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水縣地處平原地帶,小麥是該縣主要糧食作物,小麥生產是該縣農業生產重中之重,小麥播種基礎扎實,是來年小麥豐收的關鍵,如何做好小麥播種前的基礎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充分發揮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基層區域農技推廣站的職能,結合百名科技人員包百村行動,廣大農技指導員走村入戶,深入田間地頭,通過電視講座、開廣播會、發放技術明白紙、舉辦農民培訓班等形式大力宣傳小麥栽培技術知識,讓農民了解掌握小麥備播應注意的問題及事項。
二、加強農資市場監管力度,嚴查農資銷售市場,杜絕假冒偽劣農資流向市場,避免坑農害農事件發生。
三、做好種子的選擇與儲備。一是根據本地的氣候條件,選用半冬性或弱春性品種。二是根據地力生產水平選用合適的良種。如薄地應選耐瘠品種;土層較厚、肥力較高的旱地,應選抗旱耐肥品種;肥水條件良好的高產田,應選豐產潛力大的耐肥、抗倒品種。三是根據不同耕作制度選用良種。如麥、棉套種,要選適宜晚播、早熟,并植株較矮、株型緊湊、邊行優勢強的品種。四是選籽粒品質和商品性好的品種。五是選用良種要經過試驗、示范。在種植主導品種的同時,積極引進新品種進行試驗、示范,以便確定“接班”品種,保持生產用種的高質量。如周麥27、周麥28、周麥32、百農矮抗58、眾麥一號等品種。
四、做好肥料的選擇與準備。根據該地土壤地力情況,做好測土配方化驗,根據測土配方化驗結果,合理配比復合肥料中的氮磷鉀含量,做到科學施肥的準備。
五、做好小麥土壤處理劑、包衣劑或拌種劑的選擇與準備,根據自己所種田塊的實際情況,對癥選擇土壤和拌種藥劑,做好小麥播種期防治小麥病蟲害的準備工作。如土壤處理可選用3%辛硫磷或3%甲基異柳磷顆粒劑,耕、耙前撒施,拌種可選用2.5%適樂時和40%甲基異柳磷,防治小麥苗期蟲害和病害。全蝕病發生地塊選用全蝕凈拌種進行防治,整季防治小麥蚜蟲可用高科技新型緩控釋農藥顆粒摻麥種播進田地等。
六、適時收獲秋季作物,做到及時騰茬,對秋作物秸稈進行還田并進行秸稈腐熟處理,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
七、做好農機手的培訓工作。根據該地常年整地與播種經驗,對農機手進行以秋作物收獲、秸稈還田。土地深松、土地深耕、土地旋耕、精量和半精量播種為內容的培訓。
八、做好農機的檢查、保養與維修工作。以保證農機使用時正常工作,不誤農時。
九、精細整地。耕作整地是小麥播前準備的主要技術環節。其目的是使麥田達到耕層深厚,土壤中水、肥、氣、熱狀況協調,土壤松緊適度,保水、保肥能力強,地面平整狀況好,符合小麥播種要求,為全苗、壯苗及植株良好生長創造條件。一是深耕改土,改良土壤結構,加厚耕作層,改善土壤的通透性,增強保水保肥性能,促進有機質分解,提高土壤肥力,一般深耕要在25~35厘米。二是耙耢造墑,可使土壤細碎,消滅坷垃,上松下實,底墑充足。尤其是采用秸稈還田和旋耕的地塊,必須耕翻后盡快耙耢、鎮壓2~3遍,以破碎土垡,耙碎土塊,疏松表土,平整地面,上松下實,減少蒸發,抗旱保墑;使耕層緊密,種子與土壤緊密接觸,保證播種深度一致,出苗整齊健壯。一般旋耕地塊每旋2~3年要深耕一次。
十、科學拌種,精細播種,推廣新型拌種技術和播種技術。針對麥田病蟲害發生情況,應用對路拌種藥劑進行拌種,防治小麥苗期病蟲害和蚜蟲的防治。推廣寬幅播種栽培技術和無壟勻播栽培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