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鹽堿土改良
1.1增施有機肥料
改良土壤結構,提高土壤供肥能力。每畝施優質農家肥5m3以上。在表土15cm以下,宜施一些碎雜草和爐灰,增強土壤滲透性、利于淋融鹽堿。其中對于輕度鹽堿土(水溶性鹽含量在0.2%~0.3%,堿化度在20%以下),秋冬每畝施優質農家肥5m3,旋耕,深翻,大水漫灌,第二年春天播種或定植前澆水,增施氮磷鉀和微量元素。對于中輕度鹽堿土(水溶性鹽含量在0.3%~0.4%,堿化度在20%以下),可在第一年改良輕度鹽堿土方法的基礎上,第二年春天種植耐鹽的綠肥植物如苜蓿等,秋季翻壓綠肥,再每畝施一次優質農家肥3m3,第3年春天再進行種植。對于重度鹽堿土不適宜改良種植蔬菜。
1.2灌溉洗鹽
利用淡水沖洗,把土壤中過多的易溶性鹽類淋洗掉,由排水溝流走,使土壤排鹽。開好排灌溝,地下水位在2m左右的鹽堿地,每隔50~100m挖1.5~2m深的排水溝。利用排灌溝灌水洗鹽,早春和晚秋為返鹽季節,宜灌2~3次水,每次每畝均勻灌水30~35m3,使水自然下滲,從而將表土的鹽分壓到下層。含鹽量較高的土壤灌水后浸泡,用排水溝排水,反復幾次,達到洗鹽的目的。
1.3施入酸性肥料
適用于堿化度較高的土壤。種植前180天每畝施硫磺粉20~25kg,以降低土壤pH值,有效期可維持2~3年。或將化學酸性肥料過磷酸鈣、硫酸亞鐵、磷酸二氫鉀和碎秸稈、木屑、腐葉土混合施入,以改善土壤環境。
1.4秸稈還田
把玉米秸稈、麥秸稈等堆積腐熟后施入土壤中,可改良土壤性質,提高土壤肥力。粉碎或切碎1~3cm長,淋水至含水量達70%左右,混入適量的已腐熟的有機肥,拌勻后堆成堆,用泥漿或塑料布蓋嚴密封15天左右。秸稈腐熟變成褐色或黑褐色時堆漚過程即可結束。秸稈還田量每畝折合干草150~250kg為宜。
2番茄育苗
2.1育苗土準備
幼苗期是耐鹽力最差的時期,苗床土宜選擇含鹽量低的麥、豆、油菜等茬口土,攤曬粉碎,過篩以備用,不宜用菜園土,不能用棉田土。以4∶6或3∶7的比例將土與腐熟有機肥均勻混合,再1m3土肥中加入磷酸二銨1~2kg、50%多菌靈200~300g,取40%辛硫磷200~300g,溶于水均勻噴灑于苗床土中,過篩堆悶7~14天。
2.2種子處理
用10%磷酸三鈉或0.5%高錳酸鉀液浸種10分鐘,撈出淘洗干凈后進行溫湯浸種。包衣種子直接播,不需此過程。可采用鹽水浸種,以提高種子耐鹽力。根據當地土壤鹽分含量配置鹽水,濃度在0.3%~0.5%,浸泡時間3~5小時,濃度大時浸泡時間宜短,濃度小時浸泡時間宜長,之后用清水漂洗10分鐘,進行催芽。
2.3播種
種子70%露白時即可播種。選用72孔或128孔穴盤基質育苗。每穴播1~2粒種子,每畝用種15~20g。種子小,播種后輕輕鎮壓,以利于出苗。
2.4苗期管理
出苗前白天溫度保持25~28℃,夜間12~18℃,促進出苗整齊。2片子葉剛展開時,通風降溫煉苗。高溫期育苗要注意用遮陽網覆蓋拱棚,出苗前保濕防曬。60%的子葉出土時,及時降溫見光,出苗后遮陽防曬,酌情補水防旱,忌忽干忽濕。2葉1心時間苗,防止徒長。育苗結束前低溫煉苗。防治蚜蟲,預防病毒病。低溫期育苗要注意預防低溫危害,育苗床可采用地熱線溫床育苗,常規育苗,需要三膜覆蓋,即溫室無滴膜+小拱棚+地膜。要注意幼苗頂土,及時撤除地膜,以防燙傷,60%幼苗子葉變綠時,打開拱棚兩端通風降溫,以后逐漸全部打開防徒長。幼苗前期生長緩慢,應控制肥水,注意揭蓋棉被和小拱棚的揭蓋,在保溫的同時,保證幼苗見光通風,以防高溫蔭蔽形成徒長苗及低溫形成小老苗。為預防立枯病和猝倒病,事先用72.2%普力克、50%多菌靈或35%立枯凈等藥劑拌細土撒在苗床里或稀釋后噴霧。
2.5壯苗標準
株高20~25cm,莖稈粗壯,莖基部5~6mm為紫紅色,根系發達,不徒長,無病蟲害,營養缽苗有展開葉6~7片、現蕾,穴盤苗有展開葉5~6片。
3定植
3.1整地施肥
前茬蔬菜拉秧后換茬整地時,清潔田園,刨除壟面析出的鹽層。定植前1個月保持適當的土壤濕度,深翻土壤30~45cm,曬土,秋延遲栽培可高溫悶棚。基肥以施腐熟的有機肥為主,并施適量磷肥,改良土壤結構,增加土壤有機質,施肥應避開春秋返鹽堿高峰期。每畝施優質腐熟有機肥8~10m3、優質餅肥200kg、磷酸二銨100kg、硫酸鉀20~25kg,或施硫酸鉀型復合肥200kg,深翻入土,做壟并用地膜覆壟,露溝,增溫保墑,抑制鹽分上升。
3.2合理密植
鹽堿地栽培應增加地面綠葉覆蓋,減少土壤蒸發量,預防返鹽。栽植行距60~75cm,株距40~45cm,每畝定植2200~2500株。進行早春茬栽培密度適當加大。定植時大小苗分開栽,選擇晴天下午,集中人力,一次栽完。覆土至子葉節,第一花穗朝向走道,以利果實見光著色,每株澆定植水1kg左右。定植后覆蓋地膜,十字形劃開,對應套下,或在定植前覆蓋地膜,打孔定植。
4定植后管理
4.1溫度管理
定植后密閉風口,高溫緩苗,間隔放下棉被或使用遮陽網遮陰防曬。低溫期、定植生長前期重在增溫保溫,科學揭蓋棉被,合理調節風口,保持棚內白天22~30℃,夜間10~15℃。中后期則轉向通風降溫,放風時間逐漸延長,夜間最低氣溫穩定在12℃以上時不蓋棉被,夜間最低氣溫穩定在15℃以上時不關風口。當風口全部打開,棚內溫度不能降到30℃時,陸續打開棚膜前沿通風降溫。高溫期定植前期以防高溫為主,全天開啟溫室的所有放風口。在中午溫度超過30℃時,間隔放下棉被遮陰降溫,或葉面噴灑清水降溫。以后根據室內溫度白天打開放風口,夜間關閉放風口,逐漸縮短放風時間。10月上中旬根據天氣變化及時封閉前沿棚膜,加蓋棉被。
4.2灌水
定植后3~5天,澆足緩苗水,裸露地面中耕培土,保墑蹲苗20天左右,促下控上。第1穗果核桃大小,第2穗果蠶豆大小,第3穗花剛開時,結束蹲苗,澆水施肥。
4.3促進坐果
蹲苗期可葉面噴水保花;開花坐果期選綠色食品生產允許使用的生長調節劑點花。時間宜在11:00—16:00,點當天開放的花,1穗花一次點2~3個,做好標記避免不重復。或用低濃度直接噴花穗。番茄第一個花常畸形,應疏除。坐果后根據品種特性留果,使果實大小均勻,提高商品率。大型果(180g以上)每序留3~4個,中型果品種留4~6個。
4.4植株調整
采用吊蔓及單干整枝方式,及時調整植株的葉、花、果數量和植株高度,疏除側蔓,保持植株良好通風透光條件。株高30~40cm時吊蔓或插竿綁蔓。第一果穗以下的側枝不宜打太早,以免影響根系發育,造成徒長。當側枝長10~15cm、有4~6片葉時摘除,不留短樁。第1果穗以上側枝5~8cm長時摘除。根據市場需求及下茬的安排確定打頂時間,留4~5穗果打頂,頂穗以上留1~2片葉。結果后期下部老葉黃化或開始發病時,及時摘除,帶出棚外。隨著果實的成熟、采摘,逐步摘葉,果穗下應保留3片功能葉。
5結果期管理
5.1灌水
根據品種的生物學特性、土壤墑情及水鹽運行規律適時澆水。蹲苗結束后,澆足頭水;開花坐果后以促為主,分別在每穗果核桃大小時適量澆水;打頂后進入盛果期保證水分供應,10~15天澆1次水。及時澆水,水一次性澆夠,裸露地面覆蓋秸稈或適墑時及時松土切斷毛管水,預防土壤返鹽。
5.2追肥
根據土壤養分和蔬菜需肥狀況,施用符合綠色食品生產規范的中性和酸性化肥,如硫酸銨、磷酸二銨、過磷酸鈣、硫酸鉀、尿素等。澆頭水時每畝施入尿素6~7kg、硫酸鉀10~12kg。打頂前的3次水,每次每畝施磷酸二銨6~7kg。進入盛果期,隔1次水帶1次肥,每次每畝施磷酸二銨10kg。生長后期葉面噴施營養液,如氨基酸、腐殖酸、生物鉀肥等。
5.3光照調節
8—10月份高溫強光時可覆蓋遮陰。弱光時期及時整枝疏葉,改善光照條件,定期清理薄膜上的灰塵,增加透光率。連陰天在溫度不大幅下降的前提下,盡量使植株多見光,覆蓋持續時間不超過一晝夜。久陰驟晴時適當遮陰,葉面噴灑清水減少蒸騰,以防閃苗。
5.4放風
維持空氣相對濕度在60%~80%,一天三放風。放早風:早上拉起棉被放風10~30分鐘,以排放濕氣和晚間產生的有害氣體。放午風:根據天氣和室內溫度調節多次,室內溫度超過30℃時打開風口,低于25℃時關閉風口。放晚風:放棉被前,放風20~30分鐘,注意室內溫度保持在18~22℃。
6病蟲防治
6.1蟲害防治
控制溫室白粉虱、美洲斑潛蠅、棉鈴蟲、蚜蟲等番茄主要蟲害的大發生。以防蟲網隔離、引誘物誘殺、銀灰膜避蟲、環境調控等物理防治手段為主,結合使用煙劑、粉塵劑和可濕性粉劑等化學手段進行綜合防治。
在無蟲環境育苗。番茄定植前,安裝好防蟲網。番茄定植后,每10~15m2掛1張誘蟲板(黃板)。棉鈴蟲以人工捉幼蟲和楊樹枝誘殺成蟲相結合。溫室白粉虱發生早期蟲口密度較低時用藥劑噴霧,宜在早晨太陽未出時,選用25%噻嗪酮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噴霧。當美洲斑潛蠅危害葉片率達5%時,選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25%滅幼脲乳劑1000~1500倍液噴霧。
6.2病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早疫病、灰霉病、葉霉病、病毒病等。應結合使用抗病品種、控制環境等農業手段,輔之以藥劑進行綜合防治。
早疫病發病初期摘除病葉、老葉,及時噴藥,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粉500~7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2.2%克露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等藥劑交替防治。灰霉病預防可在蘸花時用0.1%速克靈預防,發病初期用用45%百菌清煙劑、15%速克靈煙劑煙熏。葉霉病可用47.7%加瑞農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40%氟硅唑乳劑3000~4000倍液等藥劑交替防治。病毒病重在預防,主要是防治蚜蟲,在定植緩苗后及坐果初期,噴NS-83增抗劑100倍液。
7采收
長距離運銷的番茄,采收適期為白熟期(番茄果實充分膨大,外部果皮泛白),在當地銷售的番茄采收適期為紅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