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
1.產權糾紛較多。在農村集體資產調查中發現,鄉村普遍存在集體資產家底不清的問題。突出表現就是集體資產賬實不符,有的有賬無物,有的有物無賬,賬面資產與實有資產存在較大偏差,賬面數據有的失真失實。還有的基層干部對哪些屬集體資產搞不明,弄不清,而不少集體資產又被瞞報漏登。
2.管理混亂,資產流失嚴重。據調查和初步統計,當前農村集體資產流失的主要形式有:一是低價承包、變賣。二是長期閑置。有的固定資產長期閑置,無人管理,導致有的損壞嚴重,有的化公為私。
3.資產沉淀,運營效益不高。主要表現在“兩多一少”:不良資產多,負債多,收入少。鄉村集體收入償還債務的實力相當薄弱。
二、存在問題的原因
造成農村集體資產大量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農村基層組織對集體資產管理重視不夠,思想認識不高。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村里根本沒有集體資產可管;有的對集體資產管理缺乏責任感;更重要的是,加強集體資產管理與基層干部的政績沒有必然的直接聯系,缺乏一套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因而,基層組織在指導和監督集體資產管理上,動力不足,積極性不高,責任心不強,相當多的地方對集體資產管理漠不關心,“放任自流”。
2.農村基層干部素質不高,能力不強,難以對集體資產實現有效管理。
3.政策法規滯后,民主監督不力,使農村基層組織對集體資產管理缺乏有力的制度保障。集體資產管理的法規、制度不健全,也是造成集體資產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辦法
解決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必須從廣大群眾反映最強烈、最突出的問題入手,采取有力措施,加強管理,堵住集體資產流失的漏洞;同時,探索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有效方式,確保集體資產的保值增值。
1.提高認識,創新觀念,增強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責任感、緊迫感。目前村級集體經濟較為薄弱和集體資產流失比較嚴重的情況下,要強化四種觀念。一是大局觀念。要從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的高度看待集體資產管理問題。二是發展觀念。要從有利于減輕農民負擔,鞏固稅費改革成果的現實需要出發,促進農村集體經濟健康發展。三是集體觀念。要從有利于完善雙層經營體制,強化村級服務功能的角度來看待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問題。四是創新觀念。要不斷不斷調整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思路和方法。
2.完善制度,創新機制,逐步建立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新的體制和運行機制。由于農村集體資產既不同于國有資產,也不同于城鎮集體企業的資產,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必須按照民主、公開的原則,堅持集體經濟組織自我管理為主,逐步建立產權明晰、權責明確、民主監督、科學管理的集體資產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確保農村集體資產保值增值。
建立集體資產的安全保障機制。要在進一步清查資產和清理債務,界定產權,重估資產價值,核實全部集體資產的數量、質量、結構及分布狀況的基礎上,建立資產安全保障機制,防止集體資產流失。
3.加強領導,創新方法,加強對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指導監督。一是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的評估。集體資產發生所有權或使用權轉移時,必須由縣以上集體資產管理部門進行資產評估,并以評估價值作為轉讓所有權或使用權的依據。資產評估要遵守真實、科學、公正、可行的原則,按工作程序進行,評估結果按權屬關系經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大會或代表大會予以確認。二是加強對農村集體資產的審計監督。我們農業部門要重視對集體經濟組織經濟活動的全面審計,妥善處理農村集體資產流失案件,對貪污、挪用、平調、私分、無償占用及揮霍浪費集體資產等違法違紀的單位和個人,依法或按有關規定嚴肅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