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辦公廳在3月2日發布了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9號),提出加快構建眾創空間,降低創新創業門檻等8項有力措施,這包括充分利用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有利條件,構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眾創空間,鼓勵大學生創業,以及有條件的地方政府可對眾創空間等新型孵化機構的房租、寬帶軟件等給予適當財政補貼等措施。
目前各地也開始行動起來,其中浙江制定了《關于發展眾創空間促進創業創新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廣東則近期發布了關于進一步促進創業帶動就業的意見。成都高新區甚至提出,每年拿出1億元支持成長型科技創業企業發展,每年投入創新創業的各類資金不低于10億元。打造全國產業創新最活躍高新眾創空間,面積35萬平方米以上。
對此,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宋潔塵指出,提供創業空間,甚至提供一些磨具,三D打印等,還只是硬件設施的一部分。一個好的創意要發展起來,還需要通過眾創空間來尋找各種團隊,這包括投資人、市場開拓人才、研發人員等。
“這些都要各種人才,同時將其他各種配套服務跟上,這樣才可以使得創業創新突破更快。”他說。
截至目前,無論是北京,還是上海、深圳等,對一些創業和眾創空間的活動都給以支持。而各地的新出來的支持眾創空間發展的政策,則給以激勵的力度更大。比如浙江提出,到2017年,在全省范圍內形成一批國內知名、區域領先、特色鮮明的眾創空間等新型創業孵化平臺;集聚以80后、90后大學生創業者,大企業創業白領等為代表的創業“新四軍”上萬人,孵化新興產業領域高質量創業企業數千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