能給歸鄉之人帶來心靈上的慰藉。
讀與寫
文章通過敘述“我”一次歸途的迷路情景,表達了對家鄉永遠的思念。其中,作者巧妙地運用霧來傳遞自己與家鄉的隔閡狀態,用沖破迷霧來表達自己與家鄉心心相通的狀態;同時采用移情手法,明明是自己不忍心離開家鄉,卻故意把大霧的彌漫說成是家鄉不舍得放自己離開,把大雁的鳴叫說成是鄉親的引領,提升了文章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