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的心中有這樣一個信念:趁著能走,別鎖住你的雙腳,去看通透的藍天,給你的雙眼一個別樣的世界。我的實際行動由此指引。
南極,冰清玉潔的極地旅程
2014年除夕前夜,我踏入了地球之南的尋夢之旅。“Fin Del Mundo,Principio De Todo!”這是我抵達世界最南端、離南極洲最近的美麗城市烏斯懷亞時在它的街頭看見的西班牙語標語。它的意思是“世界的盡頭,一切的開始”。
當我乘坐紅色“遠征號”探險船在月色里“趟過”平靜的Beagle Channel(比格爾海道),過合恩角,穿過常年滔天巨浪的Drake Passage(德雷克海峽),在晨曦初開時,踏入南設得蘭群島后,我充分的理解了這句話。在我眼前的南極是那樣的干凈、清澈,就是冰雪和動物的天地。各種各樣的自然光在冰雪上反射、折射,讓人目眩神迷。我只能用一個成語來形容:冰清玉潔。雷麥瑞海峽是我最喜歡的地方,眼前浮冰從四處游蕩而來,在這個天然的凹處匯聚。這里是冰山的家,家里的成員還有海豹、鯨魚、企鵝、信天翁,它們組成了幸福的大家庭。
復活節島,世界肚臍的寧靜與理解
1722年4月22日,荷蘭探險家雅各布·羅赫芬船長繞過合恩角,發現一座神秘小島。由于這天正是復活節,于是把它命名為“復活節島”。對于原著民來說,它有著另外一個稱呼“拉帕-努伊”(Rapa-Nui),直譯就是“世界的肚臍”。據說從太空鳥瞰地球時,會發現這個說法實在是太形象了。3月6日,我前往這個神秘之地。眼前是蔚藍的大海,背后是千年的巨人像(左圖),我靜靜地坐在沙灘上享受寧靜并思考著。古時這里與世隔絕,先民們一生就在這巴掌大的孤島上度過,他們感到的可能不只是孤獨寂寞,甚至還有恐懼,可以想象他們是多么需要精神上的寄托,也許這就是他們如此狂熱地修阿胡石巨人雕像的原因。他們讓石雕背對大海,面朝內陸,或許是這樣可以經常能與祖先們對話,以此來排解心中的煩惱,尋求神靈的庇佑。
馬丘比丘,親身尋覓失落的城市
地球之南有一座重要的人類文化遺跡,那就是前哥倫布時期印加帝國建造的馬丘比丘(左頁圖)。整個遺址高聳在海拔約2350米的山脊上,俯瞰烏魯班巴河谷。我決定從距離秘魯古城庫斯科82公里的圣谷小鎮開始,按照印加先民朝拜的足跡通過印加古道去馬丘比丘。整個路程漫長而艱苦,但不時出現的美景卻在鼓勵著我前進。第四天凌晨,極度疲憊的我在雨滴的陪伴下鉆入帳篷中入眠,沒想到的是,我將迎來一個最美的馬丘比丘。清晨7:00我已在雨中穿過熱帶雨林,翻上了埡口來到太陽門,馬丘比丘豁然在眼前,她此時似乎還在夢鄉,云朵正蓋著她美麗的臉龐。嗯,不要打擾,我就停在太陽門,等著微風欣起她的蓋頭來…… (撰文、攝影/ 孟勁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