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數證據表明,“壞老板”領導團隊的執行力遠遠勝過“好老板”。更有點評稱,歷史往往是由“壞人”創造的,比如:半個“流氓”出身的劉邦、從小調皮搗蛋的曹操、逼父造反的李世民、沒皮沒臉的朱元璋等,因為只有“壞人”才敢起來造反和變革。創造好公司或許也是如此,因為“壞老板”有更堅強的神經,更與眾不同的思維模式。以下盤點那些成功的“壞老板”,并分析如何做好一個“壞老板”。
1.史王柱:只問功勞.不問苦勞
中固有句老話叫“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但是,在史玉柱的腦海里,卻不是這樣的。史玉柱奉行的是:在公司只認功勞,不認苦勞。這句話也是巨人企業文化中的第一條。這聽起來有些無情,不過,史玉柱是這么做的。史玉柱說,在巨人第一線的銷售人員做不好連300元的底薪也難保,如果做好了就可以拿到高得驚人的銷售提成。
對于完成銷售任務最好的前5位,史玉柱給予金光燦燦的獎杯以示表揚,而對于末尾的5個市場開拓團隊,則交以黑色錦旗一面,上書燙金的“倒數第X名”字樣,令人無地白容。史玉柱的激將法果然奏效,得到“倒數第X名”黑旗的團隊,羞恥感更有助于其發憤圖強、迎頭趕上。
2.馬云:剛來公司不到一年的人,誰提戰略誰離開
2011年8月29日,阿里巴巴集團董事長馬云發內部郵件,非常直接地批判了部分新員工的浮躁態度。他警告來公司不到1年的人,千萬不要給他寫戰略報告,誰提戰略誰離開!
他直截了當地說:
(1)我們永遠不會承諾你發財、升官,在阿里我們一定承諾你會很倒霉,很郁悶,很委屈,很痛苦,很沮喪……
(2)剛來公司不到一年的人,千萬別給我寫戰略報告,千萬別瞎提阿里發展大計……誰提,誰離開!但你成了三年阿里人后,你講的話我一定洗耳恭聽。我們喜歡小建議小完善……我們感恩你的每一個小小的完善行動。
(3)公司不是請我們發展自己的,公司花錢請我們是來幫助客戶成長的。我們是通過發展客戶來發展自己。
馬云的基本意思是:花錢來是請你做事的,不是請你提想法的。說得非常直接,聽起來也很刺耳。這封給新員T的信,看起來無情,但確實是馬云管理思想的體現。馬云在不同場合反復強調執行力的作用。據稱,馬云與孫正義曾經探討過一個問題:一流的點子加上三流的執行水平,與三流的點子加上一流的執行水平,哪一個更重要?結果兩人得出一致答案:三流的點子加一流的執行水平。馬云就曾將阿里巴巴稱為“一支執行隊伍而非想法隊伍”。
3.“毒舌”任正非:你最近進步很大.從很差進步到了比較差
任正非這位老板有多“壞”,從下面幾句話便知:
(1)進了華為就是進了墳墓——任正非對剛進華為的新員工說。
(2)華為沒有院士,只有院土。要想成為院士,就不要來華為。小改進,大獎勵;大建議,只鼓勵——任正非批評部分研發人不顧市場,只顧埋頭鉆研。
(3)你最近進步很大,從很差進步到了比較差——任正非評價某財務總監的“進步”。
(4)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議送醫院治療,如果沒病,建議辭退——任正非批評一位剛進華為就給自己寫“萬言書”的北大學生。
(5)5年之內不允許你們進行幼稚創新,顧問們說什么,用什么方法,即使認為不合理,也不允許你們動。5年以后,把系統用好了,我可以授權你們進行局部的改動。至于結構性改動,那是10年之后的事——任正非對華為干部說,從任正非的這些犀利語錄中可以體會到華為的企業文化:持續的危機感,打死仗的勁頭,對制度的始終如一。不過,正是這樣的企業文化,鍛煉出了一支讓業內羨慕的“狼性”隊伍。
4.張瑞敏:通過當”惡人”改造人
以“砸冰箱”和“不允許員工隨地大小便”管理起家、被譽為中罔現代企業管理教父的海爾集團CE0張瑞敏說過“偉人首先是惡人”。如今廣為流傳的關于海爾的管理經驗往往是由一個個“惡人”管理的小故事串聯成的。
胡泳說:“每個人在開完會以后必須把自己坐的椅子推回到原位。”
謝艾琳說:“某某下班以后椅子沒歸位,要進行罰款。”
張瑞敏如此做的原因是要“改造人”,他提出了“日事日畢,日清日高的管理理念”,它的內涵是要求每一個工人和管理者學會管理自己的時間和目標。海爾的研究者們稱之為“OEC管理法”,意為全方位地對每天、每人、每事進行清理控制。通過當“惡人”,張瑞敏完成了對海爾人的改造。
事實上,企業家里的壞老板還有很多。據稱微軟的比爾·蓋茨和鮑爾默對著完不成任務的員工罵粗話,對著不能迅速領會他們意圖的員工諷刺挖苦是常有的事;戴爾電腦的邁克·戴爾更是IT業的著名“惡人”;拉里·埃里森甚至在企業員工的T恤衫上直接印上“殺死對手”的挑戰性宣言。
試問:作為老板的你,算是一個“壞老板”嗎?作為員工的你,你遇到的是“好老板”還是“壞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