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有破釜沉舟、不給自己留退路的人才能活在市場里。如今,賣房炒股沒有什么不可以
最近入市的人實在是太多了!對于這些被稱為“第五代股民”的人,我要說兩點:第一,股市這個地方,大家算是來對了——在正確的時間做了正確的事。即便是賣房炒股也沒什么不可以,有一天你會慶幸自己當初的決定是何等英明——別覺著如今人頭攢動的房產中介里都是買房人,錯了,更多的是急著要賣房的人!第二,包括“第五代股民”在內,所有股民算在一起,最終只能有約十分之一的人能掙到錢。“一賺二平七虧”的規律很難被打破,否則這個市場就不復存在了。
什么樣的人才能在股市里賺錢?一定是那些特別、特別、特別想在股市里賺錢的人才有可能最終進入贏家的行列;而那些來股市打醬油、湊熱鬧的人不賠錢才怪呢。后一種人往往只圖在股市的收益能高過銀行理財產品就OK,他們大都有一份兜底的工資,因此總以“工作忙、沒時間盯盤”為由替自己最后的被套和虧損找借口。要我說,如果你沒有足夠的時間盯盤,你根本就不應該來蹚股市的水。
只有破釜沉舟、不給自己留退路的人才能活在市場里。做什么事其實都一樣,你當初的發心往往決定了你最終的結果。我舉個例子,從小到大,我們都經歷過無數次考試,你應該發現這樣一個規律——當你的目標是得100分,并且你的的確確為了滿分積極備考,在多數情況下,你最后也就得個90多分;而當你的目標是90分時,你最終的成績往往是80多分、甚至更低。由此看來,人最終取得的成就會低于他當初設定的目標。所以,你知道自己該干什么了吧?——別再把自己定位成賺些小錢以貼補家用的業余股民,請試著把你的目標定高一些。
為什么你不敢跟我一樣,把自己定位成一定要超越巴菲特的中國投資家呢?我承認,30歲入行的巴菲特已有整整半個世紀的經營業績了,但是平均算下來他每年的收益率并不是很高呀。50年維持年均19.4%的收益率,巴菲特是做到了前無古人,但不見得后無來者。
其實,巴菲特還真不是靠在美國的二級市場里賺價差發財的,他投機的是跨國企業的股權,而這個一般人還真就玩不來。他能夠以每股僅1塊多錢港幣的價格就買到了數億股中石油的H股,真得感謝當年中石油那幫賤賣國有資產的企業領導。得了,甭管是股權投機還是價差投機,不較這個真兒了,最后咱還是要拿收益率+時間說事——我用自己研究出來的特殊算法做波段(見附圖的兩個例子),目標就是無論牛市熊市,每年獲得超過20%的投資收益,一年一年慢慢整。
《易經》上講: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中國的經濟不升級不行,中國人的財富增長方式不轉型更不行。人生一世,不活出點兒樣來對得起自己嗎?歡迎不服“股神”的朋友們都制定個長遠規劃,大家一起來超越巴菲特!(待續)
(作者為成功航線投資者教育培訓機構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