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目標】
學會在記敘文中運用環境描寫烘托人物的心理活動。
【技法指津】
茅盾先生曾經說過:“作品中的環境描寫,不論是社會環境或自然環境,都不是可有可無的裝飾品,而是密切地聯系著人物的思想和行動。”可見,環境描寫在文學作品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情隨景生,景隨情移,人生活在一定的環境里,人物的心情不同,他(她)眼里的景物及其所處的環境氣氛也就有所不同。那么,我們應該如何描寫人物所處的環境及具體景物,從而能更好地寫人物之“心”,傳人物之“神”呢?
有以下幾種方法可供同學們借鑒:
一、景中寓情。景物的特點是客觀存在的,不同景物的形狀、色彩、態勢、光澤、聲響等特征千差萬別,具有鮮明的個性,所以,描寫景物的關鍵在于抓住景物的特征,增添描寫的感染力,有力地突出人物的心境。如:“七月里的一天,我坐在窗前,看著瓦藍瓦藍的天空中沒有一絲云彩,火熱的太陽炙烤著大地,南風刮來,從地上卷起一股熱浪,火燒火燎的使人感到窒息,雜草抵不住太陽的曝曬,葉子都卷成了菊花瓣樣的細條,就連那狗也伸長了舌頭喘個不停,看著滿桌子的作業,我心亂如麻。”本段就抓住了夏季炎熱的特點進行描寫,從而突出了“我”煩躁不安的心情。
二、景隨情遷。環境描寫可以表現出人物的內在感情和心理活動。《三國演義》中有一段自然景色描寫:“天氣晴朗,平風浪靜……東山月上,皎皎如同白日。長江一帶,如橫素練。”這一片和諧的夜色,襯托了曹操得意揚揚,飲酒作詩的豪興,恰如其分地點出了他的勃勃雄心。
三、情景交融。人物的心境可寫可不寫,但景物描寫的色調應與人物的心境一致。例如“月光淡淡的,冷冷的,周圍一片寂靜,只有樹葉的‘沙沙’聲。我撫摩著一棵老樹開裂的樹皮,想象著它曾經風刀霜劍的歲月,仿佛感受到了它內心如刀絞般的疼痛。夜深了,遠處傳來一陣犬吠,靈魂隨之震顫。”作者借“冷冷”的月光,恰當而準確地烘托了自己的傷心、難過的心情。
【牛刀小試】
巷子里的那些事兒
□仲雅婧
新家的那條巷子,與我憧憬的干凈的街道,整齊的店鋪相去甚遠——自行車、摩托車凌亂地停放在巷口,巷子兩旁的小飯館不時地飄出嗆人的油煙味,街道上有時甚至會出現幾只被三輪車碾壓過的老鼠。在我每天上學、放學的路上,巷子里總會出現幾只“兇神惡煞”的大狗站在路中央,還不時地朝我吼叫。這對于我來說實在是個挑戰,我與它們對視半分鐘后,只得輕輕地嘆一口氣,以最快的腳步繞過它們,再踮起腳尖繞過門前的小菜市場,飛也似的逃走,天天如此。或許在古代,我還能練就一身好輕功吧!每天晚上,在我即將進入夢鄉時,總會聽到樓下幾只貓歇斯底里的叫聲及路人大聲的交談聲,沒辦法,我只好把頭埋在枕頭下。可就在我默默地忍受了幾個月后,我突然發現巷子里的一切似乎并沒有我想象的那么糟糕。
每天清晨,臨街的大樹上總會傳來愉快的鳥鳴聲,巷子里那家小飯館的老板很和善,是媽媽的同鄉,見到我總是不忘問候幾句;門口那家菜市場的老板總是忙里忙外,經常在對面包子鋪老板的提醒下打掃店前的垃圾;老奶奶們一邊排隊買菜一邊笑著嘮家常;巷口的那堵長滿爬山虎的墻后面有一家典雅的西餐廳和一個精致的花店;巷子里的大狗似乎也沒那么可怕,只要我們“井水不犯河水”,也能相安無事,而那幾只大黃狗并不是因為警覺而站在路中央,它們只是在等待自己的主人,它們搖著尾巴進家門的樣子,其實也很可愛……
其實,門前的巷子在有些凌亂、喧鬧的外表下,有著一種純凈的美。生活中不缺乏美,有整潔的美、有沉靜的美、有自信的美,或許這個巷子就是一種閑適而平凡的美吧!
正午時分,窗外那棵臨街的大樹開著不知名的小花,淺粉色的,散發著香氣,巷子里的行人很少,小販的吆喝聲也漸漸遠去。陽光透過樹梢,在地面上留下斑駁的剪影,一群麻雀在樹蔭下歇息,啄食著地上的米粒,一切都顯得是那樣的恬靜閑適……
點評:作者在文章開頭對巷子的雜亂進行了細致刻畫,突出了自己對巷子的不滿及煩悶的心情;之后用“沒那么糟糕”引領讀者從另一個角度認識小巷,使小巷呈現出一種閑適美,同時,小巷泛著生活化的景象,也讓“我”的心情變得舒適自然。全文情感變化自然,融情于景,使得雜亂的小巷充滿了詩情畫意。
【指導并置評:仲飛虹】
【誤區警示】
一、寫景與襯托人物心境脫節。即寫景時與人物的心情毫無內在聯系,形成兩個明顯的各自獨立的內容。
二、寫景不能抓住景物特征。寫景時,過于面面俱到,使所寫的景物沒有明顯特征,不能突出重點。
三、寫景方式單一。即寫作時,只是對景物本身進行簡單的描述,沒有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沒有分層次進行描寫,沒有采用動靜結合的方式去描繪,致使語言不夠生動形象。
【延伸訓練】
請以“生活需要 ”(橫線處可填“真情”“快樂”“挫折”等內容)為題目,寫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思路點撥:生活是作文的源泉。那就需要同學們走進生活,觀察生活中的人與事,留意身邊的環境。注意要寫出周圍的環境特點,切忌描寫環境與表現人物脫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