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扣棚時期
適時扣棚保溫是草莓保護地栽培技術中的關鍵。扣棚過早會影響草莓腋花芽分化,導致減產;扣棚過晚,又導致草莓休眠,植株矮化,發育不良。大棚草莓扣棚保溫時間自11月至來年2月下旬均可。為了便于管理,一般在苗木進入休眠、土壤尚未封凍這段時間進行,一般為11月上旬至12月上旬。
2 " 棚內溫濕度控制
棚溫的控制是大棚草莓管理的重要技術之一,棚溫高低直接影響著草莓果實的大小、產量的高低、成熟的早晚。棚溫過低,秧苗容易矮化,果實生長緩慢,成熟期推遲;棚溫過高,易造成前期秧苗過旺和后期果小。所以,要根據秧苗不同的生長期調節棚內溫度。草莓的生長適宜溫度是18~26 ℃,30 ℃以上高溫和5 ℃以下低溫都對草莓生長不利。具體溫度可參照如下:現蕾前,白天25~30 ℃,晚上15 ℃;現蕾至開花,白天22~28 ℃,晚上10 ℃;開花后,白天20~ " " 25 ℃,晚上5 ℃以上;結果后,白天15~20 ℃,晚上5 ℃以上。夜間維持溫度在10~12 ℃左右,最低溫最好不要低于5 ℃。但是0 ℃以上的溫度不會造成明顯的凍害,短時間的-2 ℃會造成凍花現象。棚內濕度控制在40%~50%比較適宜草莓生長,冬季氣溫低,往往濕度偏高,尤其是噴藥、澆水后要注意通風排濕。噴藥、澆水盡量在上午進行,于中午前后高溫時通風排濕。
3 " 棚內光照管理
光照的強弱以及時間長短,對大棚草莓的產量和質量都有很大影響。因此,除了需要經常擦洗大棚膜外,要盡量延長光照時間,在不影響溫度的前提下,草苫等覆蓋物要盡量早揭晚蓋。陰雪天要在大棚內采取一些增光措施,如安裝電燈等來補充光照。
4 " 肥水管理
大棚草莓由于底肥足,且大部分為有機肥,因此追肥用量較少,但要根據草莓生長情況及時補充磷、鉀肥及多元微量元素。草莓在整個生長過程中要求充足的水分,開花期土壤水分可稍干些,在草莓生長旺盛期和漿果膨大期需水較多。灌水可結合施肥進行,將肥溶于水中配成1 000倍左右溶液施用。在土壤濕度大、不必灌水時,可將肥液直接通過管道施入土壤,在土壤干燥時,可將肥料稀釋4 000倍,采用管道灌水的方法,既省工又方便。第二年開春后隨著氣溫回升,生產速度加快,為避免草莓果實酸化,應增施鉀肥,每畝施0.3%硫酸鉀5 kg左右。
5 " 植株管理
主要是做好摘葉及疏花疏果。草莓在生長過程中,葉片不斷更新,應及時從葉柄基部摘除老葉、病葉。匍匐莖生長快,消耗養分多,必須及時摘除。一株草莓一般保留2~3個側枝,其余的全部摘除。在開花前、花蕾分離期,最遲不能晚于第1朵花開放,把高級次的花蕾適當疏除,可使養分集中,保證留下的花朵著果整齊,果個增大,果實品質提高,成熟期集中。在幼果尚青時,及時疏去畸形果、病蟲果、過密果。一般第一花序留果10~12個,第二花序留果7個左右,第三花序留果4~5個。
6 " 人工授精及棚內放蜂
草莓開花結果前期,因棚內無授粉昆蟲活動,又沒有風,靠昆蟲和風力授粉已不可能,所以必須進行人工授粉。通過人工授粉的草莓,落花快,營養消耗少,養分集中,果實發育快,果個大,畸形果少。人工授粉的方法是每天上午 " 10:00至下午3:00,用毛筆蘸花藥全花都涂到。也可在棚內放蜂,蜜蜂授粉效果好于人工授粉,并能增產12%以上。放蜂應在盛花初期開始進行,棚內蜜蜂活動的適宜溫度是15~30 ℃。
7 " 病蟲害防治
大棚草莓的主要病害有白粉病、灰霉病、芽枯病、炭疽病、枯萎病等,蟲害主要有蚜蟲和白粉虱等。病蟲害的防治要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扣棚后開花前,噴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50%多菌靈600倍液2~3次,用速克靈煙劑或百菌清煙劑熏棚1~2次,用抗蚜煙劑熏棚1~2次進行預防,盡量減少花期、果期用藥。花期用藥時水量要大,濃度不要過高, 25 ℃以上不可用藥,避免發生藥害產生畸形果。如果發現已經有白粉病發生,用世高等苯醚甲環唑類或翠貝等醚菌酯類的藥防治效果較好。幾種藥交替使用,加展著劑效果更好。灰霉病發生時用70%速克靈1 000倍液噴灑,結合使用速克靈煙劑熏棚,效果較好。炭疽病、根腐病、芽枯病、枯萎病等造成的死秧現象,要及早連根清除,避免隨水和接觸繼續傳染,并用代森錳鋅+疫霜靈按1∶1混合后和草木灰按1 ∶ 20比例混合撒于苗根處及其周邊,也可用25%苯醚甲環唑6 000~8 000倍液+1.5%噻霉酮600~800倍液灌根,預防其他秧苗發生。芽枯病可以噴10%多抗霉素500~1 000倍液或立枯靈。如有疫病發生,噴灑甲霜靈或多菌靈,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如有蚜蟲或白粉虱發生,要用低毒制劑0.6%阿維菌素3 000~4 000倍液或40%硫酸煙堿800~1 000倍液或吡蟲啉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