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甘南筆記·節日

2015-04-29 00:00:00王小忠
貢嘎山 2015年3期

亮寶節

亮寶節是一個迎接春天的節日,每年正月十四在甘南碌曲縣西倉寺舉行。

天麻麻亮,我們一行人從碌曲縣城出發,沿洮河水岸前往西倉寺。畢竟是春天了,河面上冰已融解,滔滔水流碰撞著石塊,而后形成大大小小的水花,蜿蜒東去。公路上,滿是穿著“則加”(沒有緞面的羊皮襖),打著口哨,騎著摩托車飛馳而過的年青人。活潑、浪漫、青春的身影,使小小縣城顯得別致而溫暖。

碌曲,藏語意為洮河。這里曾有十二個部落,他們的祖先是吐蕃人。唐時期,吐蕃大軍從青藏高原一路東進,穿越河西走廊至河州、洮州。這支東征部落遠離家鄉,散落在青藏高原東部邊緣的甘南草原上,遠離故國的支援,頑強生存下來,部落之間有爭斗,有和解,互被統治,互被征服,后來在民族政策的照耀下,十二部落合并小寺,創建西倉新寺,從此人心凝聚,每年舉行的亮寶節就是明證。

我想起初的亮寶節是為懷念遙遠的故土家園而舉行的紀念活動,帶有鄉愁情結。在安穩和平的年代,亮寶節已演變為一種對歲月及大自然的感恩儀式了。

亮寶節有隆重儀式的。在西倉寺僧人主持下,煨桑、誦經、灑凈水。當隆達(風馬,幸運之馬,印有駿馬圖案的紙片,是佛事活動時拋撒的吉祥物)像雪片一樣飛揚時,人們高喊著“啦嘉啰”(神勝利了),舉起五彩織錦的慶賀旌旗,請出村莊里德高望眾的“將軍”,身披鎧甲,胸掛珍寶,氣宇軒昂地走出寺院,繞過白塔,在僧人高聲祈誦里行進在村莊的路上。同行的人告訴我說,他在贊頌森林、河流和林間梅花鹿,有了神的恩惠人們才這樣生活的安逸。

我忽然明白,什么是藏族人認為的寶?他們感恩自然,守護自然的忠誠和虔敬令人敬佩。那些山上的云杉、雪松,山下的樺樹、河流,幾百年幾千年頂天立地生長著、流淌著、守護著十二部落,更重要的是它們養育著水源,洮河、白龍江都是黃河、長江的源頭和支流。

什么是寶?一棵樹,一朵花,一條河,一只鳥……

一代一代,亮寶節以這種莊嚴的儀式傳承一種理念,從這種感恩的儀式中你可以感受到心靈與自然的親切。

這支祖先來自青藏的東征軍,在豐繞的洮河岸邊定居下來,刀耕火種,游牧牛羊。拿什么懷念遠逝的故國呢?胸前一串紅亮亮的珊瑚陪伴著整個家族。那是青藏高原曾經滄海時饋贈給先人們的珍寶,那是故鄉,那是親人,那是雪域高原的氣息,那是一輩一輩人傳承的地球上越來越稀少的精魂。那不是財富的炫耀,而是一種呼喚,是一種悲憫情懷。

誰說不是呢,你看,再冷再大的雪也阻擋不住亮寶節上年青人的身影,穿戴一新的小伙子們三五成群,胸前閃著紅亮亮的珊瑚串,長發飄逸,笑臉如花,他們的摩托車停在洮河邊。河岸上整排的姑娘們臨水照鏡,把紅珊瑚、綠松石、黃米臘細細的穿在發辮上,有調皮的小伙子相中了哪位姑娘,他會拿一顆珍貴的紅珊瑚靠近,問姑娘需不需他幫忙戴珠子。姑娘們招呼他的大多是一捧水花,一片笑聲。也有互相中意的,拿了小伙子送的紅珊瑚幸福地戴在發間,不一會兒,在一片喝彩聲中一對戀人騎著摩托車向梅花鹿出沒的林子深處去了。

夢暖,雪生香。亮寶節誰為誰準備了一顆明亮的心呢!

盛妝的少女環珮叮當的腰牌,花氆氌的裙邊一走一閃。這歌曲多好:

歌聲飄過的地方,撒下一路悠香,

那是高原的杜鵑,開得像火一樣,

哦姑娘走過的地方一路鳥語花香,

那是春天的使者,我心中的姑娘……

亮寶節后,卓瑪腰間的環珮或許會成為一個人夢中的遙遠絕響。等待下一個亮寶節,一雙追尋的眼眸仍然會相遇。那時,誰又是誰的依靠?歲月早已模糊了容顏,那串紅珊瑚的念想和一段昨日風情只成為一瓣心香,永存心間。

一串珊瑚,一串瑪瑙,一塊煙玉,在暗香殘紅里重溫驚艷一回的流年。青春已逝,再回首,誰又是誰的寶!

日子依舊珊瑚一樣鮮紅,只因純潔與美好,只因青春年少的情懷與簡單。

亮寶節,雖然人們戴上了最值錢的珍品,穿上了最漂亮的民族服裝,但它不是我們俗人心目中的夸富貴。藏族人亮寶,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它是迎接春天到來的一次生命歡舞。春的絢爛化身于姑娘小伙的胸前、裙邊、發絲間,在甘南草原,在寂寂山谷,他們的笑語歡顏把一河冰凌化開。他們的青春圓潤如珍珠,閃著瑩潔的暖光。

亮寶節——人心向著光明,始終對生命滿懷憧憬:為大自然,為前面更長的路,為更美的人,為更多的寶,這一切足以使你內心豐盈如春日花開。

走在路上,穿戴盛裝的少女孩童都似春花搖曳,甘南草原清冷的風里,相遇那一剎,我迎來滿懷芳香。他們才是這寂寂高原真正的寶。

香浪節

“浪”字總讓人想到青春女子的風情萬種和溫婉可人。“浪”字還可以讓人想起無拘無束、自由飛翔。一想起這個字,內心就有萌生出某種激情和興奮。在中國西部的甘南草原上,有一個與“浪”字相關的節日——香浪節。

香浪節流行于甘南一帶,是藏族群眾的傳統節日,“香浪”是藏語采薪之意。草原最美好的時節,香浪節(一般在每年的農歷六月十五前后舉行)就開始了。藍天透亮,牛肥馬壯,潔白的帳房林立于一碧萬頃的草原之上,裊裊炊煙牽動著遠游者的夢,跋山涉水,歸心似箭。一席草地,三五成群,青稞酒,酥油茶,祝福與歡樂在高原的天際繚繞成無法忘懷的畫卷。載歌載舞,自由徜徉。如此盛會里,還有什么放不下的牽牽絆絆!

醉一回,舞一回,這大概是香浪節的主題了。

三年前的夏天,我們相約在香浪節。當周草原在我們未曾趕到的時候已醉了。當我們的雙腳踏進這片深情而熾烈的草原時,心早就融入到熱浪滾滾的歌舞海洋之中。起先大家都在想,將近十年未曾見面,胖了?瘦了?會不會相對無言而潸然淚下?或者擁抱一起接而相互“謾罵”(在甘南,同學朋友見面之時便會相互謾罵,或朝胸搗幾拳,表示親熱)?我們那一屆同學大多都在學校當老師,聚會一次是很困難的。生活這個巨大而無形的“殺手”在緩慢的光陰下已將大家昔日的狂歡之心掏之一空,剩下唯有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精心打理生命中無法數清的那些密密麻麻的數字了。

想想看,好多年前我們都是孩子。孩子的心思很純。孩子的心靈世界里沒有過多的雜念。穿戴鮮艷民族盛裝的男男女女們絡繹不絕,從四面八方云集而來,我感覺再次返回到人生的孩提時代。草原以她慈愛的心懷和獨有的魅力接納著眾生,眾生在遼廣而熱烈的草原上享受自然給予的厚愛。孩子們在草地上追逐,老人們在陽光下掐著念珠;年輕男子們騎馬摔跤,美貌姑娘們訴說內心的秘密;一望無際的格桑花平鋪在草原上盡情怒放。“阿克班瑪耶/你是展翅翱翔的雄鷹/你落在懸崖上/是山峰的榮耀”,弦子彈響了每個人心懷深處的激情和向往。

追溯香浪節的淵源,可謂久遠矣。據史料記載,香浪節最早是拉卜楞寺四世嘉木樣大師格桑圖旦旺秀之時所創。拉卜楞寺初建時,有僧侶百人,因附近施主供者很少,所以布施有限,難以維持僧侶們的生活,特別是燃料問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僧侶們每年在特定的時間內赴野外山巔或峽谷深處去采薪,這一習俗延至第四世嘉木樣·格桑圖旦旺秀大師,他進一步明確了“香浪”(采薪)制度,規定每年的三至九月份為“香浪”活動的時間,每次“香浪”之際,各扎倉(藏傳佛寺內有嚴格的習經制度,設有專門研究佛學學科的學院,藏語稱為“扎倉”。)的僧侶紛紛攜帶帳篷、炊具和食品,前往山林峽谷,置身于大自然,去接受一次最質樸、最原始、也最令人難忘的的洗禮。久而久之,居住在寺院附近村莊的人們也竟相效仿,把僧人的這項活動當做一個非常好的勞動娛樂風俗,推廣并傳承了下來,相沿成習。

古老傳統的香浪節還有節日儀式,如“煨桑”“插箭”等。節日期間,還要開展一些富于生活情趣和民族特色的娛樂活動,如賽馬、賽牦牛、摔跤等。隨著牧民群眾產業結構的改變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居住點的定居化,加上大眾傳媒的普及,香浪節逐步被現代娛樂形式所代替。文體表演、商貿交往、旅游、文化等盡攬其中。這無疑給傳統意義上的香浪節增添了許多新的內容。如今香浪節已是甘南旅游的重要內容,也是外地游客走訪甘南的一個重要原因。

盛大的篝火晚會和千人鍋莊舞應該是香浪節的高潮。

傍晚時分,大家會不約而同走出帳房,在草原腹地,男女老少圍成幾層大圈,跳起歡樂的鍋莊舞,一直持續到深夜。

詩人扎西才讓寫過香浪節,他說:

山上,神一指點,就長出各種奇異的花朵

河里,晚風鼓蕩,會游來各種古怪的生物

它們也發聲,也睡眠,也喧囂

看上去,讓人忐忑不安,又心懷感恩

酒香里飛出蝴蝶,撲進花叢

山梁上走來曾經到處游蕩的山神

他們也坐著,也說話,也發怒

看上去,讓人無可奈何,又心懷擔憂

那么多的人,疲倦了,那么多的神,睡著了

就有一頭牛,在草地上慢慢地走

卻始終走不出它的月下的陰影

我不想喝醉,匆匆趕回來,躺在草原深處

我的女人找到了我,她像個騎手

騎著我到了遙遠的天邊

香浪節,讓人浮想聯翩,這家伙寫盡了香浪節所有的想象和歡樂,就連最為最為隱秘部分都不放過。香浪節真的讓人心里懷揣無窮的愉悅。“浪”很顯然在香浪節期間是不針對生活困境而言的,反而多了出狂野和釋放。這樣的狂野和釋放誰敢說不愛?

采花節

采花節,一聽這個名字,估計你已經心花怒放了。其實誘惑我的不僅僅是“采花”這個詞語,而是包含在這個詞語里你所不知道的那些民情風俗。

從合作小鎮出發,路經洮州花兒的故鄉臨潭和藏王故里卓尼,到達岷縣后,再翻越共和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臘子口,沿白龍江順流而下,就到“塞上江南”的舟曲縣城了。這一路山清水秀,群峰起伏。山與路穿插著、交錯著、扭結著,將生命的全部繁盛呈現出來。一行七八人都被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恩賜震懾住,無言無語。

抵達舟曲縣城之后,于匆忙之中安慰了一下饑餓的腸胃,便又向博峪前進。舟曲縣有別于甘南其它縣市,它地處西秦嶺山地,境內山巒重疊,溝壑縱橫,是典型的溫熱帶。當瑪曲、碌曲(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等地大雪飛揚時,舟曲早已花紅柳綠、鶯歌燕舞了。博峪鄉在舟曲縣城南端,與縣城相距300多公里,和九寨溝相隔一山之遙。我們經過武都的兩水鎮,翻越海拔3500多米的插崗梁,終于到了博峪。當地人說,沒有修通博鐵公路(博峪至鐵壩)的時候,從舟曲山后一代來博峪,要穿林海翻山梁,在原始森林里看見了“二十四個亮晃晃”(森林稠密,只有二十四處方可見到天空,故而有此說法)時,才算到達博峪境內。有不少人由于路徑不熟而迷失在森林里,最后和親人訣別,除非是經常出沒在那里的熟客,一般人是不會走那條路的。當然了,我們誰也沒有那樣的膽識去冒險。

博峪鄉是典型的藏族聚居地,居住在博峪的藏人和文縣的漢族,以及四川永和鄉的回族之間關系十分緊密,同時又保持著各自的禮俗、語言和生活方式。博峪和其他藏區一樣有自己的寺院,寺院里喇嘛不多,他們的宗教傳承帶有寧瑪派遺風,可以娶妻生子,平常在家務農,逢佛事活動才去寺院。完全將心靈浸入大自然之中,又何嘗不是一種修行呢!博峪山高坡陡,森林茂密,自然風光保存了它固有的風貌,采花節扎根在這里,大概源于上天對這片相對閉塞的小地方有著偏愛吧。

博峪采花節是當地群眾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歷五月初四開始舉行。早上天色未明時,身著艷麗服飾的姑娘們便在阿哥的陪同下趕往自己村落的神山上去采擷達瑪梅朵(批粑花)。采花姑娘們把采擷來的花朵要奉送給結婚多年仍然沒有子女的家庭,所以,博峪藏人在達瑪梅朵上寄托了種族延續的社會學意義。這個風俗習慣從博峪人的祖先那里開始傳承,延續了多少年已經沒有人能夠說得清楚。采花節是屬于姑娘們的節日,也是屬于歡樂的節日。所以,倘若那一個村子當年有人過世就不能舉辦采花節了。

采花節的來歷在當地有一個美麗而動人的傳說。

很久很久以前,從外地來了一位名叫蘭芝的漢族姑娘,她心靈手巧、花容月貌,把紡線、織布、繡花縫衣的技術傳授給這里的藏族姐妹,而且還抽空上山采集百花給鄉親們治病。有年五月初五,她上山采花時不幸遇上狂風暴雨,墮死于石巖之下。后來,大家為了表達哀思,就上山采花,并以此為節,代代相傳。

初五清凌晨,我們跟隨寨子里的青年男女,一同走進密林深處去采擷正在盛開的達瑪梅朵。山上的達瑪梅朵開得如火如荼,大家鉆進密林邊采花邊對歌,悠揚的歌聲繚繞在蔚藍的天空里,令人陶醉而癡迷。采花節姑娘們把花采來后編織成漂亮的花環,戴在頭上。藍天白云之下,除了頭戴花環的姑娘們,還有啥比這更美麗?

采花節也是男女青年相互表達愛意的節日。做一回“采花大盜”其實是很簡單的。在山林里,年輕的小伙子大大方方地走到自己喜歡的姑娘身邊,把采來的花朵插在姑娘的頭飾上就可以了。如果兩情相悅,那么幸福就指日可待。放縱的生活會讓人變得萎靡,然而放縱的愛情卻使人能夠感受到生活的美妙和甜蜜。

傍晚時分,大家從蜿蜓曲折的林間小徑上對著歌兒走下來,頭上插著的、手里抱著的全是花。此時,村頭迎接的人群像銀河中的星星一樣多。接花人家接到花朵以后,就把采花的人們迎到自己家中,首先由德高望重的老人煨桑、祈福,祝福接花人家添丁進口。然后,年輕人期待已久的時刻就來臨了。采花姑娘們站成圓圈,在接花人的家里開始跳“朵迪舞”(朵迪舞又稱羅羅舞,流傳于甘南舟曲縣,是當地藏族群眾在節日、祭祀、喜慶、民俗活動或閑暇娛樂時跳的原生態舞蹈)。男人們開始喝酒,醉意朦朧中,他們總要多看幾眼自己心儀的姑娘。美妙的舞姿,俊俏的面容,艷麗的服飾,讓人心旌搖蕩,難以平靜。

上倉有好生之德,將“塞上江南”之美譽賜予舟曲,將風情萬種之采花節賜予博峪,我想,他必將無怨無悔。

插箭節

春天已經到了尾聲,而甘南的春天才似乎剛剛開始。一望無際的格桑花開滿草原,停留在茂密草叢中的海子蕩漾著層層柔光。酥油蘑菇頂破草皮,撐開雪白而粉嫩的小傘。馬匹在山坡上自由徜徉,阿媽坐在帳房前歡快地紡線。這個時節,草原上的男子們卻忙了起來。他們一邊要放牧,一邊要籌備很多大型的集體活動。插箭節就是這個時間里最典型的一個。

按地方風俗的不同,插箭節的具體時間也有所變化。甘南的插箭節一般在六七月份。插箭節的來歷源遠流長——傳說很久以前,藏族部落之間互相征戰,箭既是原始的武器,又被當作英雄的精神象征。后來,大家就把戰死疆場的英雄供奉為神,并把他佩帶的箭插在山頂,既表示祭奠,又祈求和平。這項祭祀活動在歷史風塵中多次演化,甚至被強制終止過。而在今天的大好時光里,人們依舊不約而同來到山頂,這并不是迷信,實際上大家對英雄的紀念和膜拜從來就沒有放棄過。

每逢插箭日,人們總會帶上準備好的祭祀供品,騎馬背槍,在神山附近平緩處安營扎寨,時辰一到,一并前往插箭。插起來的箭叢藏語稱“拉卜則”,“箭”是用數米長的木桿作箭桿、用彩繪的木片為箭翼,無鏃。有刀狀,亦有矛狀。一并插成一叢,周圍用柵欄圍住,外壘石塊,上縛經幡,綴以羊毛、哈達等潔白之物。箭叢多在高山之巔,遠遠望去,莊嚴肅穆,恰似昔日之英雄臨風而立,那種威武和神秘是語言無法敘述的。插箭節在時間長河里逐漸起了些變化。騎馬背槍,安營扎寨的情況少了,而騎摩托車去插箭卻成了慣常現象。但是“桑子”(祭奠供品,有酥油、糌粑、清水等清潔之物)不能缺少。首先要“煨桑” (是藏族祭天地諸神的儀式。即在燃燒的松枝上灑上酥油、糌粑,讓濃煙繚繞于天空。據說在煨桑的過程中產生的煙霧不僅使凡人有舒適感,山神也會十分高興,因而信徒們以此作為祈福的一種形式,希望神會降福),由僧人誦經、地方長官致祭、獻哈達,然后眾人高聲齊喊“啦嘉啰”!(神必勝),同時向空中拋撒“隆達”(風馬,幸運之馬,印有駿馬圖案的紙片,是佛事活動時拋撒的吉祥物),祈求山神保護該地人畜平安、好運連年。這時候你會看見拋撒在空中的“隆達”像雪片一樣在陽光中飛舞。之后,大家舉著自家的箭,圍著桑臺由左向右轉圈,“啦嘉啰,啦嘉啰”的呼喚聲再次在大山之中回蕩。

這項集體活動當地漢族也有,時間定在每年農歷四、五月份。他們把這項活動叫“造山神”,其意義和“插箭”同出一轍。“造山神”時同樣要“煨桑”,撒“隆達”,請喇嘛誦經。

小時候不知道“插箭”的意義,成天跟著大人們高呼“啦嘉啰”,并扛著“箭”在山梁上奔走,除了威風,更多的則是一種心靈深處的不可名狀的興奮。看著一枝枝長長的神箭層層迭插,高高地聳立于山頂之上,夢里自己總是遠古時代的英雄。

插箭節作為一個普通的節日,更多的會讓我們看見一個民族的心靈生活。那種強悍和堅信來自精神世界對和平的向往,乃至對幸福地追尋。精神世界的充實和強大才是一個民族存在的真正體現。當你親臨插箭節,站在山頂上,看著飛舞的“隆達”悠然自落,聽著“啦嘉啰,啦嘉啰”的呼喚聲,你就會明白什么叫虔誠,什么叫心有所依。其實無論什么活動,它的存在只能說明人活著是最幸福的。只有幸福地活著,這些活動才能體現出它們存在的意義。難道不是嗎?

賽馬節

到達瑪曲草原時已是黃昏,一陣細雨剛剛停息,不大的草原縣城像是剛剛洗過澡,渾身濕漉漉的。四周一望無垠的草原顯得高遠而透明,草尖上的露珠在夕照下發出點點亮光,橫跨在賽馬場上空的那座彩虹,似乎引領著甘、青、川等地的駿馬。明天就是賽馬大會,這里將成為英雄的賽場和騎手的天地。

牧草的優質來源于黃河的灌溉。瑪曲是藏語黃河的意思,黃河自青海發源后,出昆侖,過莽原,浩浩東注,直奔瑪曲,水路九十九道彎,流淌出蜿蜒、含蓄和無限柔情。正是有了黃河的滋潤才有這片廣袤的草原,有了草原才養育了著名的寶馬——河曲馬。也正是有了河曲寶馬,才有了英雄的傳說和賽馬大會的傳承。

黃昏的瑪曲草原翻滾著彩色的波浪,你要仔細瞧才會發現,綠的是越長越高遮擋目光的青草,白的是羊群,紅的是喇嘛僧侶的袈裟,還有各色各樣的格桑花和身著節日盛裝的人群。黃河自遙遠的天際迂回而來,那樣緩慢、悠閑,仿佛也為迎合節日的心情,而收斂了匆匆步伐。

藏族人民對馬有著深厚的感情,河曲馬作為全國優良馬種,深受黃河第一彎周邊各縣廣大牧民群眾的喜愛。賽馬在藏區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群眾基礎,是廣大牧民群眾最為喜愛的運動項目之一。傳說中,格薩爾被流放到瑪曲后就是騎著河曲馬在賽馬會上奪冠稱王的,并以瑪曲為基地,帶領他的30位戰將和驍勇的士兵,騎著河曲神馬南征北戰,取得了輝煌的業績,譜寫了一部人類歷史上最恢宏的英雄史詩,成為藏民族和中華民族的驕傲,成為全人類共同的寶貴財富。英雄總是活在人們的心靈里,對英雄的追尋源自于對和平的向往。為紀念英雄格薩爾的拼搏進取精神,瑪曲草原上每年都要舉行賽馬大會。

賽馬節的時節定在每年8月中旬,聲勢浩大,賽馬前的法號更是渾厚深沉。桑煙煨起來,五谷和圣水拋撒在松柏枝上,所有虔誠的人們雙手合十向著阿尼瑪卿神山高呼“啦嘉啰”,空谷回響,天地人和。“隆達”飛起來了,它們像草原的花朵,像草尖上的雪片,像眾神的絮語鋪滿草地,蓋住綠野。

其實看賽馬的人們不僅僅是來看拿到十幾萬高額獎金的神駒駿馬,更多的是一種生活態度,他們是來享受一種有激情的日子,無論輸贏。那么多的紅綢黃絲帶挽系在馬頭,那么多藍色白色的哈達披掛在馬背,這樣的時刻,你才能感受到草原的遼闊和萬物的慈悲。

沒有任何一種動物像馬這樣深刻地改變著一個民族的文明進程。馬使廣大草原的距離縮短,茶馬古道上馱來的東西使人們知道和了解了草原以外的新鮮事物,因為有河曲寶馬,格薩爾才能所向披靡,統一安多草原。人們都來親近馬匹,表達生活著的喜悅,表達今日的幸福和歡樂。一輪接一輪的呼叫在身邊響起,仿佛只有這樣才能聽到自己的聲音,才能讓身體里的快樂流淌出來,才能呼喚出遠古的英雄情結。賽馬這種民間傳統文化的存在,就是給人以力量和勇氣,給草原新的希望和期盼,聆聽蹄聲撞擊蹄聲的回響,讓簡單平凡的草原生活找到心靈的慰藉,讓樸素的日子找到繼續前行的力量。

八月的瑪曲草原溫情寬厚,八月的黃河豐腴而慵懶,這時的姑娘小伙子們相約白云那邊。有調皮的姑娘會把自己的紅頭巾丟在綠草地上,小伙子們快馬加鞭,側身俯地,爭拾那方紅頭巾。這是檢驗馬術功夫的時刻。草原上的姑娘熱愛勇敢的騎手,她們采來許多鮮花獎勵馬背上的英雄,她們會為靈巧的騎手敬上青稞酒,唱起心中的贊歌。歌聲飛過山嶺,飛進云彩,為整個會場渲染出歡樂和吉祥。

也有身手不凡的騎手在山谷里放馬跑一圈,采到各種鮮花編成花環,贈予相愛之人。他們輕盈地奔跑著,敏捷地俯身采擷著花朵,人馬一心,配合默契,仿佛蜜蜂和蝴蝶在格桑花上搬運花粉,輕啜蜜汁,青春的味道有著馥郁的芬芳。與心愛的人策馬并肩馳騁的時刻,草原長風從耳畔掠過,熱烈的青春盡情綻放,年輕的心可以輕狂,可以陶醉,在踏花歸去馬蹄香的意境里迷醉,在青絲合著花香的溫柔里撥動草原柔軟的琴弦。蒼涼、悠遠。

有人從懷里取出一條條潔白的哈達拋擲在空中,任風飄展。馬背上的騎手搖著鞭你追我趕,要以最快的速度接住哈達,不能讓哈達落在地上,驚嘆和惋惜聲此起彼伏。草原啊,在時光飛速的深處,誰能撿拾一條條一朵朵生活的花朵呢?那是熱愛生活的牧人!他們把汗水拋灑在大地,將歌聲供奉給藍天,將靈魂寄托給神山,一路豪情一路高歌。

夜晚,喧囂靜止,燈火把帳蓬映成一枚枚散落草原的星星和月亮,青草尖上彌漫的花香被夜風吹遠。一陣細雨停息之后,遠山的月,將夜的草原放牧在了廣大的靜謐里。

馬兒咀嚼夜草的聲音細碎、溫暖。帳蓬里喜悅的心在燈火與月光下搖曳。

八月,酒歌唱過,馬賽過。篝火燃起時,天上星星遠了,地上妹妹近了,草原風雨涼了。而染過馬蹄的那些花香讓人心一熱再熱。奮馬揚鞭的生活還要繼續,永不停歇的日子還要在塵世上山一程水一程地賽著跑。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片在线观看| 色网站在线视频| 综合天天色| 天堂av综合网| 国产视频大全| 精品国产成人av免费| 亚洲精品片911| 香蕉蕉亚亚洲aav综合| 国产v精品成人免费视频71pao | 国产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天天视频在线91频| 色综合色国产热无码一| 欧美精品亚洲日韩a| 亚洲精品自拍区在线观看| 97av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综合在线| 麻豆精品在线播放| 自拍偷拍欧美日韩| 色噜噜综合网| 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九月天| 麻豆精品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欧美成人免费| 国产麻豆精品在线观看| 色综合狠狠操| 亚洲美女一级毛片| 欧美午夜小视频| 亚洲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99久久无码毛片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视频| 狼友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视精品| 国产在线自乱拍播放| 色天天综合| 亚洲人成网线在线播放va| 2022精品国偷自产免费观看| 成人在线综合| 五月六月伊人狠狠丁香网|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夜色精品波多野结衣| JIZZ亚洲国产| 国产精品蜜臀| 精品久久高清| 欧美精品另类| AV不卡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在线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a视频|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 美女被狂躁www在线观看| 国产一在线观看| 麻豆精品在线| 青青青草国产|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 狠狠色婷婷丁香综合久久韩国| 亚洲欧美一区在线| 一本大道东京热无码av| 国产视频一二三区|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尤物| 日韩国产综合精选| 老司国产精品视频91| 国产亚卅精品无码| 一级成人欧美一区在线观看| 黄片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人妻丰满熟妇区|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啪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97青草最新免费精品视频| av在线手机播放| 婷婷六月综合|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91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91精品国产91欠久久久久| 欧美一级视频免费|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入口| 无遮挡国产高潮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高清资源| 99久久性生片| 91在线精品免费免费播放| 天堂成人av| 国产91精品最新在线播放| 午夜色综合| 毛片免费视频| 国产国语一级毛片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