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武術的人知道,都講四兩撥千斤,你架不住對方是一個500斤的大胖子,創新還是很重要的。面臨500公斤,1000公斤的大胖子,我教大家如何上竄下跳可能都不是很有效果,但是既然大家選擇了創業創新,我們只有硬著頭皮把路走下去,最后狹路相逢。我想講講我的理解,顛覆我覺得有這么幾點。
第一個,所有的顛覆最本質來源于人性,我們有太多創業者喜歡談理論,希望聽那種成功的創業者分享一些故事,但是用戶不會因為這個而選擇你的產品,用戶永遠相信的是你給他創造什么價值,我們不要把顛覆老是劃等號,我們做一個別人都沒做過的東西,這個基本上是幻想,你說現在哪一個東西是我們沒見過的?所以在今天的顛覆里面,我們能殺進去都是別人正在做的事情,但是顛覆把這件事情換一種方式,其實這里邊有兩種方式,一種顛覆我覺得是簡單而極致的那種,從人性上來說,經常說用戶體驗,說得最通俗的就是你讓用戶用你的產品時,跟別人相比覺得特別簡單方便,就像我們去餐館點菜,我們一定要去研究地溝油嗎?同樣我們在做APP做軟件的時候,我們老覺得琢磨出很多道理,用戶就得用,其實用戶選擇我們的產品,其實就是不要讓他去思考,所以你把很多東西做得簡單,就是用戶的一個趨勢。大家在用一些產品的時候,還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你能把它做到簡單方便,你就有可能會產生一個顛覆性的創新。
第二個,我也經常套句商學院的術語,商業模式的顛覆,但實際上用大實話來講,商業模式的顛覆是什么?就是把很貴的東西,想辦法把它成本降低,或者把別人收費的東西變成免費。實際上無論是360殺毒,大家想想,就是一個商業模式的顛覆,包括說微信對運營商的顛覆,不就是把大家常用收費的短信和彩信,不僅把它變得更方便了,同時也變得徹底的免費。
你要從人性的角度可以想,為什么免費的力量有這么大,本質上人們都愛占便宜。如果你能把一個事情做到特別便宜,或者說干脆就把它給免費了,讓別人收費的實在賣不下去了,它也是符合人性的。我說了這兩個顛覆,我其實覺得再補充幾點,第一個,也是我前兩天去了硅谷的一些小創業公司,我還是發現一些不同,所以我想再總結幾點。
首先,我還是覺得有一個很大的差異,顛覆力量應該源自于產品力,而不是概念力。首先要顛覆,你先說你做出來的是什么產品,可能你看不到它未來的大意,也不一定能預言說它未來賺多少錢,但是你要是說服他,他讓在場的觀眾,投資人都覺得這是一個我自己都需要的產品,那么你可能就突破了這一點。
第二個真正的顛覆是來自于感性力,而不是來自于理性力,很多創業者特別理性的給你做市場的分析,做營銷的分析,去做用戶的分析,你看完了他通篇的商業計劃,你覺得分析的很好,很多這種大的企業高管出來創業往往也會做出這樣一個創業的計劃,但是他少了什么呢?他少了真正對市場貼近的觀察。
與其做這種理性的分析,不如多到網吧去,今天你就找很多民工,他們在那兒按,你就看一下,很多人在機場候機的時候,你真的認真的去觀察,你會發現在現實中還有很多的機會,也就是說沒有 Wifi的時候干什么,這種機會也是產生顛覆的這種靈感。
其實談到顛覆,我也經常強調顛覆要的是微觀力,而不是平臺力。我們很多創業者一出來就說我要做平臺,平臺是產生不了顛覆的,大公司也不是做平臺,是因為大公司把他規模做大了,他自然就變成了一個平臺。而對我們沒有資源,比較苦的創業者來講,我們不會去做平臺,所以真正的顛覆力來自于在微觀的地方,把你的資源聚焦在一起,我們經常講做得簡單也好,做得便宜也好,最重要的是極致,所以有時候從單點突破才能形成顛覆。
我給大家推薦一本書,這本書寫定位和再定位,有兩個翻譯,一個叫《商戰》,一本書叫《營銷戰》是值得創業者去看的。他舉了歷史上所有成功的案例,比如說諾曼底登陸,盟軍從來不是在德國防守最嚴密的地方去強攻,他是選敵人想不到的地方去攻破。所以我們作為創業者要有一種坐冷板凳的精神,如果你做了比較時髦的事情,媒體不給你報道,沒有什么意思,所以我也經常提醒一點,我們很多小伙伴,我們恨不得敲鑼打鼓,今天去新浪做訪談,明天到哪亮個相,其實早期的時候最好還是讓巨頭看不見。適度的參加這種會議,但是更多的時間應該貓起來跟小白泡在一起,琢磨琢磨他們有什么感性的需求,三年之后等你再亮相的時候,你會發現巨頭就看不明白,他終于看明白了,就已經望塵莫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