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課”沒有做好,跳糟屢吃苦頭
今年27歲的于曉敏是山西長治人,2007年大學畢業后來到鄭州一家電子公司做文員。2008年10月的一天,于曉敏在一次業務中認識了一位姓張的經理,對方對她的細心能干非常贊賞,還開玩笑說:“要是我能請到你這樣一位員工就好了,業務量肯定能翻番。”張經理的一番話在于曉敏心里掀起了波瀾:自己在這里待遇這么低,倒不如真的跳槽到張經理那里。幾天后,沖動的于曉敏就向公司提出了辭職。沒想到,當于曉敏到了張經理那里,他卻拒絕了于曉敏。無奈的于曉敏只好四處去求職。2009年1月,于曉敏好不容易應聘進了一家廣告公司。誰知,她與頂頭上司的關系一直處理不好,在一次爭吵中,她又沖動地一走了之。
2009年5月中旬,于曉敏費盡周折才應聘進了一家民營醫院的行政部做行政助理。工作沒多久,醫院的老總無意中從一個生意伙伴那里聽說了于曉敏當初離開廣告公司的事,得知她走的時候不僅沒有辦理離職手續,就連工作也沒交接。老總大感震驚,很快就把于曉敏給辭退了。辭職的“功課”沒有做好,還會影響到下一份工作?此時,于曉敏的腸子都悔青了。
后來,于曉敏又來到電腦城的招商辦當了一名文員,月工資是1000元。
面對微薄的薪水,于曉敏又找了一家新的單位。接到新單位的聘用通知,于曉敏高興得手舞足蹈。很快,全辦公室都知道于曉敏要跳槽了。就在于曉敏吸取以前的教訓準備好好地辭職離開時,卻被人事部通知她因工作原因被辭退。于曉敏百思不得其解,跑去質問領導。領導卻說:“你不是已經找好下家了嗎?”于曉敏欲哭無淚,恨自己這張大嘴巴泄了密……
就這樣,由于辭職時的“功課”沒有做好,于曉敏屢跳屢糟,到了2010年9月,她已經淪落成失業者。
2010年11月的一天,老鄉張晨與于曉敏聊天時,郁悶地說:“我打算辭職,可又害怕單位給我的鑒定報告寫得不好,影響到我找下一份工作。”張晨的話讓于曉敏想起自己曾經歷過的一次辭職。當時由于于曉敏的辭職“功課”沒有做好,領導借口她工作能力不好,辭退了她。這份辭退報告放在了她的檔案里,弄得她的求職之路異常艱難。
于是,于曉敏建議:“你要先協助領導找好接班人,并熱情地傳、幫、帶,把自己積累的寶貴工作經驗毫不保留地教給接班人,讓他盡快適應崗位,然后再辦理離職手續。”后來,學到此招的張晨在辭職時,處處也為單位利益著想,領導在他的鑒定報告中褒獎道:“該同志能夠把最后一班崗站得比以前更加認真……”
于曉敏的指點讓張晨“完美”辭職,并順利地進入到下一份工作中。事后,為了感謝于曉敏,張晨硬塞給了她500元錢作為報酬。于曉敏“完美辭職顧問”的名號不脛而走。此后,老鄉朋友誰辭職準會找她咨詢。
降低辭職風險,引來滾滾財源
來找自己的人多了,于曉敏就想以此為職業。可是,當她把這一想法告訴一些朋友時,卻得到噓聲一片!有人聽說她要收費賣辭職技巧,趕緊拒絕了;還有人說:“你要是真有本事,怎么自己找不到工作?”
面對質疑,于曉敏并沒有氣餒。2011年1月,她來到人才市場租了一個攤位,成立了“完美辭職咨詢點”,并到工商局申請了營業執照,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
2011年3月底,在忙碌了半個多月后,于曉敏終于接到了第一單業務!那天,她到一家模具廠見了幾個老鄉。其中有一個叫沈錫雷的老鄉與她交情不錯。聽于曉敏說明來意后,沈錫雷向她倒起了苦水:“我剛來這家模具廠時,正好有兩個職位空缺:一是財務部,二是市場部。我打算進市場部,但財務部的張經理卻先找到了我,并向我許諾公司對先進員工有職務輪值制度。于是,我沒多想就去了財務部。然而,這5年來,我每次與張經理談轉部門時,他不是‘威逼利誘’就是打哈哈。我不知道現在該怎么辦?”
于曉敏聽后,說:“沒有哪位領導愿意把自己手中的精兵強將拱手送人,但面對執意要走的員工,領導怎么會不懂得做順手人情呢?除非你們財務部經理和市場部經理不和。”聽了于曉敏的分析,沈錫雷茅舍頓開,連忙說:“我想起來了,他們兩位領導之間的確有點隔閡。”于曉敏說:“問題就在這兒。就算財務部的經理肯放你,市場部的經理放心用你嗎?所以,你不妨先找市場部經理談談……”
第二天,沈錫雷在于曉敏的建議下,主動去見了市場部經理。在一番溝通后,他果然順利換了工作。事后,沈錫雷拿出到市場部第一個月工資的20%——600元錢作為酬謝給了于曉敏。
初戰告捷,于曉敏異常興奮,信心倍增。不久,表弟給她打來電話,要她去幫忙策劃辭職……口碑相傳下,短短的10多天里,于曉敏就替6個老鄉、親友“完美”辭職。月末一算賬,她當月的收入竟高達3000多元!
隨著生意步入正軌,于曉敏越來越意識到,取信于委托人是能否幫委托人“完美”辭職的關鍵。于是,她進一步規范了自己承接業務的各項手續,不但把自己的身份證復印件留給委托人,還就委托人提供的信息簽訂保密協議……
賺錢有新招,“完美辭職公司”誕生
為了拓展業務范圍,2011年5月,于曉敏在報紙上刊登了一條“分類”廣告。
廣告刊出不久,于曉敏就接到了一個叫魯紅梅的女孩打來的咨詢電話。原來,魯紅梅去年大學畢業后,在一家廣告設計公司找了份工作,并簽訂了3年的勞動合同。根據協議,魯紅梅如果提前解約,需要支付違約金。2011年5月初,魯紅梅找到了一份高薪工作,準備向公司辭職,公司便要求她按照合同上的規定賠償違約金9600元,這筆數字對于還在償還助學貸款的魯紅梅來說無異于天文數字。正當魯紅梅為此事煩惱時,她無意中看到于曉敏的“完美辭職”廣告。
聽完魯紅梅的敘述,于曉敏一時之間愛莫能助:這可不是一起簡單的辭職咨詢,而是勞務糾紛啊。于是,她趕緊聯系了一位做律師的朋友。經過這位律師朋友的幫忙,才算幫魯紅梅解決了問題。
經過此事,于曉敏意識到:許多辭職或多或少地牽扯到勞務法律法規,而這就需要專業的律師解決。于是,她先后與5名律師達成了合作協議。按照協議,于曉敏介紹來的客戶,可以享受8折的優惠。而于曉敏的收益,則是收取她介紹來的這些客戶消費額的10%作為提成。“律師智囊團”的推出,一下子擴大了于曉敏的業務,也給她帶來了不小的收益。
2012年1月6日,一位在鄭州地鐵公司工作的劉先生找到于曉敏,說他打算辭職,但沒有找好下一東家:“我每天都在上班,哪有時間外出找工作啊。”于曉敏望著劉先生郁悶的眼神,決定幫劉先生找工作。
長期在人才市場工作的于曉敏很快就幫劉先生覓到了一份醫藥器材銷售的工作。事后,劉先生為了感謝于曉敏,不僅給了她500元的“完美”辭職費,還給了她1000元尋找新工作的勞務費。
拿著1500元的報酬,于曉敏意識到:自己不僅可以幫人辭職,還可以利用資源幫人找工作。隨后,于曉敏效仿“律師智囊團”的做法,與鄭州市6家中介公司達成合作協議。于曉敏新的服務項目正式啟動:幫辭職的人找新工作,收費標準是新工作第一個月薪水的30%。
業務范圍擴大了,業務量也就越來越大,到了2012年9月,于曉敏一個月最多可以接60單業務,月收入超過了1.2萬元。
有了于曉敏這樣細致、周到、溫情和秉公理性的服務,很多因為辭職而鬧矛盾的雇主和被雇人都能化干戈為玉帛,好聚好散。而當遇到有困難的辭職人,于曉敏還會減免他們的費用。
目前,于曉敏已經成功地代理了500多個辭職業務,自己也從中賺到了40多萬元的勞務費。如今,于曉敏已投資成立了一家“好運來職業咨詢公司”。她相信,等待她的,將會是更加紅火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