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江蘇省紅樓夢學會常務副會長、南京市文物局原副局長、中國古都學會副會長楊新華的熱情介紹下,記者見到江蘇省仿古牙雕非物質文化遺產兩位傳承人中的一位,他就是江蘇東方工藝藝術研究院骨牙雕刻研究所所長戴德裕。
沈周國畫山水現身象牙
展眼望去,戴德裕的幾個藏室均擺放著各種各樣的象牙、猛犸牙牙雕作品。這件整件長近一米的象牙料上,雕刻著山重水復、密密麻麻的山水;象牙的尖部還雕刻著遒勁挺拔的書法。湊近細看,原來是明代書畫大家明四家之一沈周的《山水圖》。乖乖,沈周的《山水圖》居然被戴大師雕在象牙之上。記者看過不少古人書畫作品,還是頭一次在象牙上看到古人的書畫作品呢!一幅山水就夠復雜的了,這雕在一件圓圓的象牙上該多困難呀?戴德裕告訴記者,這件沈周《山水圖》象牙雕刻雕成于2002年,是和哥哥共同用了半年時間完成的。
南京的象牙雕刻是南京著名的工藝三寶之一,就是在全國四大牙雕產地中,南京牙雕也是有其特色的,那就是仿古和圓雕聞名于世。
兄姐影響立志學習牙雕
說起戴德裕搞象牙雕刻的初衷,一是和他兒時就喜歡美術有關,再一個就是他的家庭本是一個書香門第,加上他一家兄弟姐妹中有多人在南京工藝雕刻廠搞牙雕,耳濡目染,能不喜歡牙雕這門南京所獨特的工藝嗎?
戴德裕的父親戴祖勛,懂得版本學,會修補古舊書籍。新中國建立之前在古舊書行里做事,書行里收購古本孤本古舊書籍的事都交由他來處理。后來在南京大行宮古舊書店工作,退休后在南京夫子廟東市開了“書香閣”古舊書店。為此,父親還結識不少臺灣來寧的購書者,加強了兩岸古舊書籍的交流。
戴德裕在家中排行老七,大哥戴德生、二哥戴德霖,還有姐姐戴惠玲均在南京工藝雕刻廠里搞象牙雕刻。還有一個從小有殘疾的哥哥老五戴德元學泥塑。母親朱士珍相夫教子,負責家中后勤,任由兒女自由發展,營造了這個家庭自由寬松的氣氛。
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那時有許多家庭被下放到農村生活,戴德裕的家下放到了江蘇蘇北的沭陽。沭陽當年很貧困,但戴德裕在這里有他的樂趣。上學之外,他在這里畫了10年的連環畫。鄉親們見這個孩子連環畫畫得好,就把他請到家里畫一些吉祥的畫面,貼在家里。
回城后,戴德裕就進了南京工藝雕刻廠,此時這位其后的仿古牙雕大師已經20歲了。當時的廠長也是他師傅劉道凡安排他學習彩繪泥塑,為的是打好造型的功力。雖然當時戴德裕不是太高興,但因為藝術有相通之處,他很快就入了門。其后,戴德裕還學過木雕。這一切對他日后的象牙雕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學習象牙雕刻的師傅是他的大哥戴德生。如今,戴德裕的大哥已經年近八秩,但二哥戴德霖還不時與戴德裕一起合作搞一些創作。因為一些大型或大件的象牙雕刻作品一個人雕刻起來十分不便,必需得有一個幫手。師傅劉道凡也已年近80,外面有什么創作任務經常拉上他這個高徒。這次在南京溧水東廬山觀音禪寺所制作的高近20米的觀音,26個1米4的童子,就是師傅劉道凡親自設計的畫稿。目前,泥稿已完成,接下來是澆鑄銅模了。
中國的象牙雕刻歷史悠久,7000多年前就已出現牙雕制品,到了商和西周時,象牙雕刻制品已經十分精致。漢代時還出現用象牙所制作的象牙席,這是漢武帝命人制作后送給他的愛妃李夫人的禮品。我們在看電影、電視時,不時可見唐代大臣們朝見皇帝時手中所持的笏版,就是用象牙制作的。宋代使用象牙的數量還很大,僅一次所進口的象牙就重達7795斤。這件事可不是逸聞稗史,而是《宋史·食貨志》里面的真實記載。歷史到了明清時期,中國的象牙雕刻技藝已達到歷史的高峰。
1989年,中國成為世界《頻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簽訂國,不再從海外進口象牙牙料,制品也禁止貿易。這件事對中國的傳統象牙雕刻行業造成了很大的沖擊。
1990年,國際貿易公約《全面禁止非洲象牙及其制品國際貿易修正案》正式生效,南京工藝雕刻廠完成歷史使命,停廠關門。自此以后,大部分牙雕師傅們改了行。可是執著于象牙雕刻的戴德裕、戴德霖兄弟,以及師兄倪小慶少數人卻堅持了下來,守住了這份技藝不致失傳。
費盡心血保技藝
工廠停了產,突然失了業。由于失去象牙雕刻的材料,即使你擁有再好的技藝也用不上了。下崗、失落、迷惘,戴德裕的心情一時無以名狀。
為了生存,也為保住牙雕技藝,戴德裕和夫人侯慶紅搞起胎毛筆的制作。記者以前報道過胎毛筆的制作,其中有道在胎毛筆筆桿上雕刻紋圖,如十二生肖圖案等技藝與牙雕有著相似之處。因此他們利用胎毛筆當時還很時髦的紀念商品來保住牙雕工藝不致因失去象牙材料而使技藝生疏;同時,這項工作也給戴德裕的家庭帶來了一定的收入,以維持下崗后家庭的生存發展,牙雕技藝也沒有荒廢。
10年后的2000年,情況有了好轉。中國政府鑒于國內尚留存部分庫存牙料和制品的實際情況,以及出自保護這項中國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工藝象牙雕刻技藝的需要,由相關主管部門對象牙制品制作和銷售實行有限開禁,開始向各地少數牙雕生產企業和一些商業企業發放生產許可證和銷售許可證,允許這些企業進行象牙制品的生產和銷售。
2006年,國家文化部和各地文化管理部門,大力開展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搶救工作。北京、廣州等地的象牙雕刻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保護項目,南京等地的象牙雕刻被列入到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保護項目。自此,傳承數千年的中國牙雕技藝又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在新政策雨露的滋潤下,戴德裕重新煥發創作的熱情,許多作品年年獲得金獎和銀獎。在戴德裕的“德裕堂”藏室里,記者初步瀏覽了一下,就看到了《四臂觀音》、《福滿人間》、《貴人》牙雕作品,而這些作品均獲得過金獎或銀獎。
戴德裕在雕刻象牙人物作品時,最善于雕刻觀音形象。因為觀音在民間是大慈大悲的象征,老百姓喜聞樂見。無論大件還是小件,均被雕刻得栩栩如生,面相慈愛。如2013年雕成即獲得金獎的《四臂觀音》但見觀音面相眉清目秀,莊嚴慈祥。幻化出的四臂展示出佛法無邊。最有意思的要數觀世音大士的底座了。這件底座被做成竹篾編成狀,那是由戴大師用雕刻出的牙雕片一片一片虔誠地用心鑲嵌在底座上的。
戴德裕所雕成的觀音菩薩小掛件,記者特地用顯微效果將其拍攝,然后在電腦上一放大,立馬顯露牙雕大師的功力。但見這件觀音掛件雖然只有幾厘米大小,卻纖毫畢現,發髻根根可數,眼簾低垂,把觀世音大士關愛人間的慈祥面容展露無遺。
創意出新謀發展
南京牙雕的制作十分講究,一般分為下料、出坯、扦光、開相、磨光、做舊、配座等10幾道工序。特別是雕刻人物,出坯和開相這兩道工序最為重要,不僅要做到比例正確、造型生動,更要注意人物的面部和手部的刻劃。戴德裕告訴記者,雕成一件作品并非想象中拿把刀往象牙上雕這么簡單。為了保證作品的質量,一般還要事先設計出紙稿,然后再泥塑成型,反復推敲琢磨修訂定型后,再以泥塑稿為準在象牙上施刀。
光承傳不創新,只是保持住先人留下的美好技藝,只有創新和發展,才能將傳統技藝生發出新的生命來。
2009年,南京仿古牙雕被列入江蘇省和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當年戴德裕獲得南京市工藝美術大師的稱號。2010年,戴德裕獲得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2013年獲得江蘇省高級工藝美術師稱號;2014年2月,南京市只有戴德裕和他的師兄倪小慶兩人獲得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仿古牙雕代表性傳承人。
愛女樂意承父藝
戴德裕今年51歲,他告訴記者,自己特別喜歡讀書、喝茶、聽音樂,尤其是中國的古典音樂,百聽不厭。所閱讀的書籍多為佛教題材、傳統文化及紅木制作等技藝類書籍。戴德裕說,因為書籍能提高人的素養,而且技藝之間可以觸類旁通,音樂可以使人在放松狀態下獲得創作的靈感。
如今,戴德裕成立了以自己堂號為名稱的德裕堂雕刻廠,還在省市相關部門和領導的支持下,于2012年成立江蘇東方工藝藝術研究院骨牙雕刻研究所,并擔任了所長。為了切磋、提高牙雕技藝,戴德裕還常與師傅劉道凡、師兄倪小慶與二哥戴德霖共同合作創作一些作品。
如近期與師傅劉道凡、師兄倪小慶耗時一年多時間合作的《觀音誕辰》牙雕精品就是證明。這件作品與《童子拜觀音》、《唐人擊鞠》3件作品于去年9月在“傳承、創新、發展江蘇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上展出。
這件佛教文化題材象牙雕刻作品為象牙雕刻作品之中的大件作品。作品以一支完整的象牙為材質進行構思創作動刀雕刻而成的整件象牙作品。戴德裕介紹,這支象牙長近1米,重約8.5公斤。象牙自然彎曲成月牙狀,牙面潔白無瑕,十分適合創作佛教文化類題材作品。據戴大師講,這件《觀音誕辰》牙雕在創作上突破了傳統形式,首次采用了圓雕人物鑲嵌和整牙雕琢相結合的新手法。
現在,在國際公約之外,俄國進口的猛犸象牙冰料顯現在人們眼簾,替補了有限的民間原先或國家庫存的象牙料。這在材質上保障了象牙雕刻象牙原材料的不足,為牙雕大師們提供了一種十分類似而又不與公約相違背的象牙替代品。
如今,除了自己創作之外,戴大師還帶了一男一女兩個徒弟。他說:“我在南廣傳媒學院環境藝術和服裝專業上大一的女兒戴悅凌從小喜愛美術,雖然沒叫她動過刀,但耳濡目染,跟我小時候一樣,對象牙雕刻十分感興趣。只是現在我叫她把心思放在學業上,承傳的事等大學畢業了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