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只顧著注意電商們今年又收獲了幾百億元的銷售額,卻忽略了在這一場又一場規模各異的品牌營銷大戰中,真正的贏家可能是電商背后的供貨商。
互聯網的飛速發展讓生活與網絡的聯系日益加深,在創業者眼中看來,這正是不能放過的大好時機。
在過往的報道中,我們采訪了眾多互聯網創業者,他們中的很多人都選擇了互聯網與實體相結合的創業模式,其中大部分說白了就是在網上賣東西,用流行的話說就是做電商。
做電商,什么最重要?我們把這個問題拋給每一位受訪的創業者,大部分人都回答:品牌營銷最重要。比如兩家電商都賣農產品,商品種類一樣,產地來源一樣,消費者會選哪一家?大概廣告打得漂亮的那家會更吸引人吧。那么怎樣才能打出漂亮的廣告?這就要各位商家大顯神通了,賣視覺、賣包裝、賣概念、賣情懷,似乎只要拿出不差錢的架勢,總能拼出不難看的銷量。
然而大家只顧著注意電商們今年又收獲了幾百億元的銷售額,卻忽略了在這一場又一場規模各異的品牌營銷大戰中,真正的贏家可能是電商背后的供貨商。
12月17日,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浙江嘉興的烏鎮舉行,京東創始人劉強東自然在受邀行列。他在會議期間舉行的“數字中國一烏鎮論道”論壇上,發表了一篇頗具情懷的演講,一開頭就動情地說,自己若干年前到北京后就再沒吃過老家江蘇宿遷的青石磨豆腐;若干年后再回老家,竟發現已經吃不到原汁原味的青石磨豆腐了——因為工業化生產的普及,已經很少有人會用青石磨來磨豆漿做豆腐了。
為了讓自己也為了讓大家都吃上一口有“童年味道”的豆腐,在這場叫人口水滴答的演講的最后,劉強東說,他已決定在明年底前建成京東的第三張物流網絡,即冷鏈、倉儲和配送的物流網絡,“與全國各地的農民合作,幫他們買黃豆、青石磨甚至小毛驢,將磨好的豆腐用無人機或者京東配送送到城市中去”。
那么問題來了,2016年,我們會吃上京東的豆腐嗎?我反正是很期待的。
過去,許多地方小吃由于自身特性和地域限制,都走不出方圓十里地,神秘的美食只有在遇到《舌尖上的中國》時才有機會被更多人知悉。然而一顆顆渴望吃遍祖國大江南北的“熊心豹子膽”哪能局限于在電視機和電腦前流著口水舔屏?劉強東這樣的電商贏家自然會抓住這些“可乘之機”,讓大家的吃貨情結、國貨情結都成為創業和消費的一大動力。
電商讓我們有機會認識了諸多優質國貨,國貨也成就了諸多電商,成為電商賴以站立的肩膀。要說這背后最大的受益者是誰,我想答案有我也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