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拿破侖不費一槍一彈就重新作回了法蘭西皇帝。
而滑鐵盧之敗卻終結了
拿破侖一生傳奇的政治和軍事生涯,
他不得不永遠離開他的法蘭西大帝國,
終老于圣赫勒拿島。
拿破侖的史詩并沒有就此結束,這位曾經創建法蘭西大帝國的“厄爾巴之囚”沒有心甘情愿地終老于這個小島。流放之時,拿破侖被允許保留了400人的武裝衛士,此外還有700名老近衛軍士兵自愿跟隨拿破侖到厄爾巴島保衛自己的皇帝。看似不諳島外之事的拿破侖實際從未放棄過重返歐洲政治舞臺的雄心,并始終與國內保持著秘密聯系。他堅定地認為,有朝一日會東山再起。
1815年2月26日,拿破侖帶領數百名衛士與近衛軍分乘幾艘船只,在夜幕的掩護下悄然出航,向法國駛去……3月20日,路易十八倉皇出逃,拿破侖重返杜伊勒里宮再次做回了真正的皇帝。拿破侖又創造了一個奇跡——不費一槍一彈就重新返回了巴黎。
這個奇跡還要歸因于法國人們,他們在路易十八和拿破侖之間堅定地選擇了后者。杜伊勒里宮里,侍從們才剛剛把拿破侖風格的地毯換成綴滿波旁王朝百合花的地毯,現在又要把他們換回來。他們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三個月以后,路易十八還將回到這里重新掌權。
盡管再度成為法蘭西帝國皇帝的拿破侖從過去的失敗中吸取了不少教訓,但依然沒有保住他的帝國。得知拿破侖歸來的消息后,歐洲各國首腦迅速組織起第七次反法聯盟。數以百萬的反法大軍向巴黎撲來,而此時拿破侖的軍隊卻非同往昔,他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組織起區區20萬,更不要說這20萬中有半數沒有軍裝,有三分之一甚至沒有武器。通過戰術取得一些小規模勝利以后,1815年6月18日,拿破侖與英軍在布魯塞爾以南20公里的滑鐵盧展開了激戰。天降暴雨、英軍在制高點的奮力抵抗、普軍援兵的及時趕到,這一切都注定了拿破侖必將兵敗滑鐵盧。
拿破侖把所有的籌碼都壓在了這決定性的一戰,滑鐵盧之敗終結了拿破侖一生傳奇的政治和軍事生涯。6月21日,兵敗的拿破侖率領殘余部隊回到巴黎并在第二天簽署了退位詔書,結束了他重發巴黎后被稱為“百日王朝”的統治。7月15日,在英國人的監視下,拿破侖啟程前往他生命的最后歸屬地——圣赫勒拿島。至此,這只盤旋在歐洲上空的雄鷹,不得不在英國人的監視下,生活在在這與世隔絕的小島之上,有生之年再也沒能飛回巴黎。
拿破侖被流放圣赫勒拿島期間,母親萊蒂齊婭向反法同盟的各國君主苦苦央求,懇請探望拿破侖,但卻遭到了反對,因為他們擔心萊蒂齊婭會策劃拿破侖出逃。她在給兒子的信中寫道:我已垂暮,恐不勝兩千里的跋涉,很可能我會死于途中,但至少可以死得離你近些……這封信兩個多月之后才被送到圣赫勒拿島,而此時的拿破侖,也已病入膏肓。
拿破侖在島上閱讀完了攜帶的3000多本書籍,隨后又開始口述他的回憶錄,并由蒙托隆記錄整理。偶爾也會有登島者拜訪,他都樂于接見。對于舊部兩次營救計劃,他拒絕道:“天意注定,我得死在這里。在美洲,我可能遇刺或被忘卻。只有我的殉難,才能挽救我的王朝,這就是為什么我寧愿滯留圣赫勒拿島的緣故。”
1821年5月5日,年僅52歲的拿破侖與世長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