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法點睛
“以小見大”是一種有效的寫作技法,運用得當,會收到具體形象的表達效果。那么怎樣才能用好“以小見大”呢?
一、細心觀察生活。要注意生活中的細枝末節和一草一木,從多個角度去觀察,并用心感受,從中找到怦然心動的感覺,找到富有深刻內涵的東西。例如:拾到一片落葉,可以發現它背后深藏著春去秋來、歲月匆忙的道理;發現樹葉把綠意留給人類,把敗葉留給土地的無私奉獻的精神……
二、寫有價值的生活小事。生活中的小事,經過深刻思考,就會發現它的價值。這樣的材料寫進文章里很有意義。例如:以“母愛”為話題作文,有人寫的是自己生病的時候,媽媽是如何陪伴和照顧自己的。這樣的材料雖然符合題意,卻太平凡,不夠新穎。有人則以媽媽刷碗作為突破口,發出如此感嘆:媽媽已經為我刷了十幾年的碗了,刷了上萬次碗。這是多么浩大的一項工程。原來,愛就是一種深沉的責任。這樣的升華既深刻,又令人信服。
三、善于用具體細節印證常理。從具體的人事景物里提煉出普遍的感情和抽象的道理,從平凡中找出不平凡,使文章的主題得到升華。例如:有同學在一次游玩中看到遠處的草叢里有一個紅點,覺得很美,于是就好奇地走過去,仔細一看,原來是一個紅色塑料袋,非常掃興。過后一想,這不正是“距離產生美”嗎?于是據此寫成一文,點滴小事寫出了精彩。
四、善于展開豐富的聯想。看見路旁的行道樹,想到默默無聞的奉獻者;看見螞蟻搬家,想到團結就是力量……這樣可以使我們的文章具有深意。在作文時,不能局限于小事小物,要打開思路向更遠處聯想,讓小事小物顯現出它的深意。例如:一縷炊煙可以牽出深沉的鄉情,一條柳枝可以綻放出春天,一個小人物可以折射出社會風貌等。
五、善于從側面著筆。在作文時,從側面尋找突破口,能夠收到以小見大的效果。例如:有人寫家鄉的變化,不直接寫家鄉的高樓、街道等,而是寫他的爺爺不知足:爺爺早年喜歡聽收音機,后來又要買電視,再后來又想著看彩電,現在竟然想著玩電腦。從爺爺的不知足中,反映出家鄉的發展,可謂巧妙。
生活中處處有美,作文中不要大而空地去鋪張美,而要學會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筆,這樣更顯構思之精妙。
佳作看臺
我發現枕頭里有個世界
江蘇南通一考生
從小,我就有落枕的毛病,早晨起來,常常是歪著脖子,疼得哭爹喊娘。母親自然是小心地替我揉來揉去,可這畢竟不是長久之計。
我不習慣市場上賣的枕頭,母親決定自己動手做。棉花是最合適的材料,可是太軟了不行,太硬了也不行,母親就一把把地挑,感覺適中才放進枕袋。兩天后,我感激地接過母親做的這只花枕頭,它那么輕,卻又那么重。把頭放上去,花枕的中間正好凹下去,將我的頭包在里面,棉籽輕輕按摩著我的頭部,感覺舒適極了,就像是進入了這樣一個情景:靜靜的深夜,我躺在海邊沙地上,看滿天繁星,吸清新空氣,呼吸之間全是媽媽身上散發出來的清香。
可是夏天來了,棉花枕被汗水一浸,就會發出霉味。于是,我索性撇開枕頭,仰著頭睡覺,結果自然是我又歪了脖子,母親又有了心事。
沒辦法,母親只好托人從外地帶回一大包綠豆殼,又縫制了一只新枕頭。這只枕頭可比棉花的好多了,躺在上面,我只要輕輕一動,就會聽到“沙沙”的聲音,像沒有歌詞的童謠,在靜靜的夜空飄蕩,連夜的精靈都會因此止住腳步,我當然睡得格外香。后來才知道,這些綠豆殼花了父親近半個月的薪水。或許是因為太喜歡這綠豆枕了,我做作業時都會捧著它。終于有一天,枕套破了,看到滿枕的綠豆殼飄然落地,我的眼淚也一下子落了下來——這可是母親第二次為我做的枕頭啊!
上初中了,離家那天,母親塞給我一只新枕頭,新枕頭溢著一股藥香,沁人心脾。母親說,這是父親特地上南通買的。在學校的每一夜,我枕著藥枕,聽枕中藥材發出的聲響,那簡直是在欣賞人間最美妙的音樂。我仿佛又找到了家的感覺,每一次閉上眼睛,就像是一手牽著父親,一手牽著母親,來到了落葉林,看一地金黃,滿是溫馨。
歲月流逝,我漸漸明白,在這變化的枕頭里有個不變的世界,在這個世界里,有一種情感時時刻刻都在延續。也許,關于這個世界的故事并不精彩,可它會伴我一生一世……
精彩點評
這是一篇表現母愛的作文,作者沒有描述多么大的事件,只是把目光盯在了枕頭上,可謂選材小而情感深。每次寫枕頭,都特別注意展開豐富的聯想,描寫出自己的溫馨感受,表達出內心的自得之情。崇高母愛無須言,小小枕頭顯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