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危機,活著都困難,要想增加利潤,確實有點困難。但辯證法告訴我們,哪里有危險,那里就會有機會,而且機會永遠都是給那些有準備的勇士們的。努力探尋危機中的生存法則并用好這些法則,就會化危為機,增加公司利潤,促進公司快速發展。他們的成功法則,可以歸結為以下四點:
一、重新定位找機會
正常年份有正常年份的商業規律,經濟危機之下雖然外部環境面臨著極大的不確定性,但也有一些基本的規律,循著這些規律,便能抓住機會甚至創造機會,取得超常發展。經濟危機之下有許多規律,土豆效應就是這些規律之一。
土豆效應又稱“土豆悖律”,是指在大蕭條時期,消費者舍棄高端奢侈品而轉向中低端產品,并導致對后者的需求上升,進而推高低成本產品的價格和銷售。一般“危機越大,土豆效應越明顯”。在此次經濟危機面前,許多中低端產品卻大行其道,不僅沒有受到影響,部分產品還出現了銷售上升趨勢。
最近,經濟學家、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樊綱指出,中國產品將受益于“土豆現象”,日本泡沫破了之后,中國對日本的出口大幅增長;美國IT泡沫破了之后,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又漲了。按照這個思路,這次經濟危機未嘗不是物美價廉的“中國制造”們的機會。其實,這次危機中,許多公司利用土豆效應,實現了經營的極大豐收。
經濟型酒店,在那些豪華的五星級酒店苦于入住率不足50%之際,在一些弄堂里開起來的經濟型酒店生意卻紅紅火火,一路向全國漫延。
善不善于利用危機下的規律去抓住機會,根據市場需求變化進行重新定位,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其實不管在什么年份,適銷對路都是硬道理!),不但能解開經營困局,還能獲得突破式的發展。
二、緊隨政策分紅利
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以刺激經濟發展,如拉動內需的十點措施、十大行業的振興計劃,以及在兩會期間出臺的諸如減稅計劃等一系列經濟改革方案。這些都將使那些能夠利用或想辦法利用這些政策的行業企業受惠。如果通過努力能享受到這些政策紅利,企業便能在4萬億,甚至18萬億的投資拉動中分得一杯羹,甚至獲得超越正常時期的訂單和贏利水平。
受惠于這些政策的行業企業眾多,比如,3G牌照正式發放后,中興和華為等通訊設備商和周邊產業,必將從三大運營商在未來幾年(投資金額高達千億)的3G基礎建設中獲益。而鐵路建設行業蛋糕更大,2009年之后的3年內,國內鐵路投資規模將超過3.5萬億元,中鐵和中鐵建系統內的企業,不是沒活干,而是活多得干不完。
還有些長期虧損或吃不飽餓不死的企業,可能借這次機會解開因歷史包袱形成的發展困局。多年來一些行業企業由于受到宏觀政策的忽視,訂單少,資金、人才缺乏,這次因經濟危機帶來的政策紅利可望使這些欠賬一次還清,輕裝簡行,進行企業發展快車道。
再如減免稅計劃,國家將能過減免稅計劃扶持一批在未來全球經濟競爭中具有戰略制高的企業。敏銳的企業家朋友們如能抓住機會進入政府扶持的領域,不但能從當前的稅收優惠政策中增加利潤,也會在未來發展中搶占市場市高地,形成持久的競爭力。
三、科技創新求發展
金融危機之下,市場再也不會像以前那么“遍地黃金”,市場機會只留給真正有膽識的企業。在全球經濟危機肆虐的今天,一些有敏銳的企業家看準市場需求,加大科研力量,以創新求發展,積極應對全球競爭,在全球經濟都不景氣的大環境下找到了發展機會,經營業績不降反升,獲得跨越式增長,形成強大的市場競爭力。
北京夢狐公司是一家有代表性的高新技術企業,專注科技創新,其最新研發的“通用有機物分離生物質能材料”項目,正式被國家列為2008-2009年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項目。
在不久前的廣交會上,在傳統紡織企業效益總體大幅下滑情況下,夢狐依然表現出了穩健、積極的市場姿態,定單量穩定上升20%,以其獨特科技優勢笑傲市場。
湖北東貝集團作為黃石市高新技術企業“頂梁柱”之一,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采取了多項技術創新措施,通過大力開發新產品、改進老產品、降低成本、提高性能等增強產品競爭力,實現產值的大幅度提升,東貝壓縮機產品銷售量比去年同期增長30%以上。
在中國重卡變速器市場占有絕對優勢的陜西法士特集團公司,2008年通過一系列健康技改、適時技改和科學技改活動,在行業效益普遍不景氣的情況下業績較上年度大幅度提升。
再如一些高端消費品,在最新全球最暢銷的產品統計中,三星電子的52寸高清液晶電視和蘋果的iPod touch音樂播放機赫然在列。經濟危機之下,高端產品的銷售需求減少了,但并不是消失了,那些善于捕捉機會的企業通過技術創新提高了高端消費品的進入門檻,降低了市場競爭,三星、蘋果們之所以逆市上揚,就是因為他們通過技術創新拉開了與競爭對手的差距,得以獨享高端消品蛋糕。
四 、優化管理增效益
管理優化是企業永恒的主題。任何企業在經營中都面臨著一系列問題,企業的經營管理中存在大量不產生效益的活動,在正常年份,尤其是市場好的年份,企業往往缺乏改善的動力,在經濟危機之下,外部的環境的變化正好成為企業優化管理推動力,如果企業能有效借助經濟蕭條賜予的良機優化管理,通過提升人力資本質量、優化客戶結構以及改善工作效率等優化活動,必將在優化管理中實現利潤倍增。
1.優化人力資源
企業中只有少部分人真正創造價值,這種現狀來源來兩個方面:一是員工隊伍良莠不齊,一些能力不濟的員工在價值創造中有著先天不足;二是企業激勵制度不到位,平均主義、鞕打快牛政策、妒賢忌能風氣都能使員工隊伍一灘死水,缺乏創造力、執行力和生產力。在危機面前,人作為企業最重要的資源,更要精細管理,改人本管理以能力管理,真正實現以能用人,按貢獻付酬。在正常時期,各行各業都面臨較好的發展形勢,企業人才普遍緊缺,不但不易找到合適人才,而且找到的人才一般也都要價高昂。因為缺乏人才,企業相對能夠容忍平庸之輩在企業中濫竽充數。危機面前,人才相對過剩,有實力的企業便可以低成本招攬合適的人才,同時要把那些在隊伍中濫竽充數的人員堅決清除掉,企業的人力資本質量就能大大提升。在員工激勵方面,更要向能力和貢獻傾斜,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提高人均產出和人均利潤率。
2.優化客戶結構
二八原則在許多企業的客戶中都存在,即極少數客戶提供了企業絕大多數的利潤,而企業卻是將絕大多數力量花在了那些數量龐大而利潤貢獻很少的客戶群體。通過優化客戶結構,改善企業在客戶管理上的投入產出比,以增加企業的贏利水平。具體優化措施要在對客戶細分和重新定位的基礎上科學管理客戶滿意度,通過調研和測試選擇服務標準、服務深度及頻度等,本著最優化原則,既不多付出也不損失客戶滿意度,實現最佳的投入產出比。
3.優化流程效率
企業中只有少部分活動直接創造價值,大多數流程很少創造價值或基本不創造價值,有些流程甚至影響企業價值創造,在許多企業的經營實踐中,相當多數量的員工都是在“組織的大雜燴”中忙碌著與企業效益無關的事。在正常時期,企業領導礙于各種阻力(多數是照顧人情關系),尤其是因為外部環境不錯企業經營效益良好的情況下,企業領導更是沒有對企業流程改善的動力。在危機面前,外部環境變了,企業變革的動力增加而員工隊伍中存在的阻力減小,這種反向變化正是企業進行內部管理優化提升的良機。在經濟危機下,不論是自主還是借助外部力量,企業痛下決心砍掉那些不增值的工作環節和流程,實現工效率最優的成功機會都大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