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拿破侖的母親萊蒂齊婭,是個身材苗條、性格堅強的沒落貴族后裔,14歲時嫁給律師卡洛·波拿巴。1769年8月15日,19歲的萊蒂齊婭在科西嘉島的阿雅克肖城生下波拿巴家族的第二個兒子,丈夫卡洛·波拿巴給孩子取名拿破侖,意思是“荒野的雄獅”,拿破侖也從父母身上繼承了驕傲、勇敢的性格,以及強烈的家族觀念。拿破侖出生的路易十五時期(1710~1774年),他所生活的年代被英國歷史學家托馬斯·卡萊爾稱為“舊時代的終結,新時代的開端”。
1785年,16歲的拿破侖從以嚴格著稱的布利埃納軍事學院畢業,以優異的成績被保送到巴黎軍校深造。然而,4個月后,父親因胃癌撒手人寰,拿破侖被迫中斷學業入伍從戎。同年10月,拿破侖被派往南方的瓦郎斯任炮兵團少尉。
拿破侖剛畢業的時候因為瘦小而被人嘲笑是“皮包骨頭的數學家”,正是這個科西嘉沒落貴族的后裔,使八年后的土倫戰役大獲全勝。土倫位于法國南部,是當時被英國人占領的重要海軍基地。戰時,年僅24歲的拿破侖負責炮兵指揮事宜,他說服總指揮采用了他提出的合圍策略,使得土倫戰役大獲全勝。拿破侖也因此在1794年1月被破格提拔為準將,并接任意大利軍團炮兵指揮。土倫戰役的勝利為拿破侖奠定了軍中地位,成為他軍事生涯的第一個重要轉折點。
1795年10月的“葡月事件”再次成為拿破侖飛黃騰達的天賜良機。拿破侖用大炮平定了葡月暴動后,威名大振。從此,在葡月事件后成立的督政府中的掌權者們開始重用這位具有指揮天才、果斷精神和堅強毅力的年輕將領,并靠拿破侖渡過一次又一次的難關。
翌年3月,拿破侖被任命為意大利方面軍總司令。此后,他在對外戰爭中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這不僅使他在軍中樹立了威望,而且名震歐洲。俄國著名統帥蘇沃洛夫驚呼:“這位干將跑得太快了,現在是讓他停下來的時候了!”而拿破侖的一位朋友早有預言:“他是不會停止前進的,他會一直走下去,要么登上皇帝寶座,要么登上斷頭臺。”
1798年底,身為總司令遠征異國的拿破侖收到消息:督政府在政治紛爭中無力自拔,國內局勢急轉直下。而同時,英國、那不勒斯、奧地利、俄國和土耳其都已經加入到了由英國鼓動成立的第二次反法聯盟中,這直接威脅到法國在意大利北部以及荷蘭地區的利益。在此內憂外患的局勢下,拿破侖決定拋下軍隊,悄悄回到法國。
1799年10月9日,拿破侖在弗雷居斯冒險登陸。在一番短暫的猶豫之后,1799年11月9日(也就是法共和國霧月18日)拿破侖發動軍事政變,將共和國督政官們趕下臺,推翻了搖搖欲墜的督政府,成立執政府,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霧月政變”。拿破侖通過政變成為第一執政,并掌握軍政大權。他在政變演講中說:“共和國在危殆之中……憑借一切自由之友的幫助,我將拯救這個共和國。以我個人以及我戰友們的名義,我向你們宣誓將這樣做。”
自此,一個以個人專權為特征的制度“合法”地建立起來。1800年2月19日,集行政權和立法權于一身的拿破侖,乘坐華麗的轎式馬車,前呼后擁地入主杜伊勒里宮,開始以其獨特的方式安邦治國。這年,拿破侖才3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