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龐大的體型,尖利的牙齒,繞著獵物轉圈時露出海面的背鰭,一躍而起攻擊時張開的血盆大口——這是絕大多數的人們對于鯊魚的印象。
這樣的印象往往來自于影視作品。在電影中,鯊魚被夸張化成一種吃人的怪物,在動畫片里,它們也只能分到反派角色。又因時有聞之的鯊魚傷人事件,更使它們與兇猛、殘忍、血腥這樣的字眼聯系在一起。
“鯊魚一般不會主動攻擊人類,一些鯊魚的性情非常溫順,比如體長能夠達到20米的鯨鯊,它是吃小魚小蝦、浮游生物的,對人類完全沒有任何威脅。”山東大學(威海)海洋學院副教授王亞民為鯊魚“正名”。
事實上,鯊魚并非都是龐然大物,它們的“規格”多種多樣。鯨鯊是鯊魚中體型最大的,也是目前世界上體型最大的魚類。最小的鯊魚則只有十幾厘米。
在數百種鯊魚中,只有幾種鯊魚有攻擊人類的記錄,而相對于鯊魚對人類的威脅,人類對鯊魚的傷害更多、更致命。有報告稱,每年死于商業捕殺的鯊魚平均有1億條。盡管這個數字存在許多爭議,但鯊魚這個處于海洋食物鏈頂端的物種,正面臨嚴峻的生存狀況,卻是不爭的事實。
鯊魚的種類多種多樣,形態大小各異。因為鯊魚“高冷”的長相,在電影中,它們被夸張化成一種吃人的怪物,在動畫片里,它們也只能分到反派角色。但事實上,數百種鯊魚中只有少數幾種有攻擊人類的記錄,人類也并不在鯊魚的“菜單”上,因為人類的脂肪太少,無法滿足它們的需求。很多紀錄顯示,鯊魚攻擊人類之后很少將人吃掉,因為它們對人類的攻擊多是由于誤認,鯊魚從水底埋伏時,常常將趴在沖浪板上的人看成海豹或海狗,它們咬人可能只是在試探。
Jim Abernethy/攝(上)
Tahiti Private Expeditions/攝(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