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養豬業是我縣畜牧業的主要組成部分,但養豬生產消耗大量精飼料,生產成本較高。飼料中分別添加10 %、45 %的苜蓿草粉飼喂育肥豬和繁殖母豬,不僅節約了精飼料,降低了養殖成本,還對育肥豬增重、母豬生產性能提高、減少豬病發生有明顯效果。
關鍵詞:紫花苜蓿;育肥豬;繁殖母豬
中圖分類號:X5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0769(2015)08-0032-02
近年來生豬養殖已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和渠道。但是由于養殖場和養殖戶對生豬養殖污染防治的認識和防護措施的建設嚴重滯后,生豬糞便和沖洗水給周圍環境構成了較大威脅,隨之農村生態環境問題也日益凸顯。
隨著全民對青山綠水認識度的提高,防治生豬養殖污染,保護水體和生態環境,實現生豬養殖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已成為當前人們關心的重大問題。
1 生豬養殖場周邊污染現狀
截止2014年年底天水市市級以上生豬養殖標準化示范場60家;規模養殖場467家,養豬龍頭企業達41家,規模養豬戶3.2萬。截止2014年底,全市生豬存欄186.7萬頭,豬飼養量突破360萬頭。
根據天水經濟統計年鑒得到2010~2014年4年的豬出欄數。4年中天水市年均飼養豬79.87萬頭[1]。本研究根據單個畜禽糞尿年排放指數、畜禽排泄物的豬糞當量換算系數[2]及每頭(羽)畜禽糞尿中污染物年排放量[3]數據,計算得出2010~2014年4年間不同畜禽的污染物平均排放量(表1)。
對比王蒙等[4]所做研究,可以明顯得出,隨著全國養豬市場的一度繁榮和天水市養殖場的增多,2010~2014年4年間養豬場污染物年均排放量有明顯提高趨勢。
天水市近四年生豬養殖業的快速發展所帶動的豬場污染物年均排放量提高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威脅,特別是對污染物未經處理而直接排放,已逐漸開始影響耤河的水體環境和水質質量。
2 樣本采集及前期處理
在天水市麥積區、秦州區、秦安縣、甘谷縣、武山縣選擇9家傳統養豬場,采集27個樣本(每個場區3個樣本);在天水市秦州區、武山縣選擇3家生態養豬場,采集9個樣本(每個場區3個樣本),共計36個固體廢棄物樣本。
將采集的36個固體廢棄物樣本在無塵實驗室自然風干后,裝入封口袋,用玻璃棒研磨粉碎,充分混勻,按四分法縮減至120 g,再次裝袋研磨粉碎,全部通過0.15 mm孔徑尼龍篩,裝入廣口瓶在ZK-82A型電熱真空干燥箱中105 ℃恒溫烘干8 h,裝入樣本瓶,置于干燥器中。
3 測試方法
采用PerkinElmer AAnalyst 700全自動雙光束原子吸收光譜儀,KY-PE型Cd、Fe、Cu、Zn各元素空心陰極燈,測定9個傳統養殖場和3個生態養殖場固體廢棄物中元素Cd、Fe、Cu、Zn含量。
4 結果與分析
從分析測試結果可知,天水市9個傳統養豬場固體廢棄物中Cd、Fe、Cu、Zn含量均有差異,生態養豬場固體廢棄物中Cd、Fe、Cu、Zn含量平均值分別是傳統養豬場固體廢棄物中含量的2.5、1.83、2.0倍。這與傳統養豬場飼料中添加這些元素有關。生態養豬場固體廢棄物中的鐵含量平均值是傳統養豬的含量1.67倍,這可能與生態養豬場天然有機飼料中鐵含量高有關系(表2)。
5 結論
(1) 2010~2014年4年間養豬場污染物年均排放量有明顯提高趨勢,但其仍對天水市生態環境負貢獻低,依據天水市中長期經濟建設規劃和畜禽業發展規劃可以預測今后天水市畜牧業發展空間仍然較大。但是隨著天水市畜牧養殖規模的擴大,畜禽污染物排放總量也會逐年增加,因此對養殖集中區和生態環境薄弱區的環境監測與管理要跟進(表3)。
(2) 生態養豬場固體廢棄物中Cd、Fe、Cu、Zn含量平均值分別是傳統養豬場固體廢棄物中含量的2.5、1.83、2.0倍。這與傳統養豬場飼料中添加這些元素有關。生態養豬場固體廢棄物中的鐵含量平均值是傳統養豬的含量1.67倍,這可能與生態養豬場天然有機飼料中鐵含量高有關系。
(3) 兩種養殖模式中,Fe含量都高除了與喂養飼料有關以外,也可能與天水地區土壤中Fe本底數值高有關系。
(4) 發酵床養豬能有效解決糞便處理和惡臭,改善了生態環境,在發酵床內,豬的糞尿是微生物源源不斷的營養食物,它們不斷地被分解,從而不再需要對其采用清掃排放,也不會形成大量的沖圈污水,從而沒有任何廢棄物排出豬圈,真正達到養豬零排放的目的。
(5) 考慮土壤底值,充分利用土壤母質中元素對養殖的幫助。
(6) 要將養豬場固體廢棄物的資源化、產業化發展成一個既是環境保護又是肥料生產的產業,就必須對其的成分進行充分的了解,然后根據成分測定結果,生產出符合質量要求的工業產品,即均質化、無害化、腐殖化。
參考文獻:(4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