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乳酸菌飲料市場9年來30%以上增長速度的繁榮背后,卻隱藏著諸多問題。有消息稱,乳酸菌飲料的國家標準因23年沒有修改而存在不少缺陷,國標關于乳酸菌活菌量100萬個/毫升的規定,僅為國際標準的1/10。
一時間乳酸菌飲料成為眾矢之的,乳酸菌飲料中活菌量備受關注。有專家稱活菌量與溫度有直接關系,未經過冷藏的乳酸菌飲料活菌量將大打折扣。為此,記者走訪了一些批發市場,發現零售的乳酸菌飲料雖然大多擺放在冰箱里,但是大批包裝箱里的乳酸菌飲料卻隨意堆放在后臺,并未經過冷藏。乳酸菌飲料是否需要冷藏?銷售人員也說不清楚,“天氣熱了,放冰箱里是為了口感更好”。
圍繞乳酸菌飲料國標滯后一事,人們對乳酸菌飲料產生了很多疑問:乳酸菌飲料國標滯后有哪些缺陷?乳酸菌活菌量與溫度有沒有關系?專業人士就這些問題進行了解答。
乳酸菌飲料國標存在哪些缺陷?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趙亮表示,目前乳酸菌飲料市場的混亂局面與產業發展的良好前景相悖,一些廠家渾水摸魚,將不含有活菌的飲料卻冠以活性乳酸菌飲料之名銷售;另有產品活菌數量不達標或者在流通環節中消滅,無法起到產品宣稱的潤腸道功能。他表示,國標門檻太低是引發市場混亂的主要原因。
記者了解到,現行的乳酸菌飲料行業標準是原輕工部于1992年制定的,即QB 1554《乳酸菌飲料》的行業標準,2003年國家衛生部在此基礎上修訂了GB 16321《乳酸菌飲料衛生標準》,兩份標準對于乳酸菌數量做出的規定沒有任何出入,即“出廠3天內產品乳酸菌含量必須高于100萬個/毫升,在銷售時只要有活性菌檢出即可”。
業內人士根據乳酸菌飲料的發展行情,分析出國標出現的三大缺陷:一是標準中所規定的活性乳酸菌在出廠時的100萬個/毫升,這與不低于1000萬個/毫升的國際標準相差懸殊;二是對產品活性菌的檢出沒有界定一個合適的時間段和確切的含量,只規定在銷售過程中有活菌檢出即可,而活菌的質量和保健功能與活菌數量是密切相關的;三是國家標準在檢驗手法、食品添加劑和保存條件等方面還沒有對乳酸菌飲料行業進行規范。
乳酸菌飲料是否需要冷藏?
【回應】活性菌只有在低溫條件下才能存活。
濟南千佛山醫院營養科主任杜慧珍表示,活性乳酸菌的功能確實有很多,像廣告中宣傳的維持腸道內的菌群平衡、促進腸道蠕動、改善排便等,確有其事,但前提就是“活性”,并且這個“活性”前提也有很多制約條件。像溫度,有的菌群需要2℃~6℃,而有的可能要求更高。所以對于這種飲品的儲存、運輸有著極其高的要求,同時我國還規定活性乳酸菌飲品中必須每百毫升中有100萬的活性乳酸菌才有可能促進和改善腸道。像廣告中的美容、減肥、抗癌等功效還未經過證實。
解放軍第309醫院營養科主任左小霞表示,活性乳酸菌在胃腸道里的繁殖和代謝可產生一些酸,進而能夠消滅一些致病菌和有害菌,維護身體腸道的健康。但是活性菌只有在低溫條件下才能存活,如果活性菌在飲用前沒辦法存活下來,那乳酸菌飲品就失去了其特有的功能。
低溫乳酸菌飲料和常溫乳酸菌飲料有何區別?
【回應】常溫乳酸菌飲料里面基本不含有乳酸菌成分。
乳業專家宋亮表示,乳酸菌分為活性和非活性兩種,因此乳酸菌飲料也分為低溫和常溫兩種。“常溫乳酸菌飲料里面基本不含有乳酸菌成分,主要僅有一些益生元,只能對腸胃消化起到一定作用。”宋亮表示,常溫乳酸菌飲料產品最大的問題是能不能在常溫條件下保證乳酸菌的成活,而這一點從目前的技術上來講是比較難實現的。在選購時應注意觀察3個方面:第一,看瓶身上標明的乳酸菌含量是多少;第二,看瓶身上標明的儲存溫度;第三,注意看標明的飲用條件。
活菌量是越多越好嗎?
【回應】活菌數量不是越多越好。
乳業專家王丁棉表示,活菌數量不是越多越好,關鍵是真正活著到達腸道的數量。王丁棉強調說:“乳酸菌飲料必須由低溫保存,以降低其乳酸菌的衰亡速度,但有的廠家在產品包裝上標注的‘冷藏后風味更佳’,或者沒有任何提醒信息,很容易導致產品在流通和銷售環節中,因沒有適當保存,而致使活菌數量大幅下降。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誤導性行為。”他表示,由于我國乳酸菌產業研究起步較晚,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一些模糊不清的概念,這都需要通過相關部門的調控與管理,才能更好地促進整個行業繼續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