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人參你會想到什么?是那特殊的外形?還是那奇特的藥用價值?抑或是那一個個關于人參的傳說和一首首朗朗上口的歌謠?民間稱人參為“地精”,在神話故事中人參是人形的娃娃,煮熟吃了可以成仙……不管如何,人參總會與“神奇”兩個字相聯系,而桓仁正是盛產這種“神奇”物種的寶地,只有走近她,才能慢慢揭開人參那神秘的面紗。
俗話說,東北有三寶,“人參、鹿茸、靰鞡草”。而提到這“三寶”之首的人參,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那獨特的外形以及那珍貴的藥用作用。人參被稱為百草之王,中醫有“人參為甘、大補元氣”之說。正因為人參那獨特的人形外形,人們總是喜歡將人參與“人”聯系起來,這也給這種本就珍貴的植物增添了一些神秘的色彩。而關于人參名字的來源,還有一個頗具傳奇色彩的故事。
話說,在深秋的一天,有兩兄弟要進山去打獵。好心的老人勸他們說,馬上就要下雪了,別進山啦!萬一碰上大雪封山,你們可就下不了山了!可他倆憑著自己年輕力壯,硬是不聽老人勸,帶了弓箭刀叉,進山打獵了。兩兄弟進山后沒多久,就下起了大雪,很快大雪就阻擋了下山的路。兄弟倆只好躲進一個山洞。日子一天天過去了,兩個人打獵得來的野物吃的差不多了,正當兩人發愁,不知如何度過接下來的日子的時候,他們發現了一種外形很像人的植物,便挖了許多,用它們當水果吃。不久,他們發覺,這種東西雖然吃了渾身長勁兒,但是多吃會出鼻血。轉眼間冬去春來,冰雪消融,兩兄弟靠著這神奇的植物捱過了漫長的冬天,下山回到家中。村里的人見他們還活著,而且長得又白又胖,感到很奇怪。他們簡單地介紹了自己的經歷,并把帶回來的幾枝植物根塊給大家看。村民們一看,這東西很像人,卻不知道叫什么名字,有個德高望重的白須長者笑著說:“它長得像人,你們兩兄弟又虧它相助才得以生還,就叫它‘人生’吧!”據說,從此之后,“人生”在逐漸的變化中,就變成了如今的“人參”。
人參已屬珍貴,而山參就更加難得。山參自然生長在原始深山老林中,有的長達百年,沒有經過人工培植、沒有化學肥料的成分,采集非常辛苦,藥用價值極高,是一種名貴中藥材,也是保存價值極高的綠色罕世珍品。要想尋得優質的山參,就不得不把目光投向享有“中國山參之鄉”美譽的本溪桓仁。
桓仁的全稱是桓仁滿族自治縣,地處遼寧東部,長白山余脈,自古以來就是鐘靈毓秀之地。這里風光奇秀,歷史文化悠久,五女山山城享有亞洲第一衛城之稱,也是高句麗政權的發祥地,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桓仁地區山多林密,河流縱橫,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土質肥沃,適于多種植物的生長。森林覆被率達78.39%,為遼寧之冠。當諸多的優勢集結在一起,也許就并不奇怪,為何桓仁的野生山參享譽國內外。
桓仁山參,也稱長白貢參,當地人都稱之為“老嶺長脖兒”“長蘆兒”,是指在桓仁境內通過自然或人為將人參種子播種到適宜的林地自然生長15年以上的人參,品種以二馬牙為主。從外形上看,桓仁山參參體靈秀、五形俱佳,野性靈氣,質實玲瓏,環紋深細,須長柔韌如龍蛇飛舞,珍珠點突出明顯,蘆碗排列整齊有序,特色鮮明。
其實,桓仁地區的山參早在千百年前就有記載,在晉朝吳普所作的《吳氏本草》中就已提到:“人參生上黨遼東”,而桓仁正是位于遼東地區。可見在當時,人們就已經注意到桓仁地區盛產人參了。而與桓仁山參一樣歷史悠久的,就是獨特的放山文化。在民間把進山采挖山參的行為稱作放山。放山有其專用語言、組織形式、行為規則,采挖技術、禁忌和工具等特有民間習俗。雖說山參價值千金,可是要真想在深山中找到優質山參,往往要歷經千辛萬苦。
而桓仁的參農除了保持著傳統的習俗以示對大自然的敬畏,同時還融入了現代的技術和管理理念。桓仁十分重視發展山參的產業技術與產品質量。在1989年就制定并發布了遼寧省技術標準《山參生產技術規程》,用以規范山參的種植與保護。2005年,在桓仁成立了遼寧省參茸產品質檢中心,進一步確保了桓仁人參的質量和品質。與此同時,桓仁還相繼成立了“人參協會”、“人參合作社”等農民合作組織,既保證了人參技術信息交流的暢通,同時方便參農不斷交流經驗,傳播先進技術。
桓仁憑借著天時、地利、再加上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真的走出了一條“以品牌謀發展”的道路。在2008年,“桓仁山參”這一品牌被國家質檢總局正式批準,2012年國家工商總局注冊“桓仁山參”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桓仁山參的“森濤”、“高麗朱蒙”、“源祖”品牌被認定為遼寧省著名商標。
縱觀桓仁山參的發展過程,緊緊抓住了龍頭企業、協會、農戶和基地這四個環節,切實增強山參產品深加工能力,堅持種植和加工并重的發展模式,構筑起了“龍頭企業+協會+農戶+基地”的產業化生產大格局,實現了產業發展、企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多贏效果。目前,桓仁山參服務體系正在不斷發展壯大,產前、產中、產后的優質服務能力不斷加強。桓仁山參加工銷售企業已達86家,其中省級林業龍頭企業5家。山參保護面積已達到58.91萬畝。山參經紀人近萬人,全縣山參年產值15億元~20億元。
中醫認為野山參的最佳功效是挽救虛脫,有“起死回生”的奇特效能。如此珍稀名貴的野山參選擇在桓仁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安了家,而桓仁人民也十分珍視這大自然的恩賜,要將這珍貴的植物保護得更好,并將其不斷發揚。想來,這也就是各得其所了吧!也許,這桓仁參農養山參的故事在多年之后,本身就會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傳說。
山參的鑒別方法
山參的根狀莖上部四面密生蘆碗,根狀莖下部具有較長的或略彎的圓蘆。主根上端有細密而深兜的螺旋紋,人參的年限越久,螺旋紋越深。中部和下部一般光而少皺紋,須根粗細均勻、稀疏而長,不易折斷,軟如皮條狀,習稱“皮條須”。須根有較多的疣狀點,習稱“珍珠點”。山參老皮,黃褐色,質地緊密有光澤,橫紋細密而結實。
山參的食用方法
山參以冬季服用為宜,忌用鐵器煎煮,不宜與蘿卜同食,食后不宜飲用濃茶,陰虛吐血、喘嗽痰盛、胸膈痛悶者不可食用人參。
研末吞服法:參片、段、粉,每日1克~3克,將其烘干研成細末,用溫開水送服。
泡茶法:多取用山參片或山參須。每日用量為1克~3克,放在瓷杯或玻璃杯中,沖入沸水,浸泡10分鐘后飲用。
煎服:將山參切片,用冷水浸泡1小時左右,放入砂鍋中煮沸后,再用小火煎煮約1小時服用。
熬粥:取人參片3克,可選用西洋參或生曬參,冷水浸泡,紅棗10枚,粳米150克,加水適量,煮沸后,再用小火慢慢煮爛至熟,即可食用。
泡酒法:整只山參浸泡在50度~60度的白酒(500毫升)中。浸泡一星期后即可服用。浸泡的時間越長人參酒越濃。對勞損性腰背酸痛、骨關節炎酸痛等更有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