芹菜斑枯病,別名芹菜晚疫病、芹菜葉枯病,俗稱火龍病。早期危害葉片,嚴重時病斑蔓延到葉柄及莖上,造成嚴重減產甚至絕收。在設施內發生幾率與危害逐年加重,發病田塊達50%~60%,平均減產15%~30%,成為制約芹菜高效優質生產的關鍵因素。
1 主要癥狀
主要危害葉片,也危害葉柄、莖,在制種田危害,并使種子帶菌。分為大斑型和小斑型。病斑上有黑色小點是該病識別的重要特征。
1.1 大斑
型大斑型由芹菜小殼針孢菌侵染引起,一般先發生在老葉上,再向新葉上擴展。葉上病斑圓形,初為淡黃色油浸狀斑,后變為淡褐色或褐色,邊緣明顯,病斑上散生少數小黑點(分生孢子器)。危害嚴重時,全株葉片變為褐色干枯狀。莖及葉柄受害,病斑均呈長圓形,稍凹陷,中央密生黑色小粒點。
1.2 小斑型
小斑型由芹菜大殼針孢菌侵染引起。后期病斑中央黃白色或灰白色,邊緣聚生很多黑色小粒點,病斑邊緣黃色,大小不等。葉柄或莖部上的病斑為褐色,長圓形稍凹陷,中部散生黑色小點。
1.3 病原
芹菜殼針孢菌,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分生孢子器埋生,大小為87~155.4μm×25~66μm。器孢子長線形,無色,具隔膜0~7個,大小35~55μm×2~3μm。分生孢子萌發溫度范圍9~28℃,該菌在低溫下生長極好,發育適溫20~27℃,高于27℃生長發育趨緩。一個生長季節病菌可進行多次再侵染,使病害日益加重,病菌發生程度與溫度有密切關系,發病適溫25~30℃,相對濕度90%,飽和相對濕度下發病重,晝夜溫差大加重病情。植株衰弱、偏施氮肥、微量元素硼缺乏時發病重。磷、鉀肥有減輕病情的作用。
2 無公害防治方法
2.1 種子消毒
用75℃水浸泡1分鐘后加涼水并不斷攪拌,使水溫降到30℃繼續浸泡4~6小時后撈出,放在16℃的恒溫箱中催芽20~28小時,胚根初露即可播種。
2.2 合理輪作
與茄科、豆科等作物實行2年以上輪作。徹底清除田間病殘株,并深翻土壤。冬季收獲后要及時早深翻、接納雨雪,以利凍死病蟲和疏松土壤。深翻要40cm以上,翻地時間不能晚于定植前20天。
2.3 施足底肥
每畝施農家肥5000kg或二伽一有機肥40kg和高磷高鉀復合肥75kg及地脈鉀50kg。
2.4 合理灌溉
澆地前收聽天氣預報,晴天或無雨多云天再澆水,澆水后注意放風排濕。
2.5 化學防治
可選藥劑為:43%好立克3mL加冠菌樂8mL;25%凱潤10mL加33.5%喹啉酮25mL;75%肟菌·戊唑醇加57.6%農多福15g;克露50g加福星10mL。以上配方均加15kg水混勻,每畝用水量為45~60kg。隔4天噴1次,連續噴2~3次。如果及時治療,效果可達8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