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人甲:頭疼什么的,好朋友來訪什么的,拉肚子什么的,我都只有三個字:多喝水?。ㄐ≌h過:因為買藥太貴了嗎?)
北海的貓:只能告訴你,水喝多了也會被毒死。(小正飄過:樓上保重。)
夢游俠:不單指藥物,任何能夠被吃下去的東西,都存在中毒劑量。離開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之前有文章提到說,食鹽的大鼠半數致死量為每千克體重3克。這可能意味著我們要達到這個中毒劑量之前,我們就成腌肉了。(小正飄過:看到這條,我扭頭狂喊“媽,少放點兒鹽!”)

路人乙:弱弱地說一句,你們沒看見藥上面有個東西叫“副作用”嗎?(小正飄過:簡直機智?。?/p>
華麗的逆轉:只要在你生病的剎那,你的健康就已經被損害了,吃藥什么的只是相當于“用小的損失替換大的損失”。(小正飄過:哦哦,聽你這么一說,感覺吃藥好劃算哦……)

科學有態度
是藥三分毒這句話說對了一點,那就是藥物都不可避免地存在副作用。無論多么安全的藥物,都做不到100%沒有副作用,甚至連用于臨床試驗的安慰劑都有可能帶來副作用。對藥物的副作用加以警惕,不必要時不要亂吃藥,這都是很有道理滴。
但是,藥物的副作用卻又不能用“三分毒”來簡單地概括。不同的藥物發生毒副作用的頻率和嚴重程度都不相同,而且衡量它們的安全性也要看具體情況,而不能采取單一的標準。從這個角度來看,是藥三分毒這種說法又是不夠合理滴。
藥物可能是有“三分毒”,但疾病同樣“有毒”,如果一味拒絕藥物,疾病加劇對健康的危害可能會更大、更難以挽回。比如常見的高血壓、糖尿病,如果不加以控制,患上心臟病的風險就會增加很多。因此,衡量藥物的安全性是否可以接受,要綜合風險和收益兩個方面。如果治療的獲益不足以蓋過風險,或者有更好的選擇,那么我們就不選擇這種藥物。而如果治療非常有必要、甚至是性命攸關的,那么我們對副作用的容忍度也會大一些。
一句話,藥物有“幾分毒”,以及我們能夠接受“幾分毒”的藥物,都要視具體情況而定。
下期預告:
蚊子和蒼蠅哪個對人類的幫助大?
是的,你們沒有看錯,我問的不是蒼蠅和蚊子哪個對人類的害處大!寶貝們,快來頭腦風暴一下,猜猜它們分別可能有什么好處,再PK選出你心目中的中國好害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