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時間7月13日晚(布魯塞爾時間13日上午),經過了17個小時馬拉松式的談判,歐元區領導人峰會終于就希臘債務問題達成新協議,希臘將獲得最高860億歐元的資金援助,避免了退出歐元區。然而,希臘人需要面對的窘境是,希臘左翼總理齊普拉斯(Alexis Tsipras)接受了一份比之前公投否決了的更加嚴苛的援助協議。
議會需通過六大改革措施
歐元區領導人關于希臘援助的會議從當地時間7月12日晚一直開到7月13日早上,17個小時的漫長會議后,希臘總理齊普拉斯為從歐洲獲得第三輪援助,以保留希臘的歐元區身份,不得不向債權人屈服。
歐元區財長提交各領導人的新協議顯示,包括稅收和養老金改革等六項全面舉措必須在7月15日午夜之前確定,以恢復外界對希臘的信任。這輪援助規模估計高達860億歐元(955億美元),其中至少需要250億歐元用于挽救銀行業。而在援助款項到位前,希臘議會須批準新協議中的改革方案。
這份協議的核心內容是:希臘同意采取自由市場導向的經濟改革以及財政緊縮措施,使其更符合歐元區成員國的應有標準。希臘議會要在7月15日之前,通過包括增值稅改革在內的一系列改革法案。其中包括讓希臘把價值500億歐元的國有資產,抵押給一個歐元區為希臘償還債務所設立的特別基金。作為回報,債權人方面同意在希臘履行上述承諾后,考慮向其提供820-860億歐元的救助,用于希臘刺激經濟發展、增加就業機會,援助期為三年。
希臘總理齊普拉斯在達成協議后表示,討論希臘脫離歐元區的問題已經過去,希望大多數希臘公民支持讓國家重返經濟發展道路的努力。齊普拉斯還說,歐元區峰會上的協議磋商是“艱難的”,但希臘得以避免將國有財產轉讓給境外方面,也避免了金融扼殺和金融系統破壞。
在希臘最終選擇妥協后,這次會議似乎以德國人的大獲全勝而告終。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在會議后表示,談判雙方必須建立信任,希臘要對自己所答應的事負責,現在重點在于希臘如何一步步實施協議所達成的內容。
希臘國內經濟—直處于崩潰邊緣,在過去七年中希臘累積了2500多億歐元的巨額債務。今年6月30日,由于希臘無力償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四筆總額為17億歐元的到期貸款,導致其構成違約。
今年7月6日,希臘舉行公投,否決了國際債權人提出的救助方案,拒絕實施嚴格的經濟改革與財政緊縮措施,這也讓希臘走到了“退出歐元區”的危險邊緣。在峰會前,希臘銀行已關閉兩周之久,其資金已經接近枯竭,因此這次峰會被視作決定希臘是否“脫歐”的關鍵時刻。
國內對新協議態度分歧
對比新協議和造成6月25日上一輪談判破裂的舊協議,當初高喊舊協議是對希臘人民的侮辱的希臘政府,事實上接受了一份更加苛刻的新協議。希臘需要實施的經濟緊縮改革措施,不但沒有減少,而且還要在執行過程中接受債權人的監管。
擺在希臘眼前的是,7月20日有一筆70億的歐元債務到期,8月還需要再支付50億歐元。希臘要想得到歐洲第三批援助款,就必須全盤接受債權人關于削減養老金、提高消費稅、削減國防預算在內的緊縮措施。
7月16日凌晨,希臘議會通過一攬子“以改革換救助”法案,其中包括希臘政府7月13日與債權人達成的協議以及相關改革措施,從而為希臘獲取第三輪救助貸款創造了條件。
目前希臘國內政壇對新協議的態度一分為二,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對,就連齊普拉斯所在執政黨內部也出現了分裂。新華社雅典分社記者陳占杰分析認為,
“希臘民眾抱有的一種矛盾的想法,是希臘先硬后軟接受更嚴苛新協議的重要原因。”
希臘的主流民意一直存在矛盾。一方面,絕大多數希臘人反對采取一系列的緊縮措施,另一方面,絕大多數的希臘人又不愿意離開歐元區。
陳占杰指出,“隨著新協議的達成,希臘債務危機的拐點似乎已經出現,但過去的經驗表明,這一輪危機集中爆發過后,歐盟如果不加大監管力度,并且輔以相配套的刺激經濟復蘇的措施,以‘改革換救助’的藥方可能會在希臘又一次失效。”
事實上,希臘在前幾次救助中就曾把私有化計劃搞砸。盡管250億歐元應該會彌補即將到來的壓力測試造成的損失,但希臘銀行業資金缺口的規模可能非常巨大。希臘銀行業貸款中約有五分之二已經違約,資本管制更是讓事態雪上加霜。
希臘的經濟數據狀況也難以讓人放心。雖然最近希臘國內生產總值(GDP)數據顯示,該國經濟仍在緩慢復蘇,二季度同比增長0.2%,但仍遠未恢復到經濟危機之前的水平。同時,盡管希臘的就業有了改善,但整體失業率仍然高達25.5%。該國經常賬戶余額則僅有略低于十億美元。當前通縮風暴正席卷希臘,令該國消費者價格指數同比下降幅度達到2.1%,5月份的生產者價格指數更是降至4.6%。
《華盛頓郵報》的分析文章指出,不管希臘脫歐與否,棘手的局面都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繼續維持。當前希臘正在經歷的危機是現代史上最嚴重的經濟衰退之一,是自1870年以來發生在發達經濟體中最為慘重的衰退,同樣嚴重的經濟倒退只在戰爭年代出現過。
民眾飽受資本管制痛楚
希臘的經濟危機已持續七年。在漫長的經濟寒冬中,希臘民眾正在承受資本管制給生活造成的痛楚。
6月28日晚,距離希臘償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7億歐元貸款“大限”僅剩兩天時間,希臘總理齊普拉斯通過電視講話,向全國人民宣布了即將實施資本管制的決定。希臘成為繼2013年塞浦路斯之后,第二個宣布實施資本管制的歐元區國家。有分析指出,希臘實施資本管制就像一次退歐預演——經濟嚴重受損,社會出現前所未有的分裂。由于擔心經濟崩潰,希臘人爭先恐后將賬戶里的數字兌現,已經累計從ATM機取出了數百億歐元。在雅典,銀行外面大排長龍成為一種新常態。雅典Neos Kosmos地鐵站附近的銀行門外,總是排著長長的取錢隊伍。
由于資本管制禁止銀行轉賬或向海外付款,這意味著希臘人無法從蘋果網站下載音樂或是在Facebook網站上投放廣告。除了蘋果,PayPal也對希臘的信用卡采取了限制政策,希臘人民在PayPal錢包里進行充值、銀行卡資金跨行交易等行為都無法進行。希臘人仿佛回到了沒有網絡交易的上世紀。
獨立智庫OpenEuro聯席董事、歐洲問題專家Raoul Ruparel撰文指出,資本管制看似可以緩解銀行擠兌,限制資本外逃,實則會對希臘經濟產生巨大負面沖擊,而且并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從某種意義上說,資本管制是為了給某些嚴厲的政策贏得時間。塞浦路斯和冰島都實施了嚴厲的存款減記,他們通過資本管制防止了大量的資本外流。但希臘的問題更復雜,不是依靠簡單地“買時間”就能解決的。
2009年希臘債務危機爆發后,“三駕馬車”(歐盟、歐洲央行、IMF)決定向希臘提供兩輪共2400億歐元救助貸款,作為條件,希臘承諾實施緊縮和改革措施。前任政府為度過危機,答應了歐盟和IMF的救助條件,緊縮財政、削減福利。
在今年,激進左翼聯盟黨領導的希臘聯合政府上臺后拒絕執行原有救助協議中的緊縮改革要求。新上任的希臘總理齊普拉斯在對議會發表的講話中稱,明言要終止希臘與“三駕馬車”達成的現有貸款救助協議,認為希臘人在這項救助計劃中遭到壓榨,要求國際社會削減債務,要不就不還錢。希臘有一句諺語“淋濕的人不害怕下雨”,從含義來看,很像中國的一句諺語“光腳的不怕穿鞋的”,當情況太過糟糕時,當事人或許已經不在乎問題變得更加糟糕。目前希臘經濟依舊低迷,失業率依舊高企,積重難返的希臘究竟是承受改革之痛,還是選擇繼續“賴賬”,仍是個未知數。
歐洲一體化面臨巨大挑戰
對于歐盟而言,希臘的危機總算不那么火燒眉毛,可是除希臘外,愛爾蘭、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國,都有嚴重的債務問題,歐洲一體化建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自1999年1月問世以來,歐元一度被認為是提振歐洲經濟的“絕妙工具”。通過使用相同的貨幣,使得歐洲國家跨國貿易更為便利,消費者也能通過對比得到更實惠的價格。歐元早已成為“歐洲一體化”的象征。但是,區別于主權貨幣,歐元區并沒能建立起能用于幫助貧困成員國的聯邦預算。
曾有一些經濟學家表示,貨幣一體化對一些國家來說無異于沉重的經濟負擔,當一些有著不同經濟需求的國家之間采取單一貨幣政策,但財政政策卻相背的話,歐元機制將不能穩定發揮作用。對一些國家來說,單一的貨幣政策要么太緊要么太松,而這些國家又缺乏有效的手段實現平衡,在這樣的機制下國家難以實現繁榮發展。
十多年來,外界從未打消對于希臘通過篡改數據加入歐元區的懷疑。當時,德國政府堅持要為意欲加入歐元區的國家設置嚴苛的條件:預算赤字應低于國內生產總值的3%;債務不應超過GDP的60%;通脹率不應突破3%。但當時歐洲領導人出于對歐洲融合的強烈愿望,將政治考量置于經濟現實之上,接受希臘加入了歐元區,卻也為如今的悲劇埋下了伏筆。
路透社分析文章指出,歐元危機久拖未解,歐盟應當從希臘身上得到了一些慘痛教訓。首先,歐洲必須避免過度擴張。1990年代末該貨幣聯盟成立之前認為政治上可行的機制,如今在經濟角度看似乎難以維系。歐盟現在必須更現實地看待自己兌現諾言和管理預期的能力,歐元區需要讓現有結構井井有序,并精簡機構。
歐元就是最好的例子。歐元區實行單一貨幣政策,但區內19國財政政策各異。這種與生俱來的系統性功能不彰,需要盡早解決、不宜久拖。這個問題不解決,假以時日可能會導致歐元區最終自發性崩解,這是最糟的假設情況。
希臘為歐洲提供的另一個教訓是,需要讓普通公民聯系在一起。全歐洲都需要增強加入歐元區的意識。雖然歐盟常常急于追求更大范圍的一體化,但普通公民一直感覺比較茫然。他們努力想要弄清自己在歐洲的地位。而這助長了歐洲大陸之間的疏離感及公民權利減弱,并幫助刺激左翼和右翼反當權派活動。
此外,并沒有一個適合歐洲所有國家的方案。歐盟各國的政治文化和前景大多不同。德國或瑞典公民對自身權利及義務的看法,與希臘及其他南歐國家公民可能有很大差異。比如,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數據,希臘稅收債務相當于歲入的約90%,為發達國家中最高赤字。而另一方面,雖然眾所周知瑞典稅率很高,但民眾支持納稅的比率超過80%。這些差異必然會影響經濟和社會領域,從而可能產生矛盾和沖突。
歐洲國家因共同的歷史、利益和經驗而相系一起。但這些國家之間各種共同價值觀的強烈信念才是支持歐洲的基礎,領導者和平民百姓必須要謹記在心。不這么做的話,將只會導致歐洲人民越發不團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