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法簡析】
《蠟燭》是一篇戰地通訊,寫了一位南斯拉夫老婦人在炮火硝煙中埋葬蘇聯紅軍烈士,并用珍藏了45年的結婚蠟燭悼念烈士的事。
人物的動作與心理是相互對應的,因而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一舉一動都反映了人物的內心活動和心理狀態,小到不自覺的顫抖、眨眼,大到人物的舉手投足。作家西蒙諾夫獨具匠心,沒有選用老婦人的豪言壯語,而是巧借老婦人的動作來表現其豐富的內心世界,雕塑人性之美。
1.選用準確的動詞反映人物的個性心理特征。如“可是附近一帶,不用說人,連一個活東西都沒有,甚至陪伴她在地窖里過了四天的那一只貓也被剛才炸起來的磚碎片砸死了。老婦人想了半天,然后,伸手在她那唯一的衣袋里摸出件什么東西來,揣在懷里,慢慢地爬出了地窖。”“想了半天”,形象地刻畫了老婦人年老體衰,深知自己不會比貓敏捷的心理;“慢慢地爬出了地窖”,深刻地揭示了她毅然決定掩埋紅軍烈士的心理。
2.動作描寫傳神連貫,不僅寫出了人物在做什么,而且寫出了他怎樣做。如老婦人掩埋蘇聯紅軍士兵的過程:“把尸身翻過來”“理好了他的頭發”“把他那一雙早已僵硬了的手臂彎過來”“她在他旁邊坐了下來”,表現出老婦人對烈士熾熱的母愛;寫老婦人“跪”地舀干用作墓穴的炮彈坑中的水,“拖”尸,“畫”十字,“吻”遺體,“捧”浮土,“堆”墳堆,再“摸”出蠟燭,“插”到墳堆上,“點”上。每一個動作都是那么吃力,而又那么認真。她雖然默默不語,內心卻有千言萬語。透過這些動作,我們感受到這位南斯拉夫母親對紅軍烈士的至情至愛。這樣,她也由一個普通的老婦人一下子變成了反法西斯的斗士,由一個素不相識的人變成了烈士的親人。
法國大作家福樓拜有“一詞說”的創作觀點。他說:“不論一個作家所要描寫的東西是什么,只有一個名詞可供他使用,用一個動詞要使對象生動,一個形容詞要使對象的性質鮮明。”為此,我們要努力去尋找那適合語境的最準確的唯一的詞。《蠟燭》的動作描寫無疑暗合著福樓拜的觀點。
【延伸練習】
1.文中的老婦人始終未說一句話,作者是通過大量的動作描寫來表現她豐富的內心世界的。請展開想象,依據以下提示推想一下老婦人的心理活動。
“老婦人也沒有說話,她不時抬起眼睛來,朝這些脫了帽的肅立著的人們看了一眼,十分莊嚴地對他們深深一鞠躬……”老婦人為什么不說話?她心里在想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
水生小聲說:
“明天我就到大部隊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動了一下,想是叫葦眉子劃破了手。她把一個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孫 犁《荷花淀》
丈夫第二天就要參軍到大部隊上去,的確出乎水生嫂的意料,因此,她的手指不由自主地“____”了一下;“____”則表明水生嫂迅速調整了自己的情緒,她不能讓丈夫看出自己有軟弱的表現。這兩個動詞準確、細致而生動地寫出了水生嫂得知丈夫第二天就要上大部隊去的消息之后_______________的矛盾心理。
3.指出下面片段中黑體詞的作用。
襲人方欲替晴雯開時,只見晴雯挽著頭發闖進來,“豁啷”一聲,將箱子掀開,兩手提著底子,望地下一倒,將所有之物盡都倒出來。
——曹雪芹《紅樓夢》
(注:《紅樓夢》第七十四回,當邢夫人發現了繡春囊后,由于賈家奴才王善保家的獻計,王夫人下令搜檢大觀園。具有反抗精神的丫頭晴雯則是王夫人內定的第一個打擊對象。該片段是搜到晴雯的箱子時她的表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賞析下面片段中畫線句子的表達特色。
他感覺自己的腿、手和身體都已經不聽使喚了,意識也漸漸模糊。他似乎聽到遙遠的地方傳來隱隱約約的歌聲……不能,絕不能,我一定要挺住!他咬緊牙關對抗著,對抗著……終于,他已經模糊的視野里出現了終點站那熟悉的藍色候車亭……堅持不到終點站了,提前停車……
他打右轉向燈,靠邊,平穩停車,開門,熄火,拔下鑰匙。
渺茫的歌聲有強大的力量,吸裹著他在黑暗的深淵墜落、墜落……
那深淵太深,36小時的搶救后,他沒能爬上來。
——納蘭澤蕓《拔下鑰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據提示,給下面幾段文字填上恰當的動詞。
提示:他并不是一個真正的球迷,但是他比所有的人都瘋狂。面對一場并不精彩的足球比賽,他渴望引起鏡頭關注,讓家中生病的女兒在鏡頭中看到他。
他赤裸上身。頭上_____了公雞的羽毛,臉上________了厚厚的油彩。他的面前_______一只巨大的皮鼓,肩上________一面巨大的銅鑼,胸前________一串五顏六色的喇叭,嘴里________一只亮晶晶的鐵皮哨子。整個上半場他一直_____,_____________,吹喇叭吹哨子,可是,對面的大屏幕上,并未出現他的身影——因為觀眾席上有太多比他更賣力的球迷,何況他并非真正的球迷。
到了下半場,他的表演更加夸張。可是大屏幕上,依然沒有他的影子。他近乎瘋狂的舉動讓一旁的觀眾不解甚至反感:雖然有電視轉播,但這是一場并不精彩并不重要的足球比賽,至于這樣嗎?比賽臨近尾聲,觀眾席上掀起人浪。這是他最后的機會,假如繼續自顧自表演,也許能從人浪里突顯而出。
他真這樣做了。人浪掀到近前,他沒有配合。這次他扮成一只鴨子,_____嘴,_______肩,_________脖子,他將胸前的喇叭________下來,_______又________,接住又______。
他的身影終于從大屏幕上一閃而過。雖然只有短短兩秒鐘,他還是________鏡頭______了一下。他笑得非常開心,笑容里藏著愛憐。然后,他將皮鼓和銅鑼交還別人,坐下來,______手里的喇叭,______頭上的羽毛,一言不發,完全變成了另一副模樣。
6.小時候的你,有沒有獨自在家的經歷?有沒有獨自走夜路的經歷?當時的你,害怕還是勇敢?請用簡短的文字進行描述。要求:恰當運用動作描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