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玉米推遲收獲的意義
玉米推遲收獲增產技術是一項不需要增加任何物資,不用投入勞動力的增產增效技術。根據玉米子粒灌漿成熟規律,太康縣玉米生產存在的過早收獲問題非常突出。早收玉米子粒不飽滿,含水量較高,容重低,商品品質差。每年因玉米提早收獲至少造成玉米減產10%,相當于中產田塊每年每667平方米少收50千克,高產田塊少收70千克。適當晚收,子粒灌漿飽滿,提高玉米產量,改善玉米品質,增加農民收入。
二、玉米子粒灌漿及成熟過程
玉米從吐絲受精后進入子粒形成期,開始玉米子粒的成熟過程。
1.玉米子粒的灌漿過程。玉米玉米從吐絲受精后子粒灌漿就緩慢開始,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加快,授粉后30天左右灌漿速度達到最快,之后逐步下降,直到授粉后55~60天,灌漿才趨于停滯。在灌漿過程中,玉米子粒重量持續增加。
2.玉米子粒成熟的過程。玉米子粒成熟分三個階段,即乳熟期、蠟熟期和晚熟期。
乳熟期:指玉米子粒從胚乳呈乳狀開始到變為糊狀結束,歷經15天。相當于授粉后的15~30天。玉米授粉30天左右,子粒頂部胚乳組織開始硬化,與下雨的乳狀部分形成一個橫向的界面,表面呈現一線明顯的分界線。這條分界線是玉米灌漿進程的標志,即灌漿線。灌漿線開始形成的時候,子粒含水量51%~55%,子粒干重達到最大干重的60%~65%。苞葉為綠色。玉米灌漿速度由開始達到最快。
蠟熟期:從子粒頂部胚乳組織開始硬化到蠟熟結束,歷經15天。相當于授粉后的30~45天。灌漿線向下移動到子粒中部,果穗苞葉開始變黃。子粒含水量從50%下降到40%,子粒干重相當于最大干重的90%。
晚熟期:子粒從蠟熟末期到玉米完全成熟,子重增加基本停止,歷經10天,相當于玉米授粉后的45~55天。玉米完全成熟時子粒變硬,灌漿線下移到子粒的基部并完全消滅,黑色層形成,子粒呈現品種固有的顏色和特征。此時,子粒含水量下降到30%,子粒干重達到最大干重的98%。果穗苞葉變干、蓬松、呈白色。此時玉米才真正完全成熟。
三、玉米推遲收獲技術
太康縣玉米生產中,由于傳統習慣等因素,早收問題十分嚴重。在9月15日左右苞葉變黃時就開始收獲,此時一般是玉米開花授粉后的40天左右。此時粒重只相當最終產量的79.3%~82.4%,千粒重仍在以4.69~2.2克/日的速度增加,直到55天左右,子粒灌漿線基本消失。玉米開花授粉后40~45天收獲會造成15%~10%的產量損失。
1.玉米完全成熟的標志
玉米推遲收獲技術的核心即在玉米完全成熟時收獲。玉米完全成熟的標志即子粒變硬,子粒灌漿線下移到子粒的基部并完全消失;子粒根部黑色層形成;子粒呈現品種固有的顏色和特征;果穗苞葉變干、蓬松,呈白色。
2.玉米推遲收獲的技術要點
玉米推遲收獲技術是在不影響種麥的前提下,盡量晚收,充分延長玉米灌漿時間,增加和穩定粒重,提高玉米產量,改善玉米品質。同時,如果為下一茬作物騰地必須早收獲時,可連稈收獲,放在地邊1~2周后再掰果穗,可促使玉米秸稈中的養分向子粒中運轉,能夠明顯提高產量和品質。研究表明,一般中熟品種,在授粉后40天到完熟前,每晚收一天,每667平方米可增加5千克玉米。
(1)改變苞葉變黃就開始收獲的習慣。嚴格把握玉米完全成熟的標志。
(2)推遲10天收獲。改變習慣上的玉米授粉后40~45天收獲為授粉后55天收獲。充分利用玉米生育后期秋高氣爽、利于干物質積累的氣候資源,盡量延長玉米灌漿時間,讓玉米粒重潛力充分發揮。
3.準確掌握當地玉米完全成熟的日期,積極推行機械收獲。太康縣夏玉米因播種期不同,玉米進入完全成熟期的時間也各不相同,一般在9月25日~30日玉米才完全成熟。因此,應在9月下旬收獲玉米,并積極推廣機械收獲和秸稈粉碎還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