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無公害農產品西葫蘆的產地環境要求和生產管理措施。
二、規范性引用文件
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三、產地環境要求
生產基地要選擇地勢平坦、灌溉方便、土壤肥沃、遠離有“三廢”污染的地區,其環境空氣質量、灌溉用水、土壤質量等自然條件應符合GB/T18407. 1-2001無公害蔬菜產地環境要求的規定。
四、生產技術管理
1.-栽培季節
早春栽培、秋延后栽培、越冬栽培。
2.-品種選擇
選擇優質、抗病、早熟、高產、抗逆性強、商品性好的品種。如早青一代、4094、冬玉等。
3.種子質量
種子質量要求純度≥90%,凈度≥98%,發芽率≥85%,水分≤9%。
4.施肥原則
施肥以有機肥為主,控制氮肥使用,提倡使用商品有機肥和生物肥料。禁止使用城市垃圾、糞水和污泥,不施用未經充分腐熟、未達到無害化指標的人畜禽糞尿等有機肥料。
5.播種時期
5.1-日光溫室越冬栽培:10月下旬播種育苗。
5.2-日光溫室早春栽培:12月下旬播種育苗。
5.3-塑料大棚、小拱棚春提早栽培:元月下旬播種育苗。
5.4-秋延后栽培:8月下旬直播。
6.-用種量
每667平方米栽培面積需種子500克左右。
7.-育苗
7.1-營養土配制
用60%肥沃田園土與40%腐熟廄(圈)肥充分混合,在混合時每立方米營養土加入三元復合肥或過磷酸鈣1千克拌勻。營養土過篩后鋪入畦面,或裝入穴盤或10厘米×10厘米的營養缽。
7.2-苗床整理
苗床設置在日光溫室內,以南北向為宜,床寬100厘米~120厘米,苗床深12厘米~15厘米。整平床面,擺放穴盤或營養缽。冬季育苗可采用地熱線提高地溫。
7.38--種子處理
7.3.1--浸種(可采用下列方法之一)。
7.3.2--用55℃的溫水浸種15分鐘~20分鐘,并不停攪拌,待水溫降至30℃時停止,繼續用溫水浸泡6小時,撈出,再用清水掏洗干凈后催芽。
7.3.3--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浸種1小時,再用30℃的溫水繼續浸泡5小時,撈出,用清水淘洗干凈后催芽。
7.3.4---用清水浸種4小時~5小時,再放入10%磷酸三鈉溶液中浸20分鐘,撈出,用清水淘洗干凈后催芽。
7.4-催芽
將浸過的種子用濕潤棉紗布包裹,在25℃~28℃溫度條件下進行催芽。每天用清水淘洗1次,待種子露白時播種。
7.58播種
播種前將營養土或營養缽或穴盤澆透水,平擺種子,覆蓋1厘米~1.5厘米厚的營養土。播種后覆蓋地膜,增溫保墑,出苗后及時揭除。
7.68苗床管理
播種后,白天溫度應控制在25℃~28℃,夜間12℃~15℃,并適當澆水,同時注意通風,及時防治病蟲害。
7.87煉苗
定植前7天煉苗。保持白天溫度在25℃~28℃,夜間10℃~12℃。
8.#整地施肥
每667平方米施腐熟廄(圈)肥4.3#米~6.3米或禽肥2立方米~3立方米、三元復合肥30千克~50千克。其中2/3撒施土壤表面后,深翻20厘米以上,1/3在種植帶內集中溝施。整地做壟,壟寬80厘米~100厘米。
9.#棚室消毒
溫棚栽培在定植前進行棚室消毒。每667平方米棚室用80%敵敵畏乳油250毫升拌適量鋸末,與2千克~3千克硫黃粉混合,分10處點燃,密閉一晝夜后放風。或采用百菌清煙霧劑熏蒸消毒。
10.#壯苗標準
株高10厘米~12厘米,莖粗0.6厘米~0.7厘米,3片~4片葉時,葉片小,色濃綠,苗齡20天~25天(冬季35天左右)。
11.定植
11.18定植時期
苗齡20天~25天,10厘米地溫穩定在10℃左右時即可定植。日光溫室越冬栽培:11月下旬定植;日光溫室早春栽培:1月下旬定植;塑料大棚、小拱棚提早栽培:2月下旬~3月上旬定植;定植宜在晴天下午進行。
12.田間管理
壟上單行定植,株距50厘米~60厘米。可根據情況采用鋪地膜等保溫措施。定植后澆透水。
12.1#緩苗期
緩苗期不施水肥。保持白天25℃~28℃,夜間15℃~20℃。需3天~5天。
12.28緩苗期至結瓜初期
促根控秧,可輕澆水。白天溫度保持在25℃~28℃,夜間12℃~15℃。
12.38結瓜期
應掌握在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的平衡。白天25℃~28℃,夜間15℃~17℃。當根瓜10厘米長時,可每天10天~15天追一次肥,每667平方米每次追施復合肥10千克~15千克。也可進行葉面噴肥。采瓜期,不能施速效氮肥。溫棚栽培時棚內溫度不應該超過28℃。
12.4#植株調整
保護地越冬栽培采用吊蔓方式,及時調整枝蔓和基部側蔓、病葉、老葉。
12.5#保花保果
根據生長需要,搞好溫濕度調節,改善光照條件,促進生殖生長和營養生長的平衡。也可采用人工輔助授粉,或適量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處理花穗。
13.病蟲害防治
13.1#常見的病害:猝倒病、立枯病、白粉病、病毒病、灰霉病、霜霉病、疫病、蔓枯病等。
13.2#常見的蟲害:白粉虱、蚜蟲、潛葉蠅等。
13.3#防治原則
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以農業防治為基礎,優先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技術,按照病蟲害的發生規律,科學使用化學防治技術。
13.4#農業防治
選擇抗病品種;輪作;進行種子、床土消毒;采用地熱線和穴盤育苗技術;膜下暗灌;加強溫濕調控;深耕土地,科學施肥;培育壯苗;定植前煉苗。
13.5#物理防治
溫湯浸種;采用橙黃板誘殺蚜蟲、白粉虱;利用夏季高溫天氣進行土壤消毒。
13.6#生物防治
積極保護利用天敵;優先采用生物農藥防治。
13.7#藥劑防治
13.7.1#農藥的使用
嚴格執行GB4285和GB/T8321的規定,嚴格控制農藥使用濃度、次數及安全間隔期,禁止使用劇毒、高毒、高殘留農藥。
13.7.2#推薦農藥
13.7.2.1#苗期猝倒病、立枯病:可用多菌靈、霜霉威等。
13.7.2.2#灰霉病:可用腐霉利、灰霉靈、多抗霉素等。
13.7.2.3#白粉病:可用粉必清、烯唑醇等。
13.7.2.4#病毒病:可用植病靈、寧南霉素、鹽酸嗎啉呱等。
13.7.2.5#霜霉病、疫病:可用杜邦克露、撲霜、霜霸、代森聯、丙森鋅、錳鋅·霜脲、百菌清等。
13.7.2.6#蔓枯病:可用異菌脲、多抗霉素等。
13.7.2.7#蚜蟲、白粉虱:可用啶蟲脒、吡蟲啉、抗蚜威等。
13.7.2.8#潛葉蠅:可用阿維菌素、滅蠅胺、毒死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