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農產品滯銷事件頻發。種植戶不知道市場的需求,而盲目種植、跟風種植,導致產量暴增,供大于求,價格降低,銷售自然成了問題。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滯銷最本質的原因是信息不對稱,主要表現在兩個層面。一是生產和需求信息不對稱。生產方面信息短缺,種植戶不知道市場的需求,盲目種植、跟風種植,導致產量暴增,供大于求。農民不知道把貨賣到哪里。行情好的時候,會有采購商到地里收購,但是沒有采購商過來,農民就沒辦法了,同時也存在有些采購商想找貨但卻不知道哪里有貨的情況。二是物流信息不對稱。現在很多貨車空跑,例如把石家莊的貨拉到北京之后,不知道去哪找到貨再拉回石家莊。
越秀集團在扶溝縣汴崗鎮種植胡蘿卜1250畝,初期銷售價格偏低,銷售渠道狹窄。今年5月份,在縣蔬菜生產技術服務中心的牽線搭橋下與一畝田集團合作,把胡蘿卜銷售信息經一畝田網站發布后,全國各地的收購商紛紛洽購,胡蘿卜銷售形勢明顯改善。
經一畝田集團銷售600多畝,平均每畝比平時多賣150元左右。胡蘿卜纓平時沒人要,公司還得找工人清理,耗費人力、財力,在“一畝田”的幫助下,許昌市的一個畜牧養殖場收購了部分胡蘿卜纓。
這是一畝田集團與扶溝縣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后,在扶溝試驗“互聯網+蔬菜”的融合創新銷售模式,助力縣域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的掠影。
7月21日,一畝田一線產地人員在山西平遙完成了7.5萬kg巴梨的大宗農產品對接,成功避免了滯銷的發生。據悉,平遙、太谷、祁縣、文水,這四地巴梨年總產量在20多萬kg,其中平遙占80%,最大農戶產量5萬kg左右,畝產3000kg。然而,由于市場信息閉塞,銷路打不開,除自產自銷一部分,全部靠代辦收購,僅有太原、孝義部分采購商采購,采購量只有幾千斤,去年的行情價在3.2元/kg左右。在今年的收獲季節,一畝田為農民及時聯系北京某知名電商,預計采購15萬kg左右,現采購量達到總量的近50%。
今年上半年一畝田還解決滯銷60余起。
1月初,宜昌市長陽縣高家堰鎮青巖村柑橘滯銷,村7組的組長李世權看到一畝田阿克蘇辦事處幫當地賣掉500t蘋果的新聞后,想通過互聯網試試,輾轉聯系上一畝田駐宜昌辦事處,向一畝田工作人員求助,通過在一畝田網站、手機客戶端上發布信息,為100余t柑橘找到下家。
2月初,河南新野大蔥價格低迷,出現規模巨大的大蔥滯銷事件,一畝田成都辦事處的員工迅速聯絡了河南新野的大蔥客商,并嘗試打通河南新野和四川成都的大蔥貿易線。短短兩個月的時間,一畝田先后促成了16次跨省交易,幫助河南新野賣出373t滯銷大蔥。僅2月份和3月份,一畝田平臺幫助河南滯銷大蔥賣出近3000t。
4月13日,陜西省乾縣夾道村滯銷大蔥5000t,滯銷的信息很快就傳遞到一畝田陜西地區辦事處,一畝田員工趕到現場并聯系當地村委會,去地里了解大蔥情況。14日上午聯系到客戶,首單訂貨50t。同時遍布全國的一畝田采購商網絡發揮了作用,眾多采購商陸續通過一畝田平臺訂購大蔥。
(摘自中國報告大廳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