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他們來說,要經(jīng)過足夠多的崩潰派對季,才能像T君那樣有資格打入精品小圈子,有選擇地參加聚會。
元旦之后春節(jié)之前,是派對大量上市的季節(jié),我的朋友D君陷入了崩潰。
D君剛剛從2014年末扎堆舉行的時尚品牌派對中掙扎出來,馬上又要投入到如火如荼的2015年第一波年會大潮當(dāng)中。
就在一個月前,D君有過這樣一次趕派對之旅:從成都出發(fā)去香港參加某品牌的年末派對,之后馬不停蹄飛到上海參加另一個品牌的年終派對,第二天清晨飛到重慶,趕赴另一品牌的答謝派對,最后乘動車返回成都,凌晨到站。
D君是一名時尚編輯,她不但喜歡參加派對,還喜歡親自組織派對。她組織的派對充分體現(xiàn)出了她的職業(yè)特點——-有著鮮明的編輯思路。首先,派對必須有與眾不同的主題,要有框架,有起承轉(zhuǎn)合,結(jié)尾處要升華一下;其次,參加派對的人要經(jīng)過精挑細選,只有適合該派對主題的朋友才有資格參加。
D君有一套自己的派對哲學(xué):在一場光鮮亮麗的派對背后,一定有一個理智而嚴謹?shù)牟邉澐桨福蓪Φ拿恳粋€細節(jié)都應(yīng)該在她的掌握之中。如果是在家中舉行派對,那么家里的硬件設(shè)施必須得達到一定標(biāo)準(zhǔn):最起碼空調(diào)供暖要強勁,能讓大家盡情美麗不“凍”人;廚房得干凈敞亮,酒水零食儲備充足;洗手間要事先消毒,保證馬桶不會堵塞,衛(wèi)生紙管夠。
另一位朋友T君,早年間也是派對中心般的人物,但是最近幾年她大有“金盆洗手”的態(tài)勢。如今即使是出席派對,她也只去那種在星級酒店里舉行、需要著小黑裙、踩高跟鞋、參加總?cè)藬?shù)不超過20人的派對。派對主要活動是品品香檳,吃吃生蠔,但酒不能多喝,蠔不可多吃,話不可以大聲講,還要在派對進行到三分之二時,和主辦方打個招呼,優(yōu)雅離場。T君再也不會在派對季里因為趕場而崩潰了,如今她熱愛的是聚會而不是派對。
我也曾問過這些朋友,為什么要參加那些大同小異的派對?他們說其實自己也很為難。當(dāng)派對組織越來越專業(yè)化、派對主辦方與職場關(guān)系越來越密切時,參加派對也就成了工作的一部分,并且還是“身負重任”的一部分。每到年末,她們得一場不拉地參加城中的時尚派對,因為需要在派對上拓展人脈資源,還有品牌關(guān)系需要維護,更有自身代表的公司形象需要宣傳。在忙完一天的工作后,她們得迅速換裝,然后在趕往派對現(xiàn)場的路上抓緊每一分鐘準(zhǔn)備好與重要人士對話時的說辭。事實上,對他們來說,要經(jīng)過足夠多的令人崩潰的派對季,才能像T君那樣有資格打入精品小圈子,從而有選擇地參加聚會。 至于我嘛,早些年的這個時候也是參加過一些派對的,也曾“今日痛飲慶功酒”,更曾一朝不慎出乖露丑。所幸我醒悟得早,知道自己不是那種派對弄潮兒,便逐漸收了心。如今我想要搞一場年末答謝感恩活動時,就找?guī)孜缓糜眩瑢ひ患也诲e的館子吃一頓,溫馨又從容。但這種年末尋吃派對也偶有讓我崩潰的時候,因為我的朋友們在這段時間總有派對要參加,根本湊不足齊齊整整一桌人!
這個時候我才發(fā)現(xiàn),原來不是我不喜歡參加派對,而是派對這項工作早就已經(jīng)不需要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