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康縣是農業大縣,伴隨農民工進城務工,農村勞動力減少,導致農作物種植主要有玉米、小麥、大豆。尤其玉米種植面積110055多萬平方米。隨著玉米的大量種植,在玉米生產中存在一定問題,現分析如下。
一、市場現狀
1.國際市場。國際市場去年7月份玉米價格2578元/噸,而我國銷區批發價為2160元/噸,價格如此懸殊,是由于玉米轉化為酒精,擴大了玉米的用途,造成玉米短缺。預計全球玉米增產0.5%,而消費增加3.3%。
2.國內市場:國內外玉米每噸差價418元,引起國內玉米價格上漲,同比上漲14.5%。
二、品種選擇
1.本地區主栽品種只有10個左右,而市場上出現80余個品種,有假冒偽劣品種存在,要加大整頓工作,種植展示田,從而解決“一物多名現象”。
2.由推廣機構出面,建立試驗田,某一品種進入本地區,先試驗,然后方能示范、推廣。
三、密度種植技術
1.玉米實際密度平均只有3500株,每667平方米產達到500千克已是奇跡。
2.玉米理想密度為4000株,但由于春天地溫低、種子的芽率低等諸多因素,每667平方米株數難以保證。同時土壤肥力太低,過密單產也難以保證。
四、土壤性狀
土壤有機質含量太低,不足1%,近年農民又減少了農家肥的施用量,使土壤有機質成逐年下降之勢。今年由于推廣了免耕技術,也就是秸稈還田,土壤有機質開始增加,面積雖小,但為改良土壤提供了方向。
五、頂腐病防治
此病在周口地區玉米幼苗時表現黃化,中期很少發病。玉米幼苗黃化后,生長緩慢,減產80%。近年發病面積逐漸增加,已達3335000平方米。今年我們采取多菌靈拌種,深翻,效果很好,明年還要大力推廣。
六、瘋頂病防治
今年周口地區首次發現此病,其癥狀為雄穗小花變成玉米小苗,雌穗變成一株較大幼苗。發現之后,我們迅速封殺病株。此病危害較大,明年將加大監測力度。
七、玉米螟防治
玉米螟對玉米的危害也較大,可以造成減產10%~30%。過去用敵百蟲顆粒劑防治,效果較好。
但近幾年,剩余勞動力進城務工之后,農村弱勞力無力應用此技術。為此,我們從今年開始用殺蟲燈誘蛾,用白僵菌封閉玉米秸稈堆,效果非常好,使危害降到5%以內。
八、追肥問題
由于土壤有機質減少,若提高玉米產量農民只好加大化肥施用量,每667平方米施肥量從過去的10千克到現在的20千克,且有逐年加大施肥量之勢。
通過調查得知,由于目前施肥技術落后,農民將尿素施到垅臺,然后一犁完事,結果有許多化肥沒有埋上,尿素轉化率最大值只有30%。解決的辦法就是深施,深施以后,由于壓力增大,尿素就會產生較多氨離子,而減少二氧化碳生成量,從而提高了糧食產量。
通過學習外地農業經驗,改進播種方法,增加化肥施用深度,達到10厘米,結果化肥的轉化率提高到70%,明年繼續推廣這個經驗。
九、適時收獲
玉米收獲的時間在9月15日左右,實踐看,有10%的糧食丟掉了。今年我們搞了大面積示范,單產提高13%,同時減少農民倉儲困難,收獲后就脫粒,糧食水分已降到15%,雖然示范面積只有66700平方米,卻引起全鎮干部的興趣,明年將加大示范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