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信息時代,如何面對鋪天蓋地的信息還能保持理性及科學的態度,這就是果殼網“謠言粉碎機”小組要告訴大家的。
“果殼一下”
果殼閱讀聯合創始人小莊日前帶領著果殼網“謠言粉碎機”小組的幾位科學讀物作者來到成都西西弗書店,舉辦了新書《餐桌上的明白人》分享會。活動現場聚集了不少想要跟幾位網絡上早已熟識的“科技咖”來一次“網友見面”的“果殼粉”。這幾位“科技咖”沒有大家失望,他們風趣幽默,用四兩撥千斤的優雅姿態將當下有關食品安全的謠言個個擊破,現場不時迸發出陣陣笑聲,完美地詮釋了果殼網創建的初衷:讓科技有意思。
果殼網創建于2010年,它與“科學松鼠會”是“一奶同胞”的關系。“科學松鼠會”致力于在大眾文化層面傳播科學知識,而果殼網則更希望喚起大眾對科學的興趣。果殼網將自己定義為一個開放、多元的泛科技興趣社區,并提供負責任、有智趣的科技主題內容。最初,果殼網只在一小群科技愛好者中受到追捧,幾年過去后,果殼網如今已經成為不少人的可信賴的伙伴,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問題時會首先想到“果殼一下”。
科學工作者挺身而出
小莊介紹說,“謠言粉碎機”是果殼網目前最火的主題小組,它創建的目的就是要不斷擊破謠言,力圖還原科學常識的真相與細節,給網絡謠言一記當頭棒喝。小莊說:“我想大家都非常有感觸,如今我們獲取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有時真的難以分辨真假。這個時候,科學工作者就應該挺身而出。”小莊介紹道,“謠言粉碎機”的團隊目前由20多人組成,他們都是有著較高學歷或國外留學經歷的研究者,所學領域涵蓋物理、生物、電子、數學等。
3年多的時間里,“謠言粉碎機”已經擊破了上百條網絡謠言,團隊將這些謠言分為3個方向,并將每個方向的粉碎案例集結成書,它們分別是:《餐桌上的明白人》《危言出沒,身體請注意》《謠一謠,你就真懂了》。
其中《餐桌上的明白人》針對粉碎的是跟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飲食謠言,例如:“一口魷魚等于四十口肥肉”“長時間嚼口香糖有害”“早上吃水果更健康”“草莓檢出乙草胺”等等。簽售會嘉賓、有機化學博士、果殼網作者饅頭妖表示:“這些‘謠言’幾乎人人都有耳聞,極少有人去求證這些說法,而是選擇盲目相信。有防范心理是好的,但這并不等同于放棄科學的態度。其實‘謠言粉碎機’系列更重的任務是傳遞一種科學的求是精神,也希望改變人們的思維方式。”
如何破解謠言
在活動現場,小莊和幾位嘉賓還原了破解一個謠言的過程:破解一個謠言短則需要一兩天,長則需要一周,這當中大部分精力花在了數據資料的搜集上。辟謠之前,他們會查閱、搜集國內外相關領域的大量研究信息,從中找到切實數據:專門負責該領域的編輯會先以自己的專業水準對謠言和收集來的信息進行判斷。另外,他們的專家團隊,包括“科學松鼠會”成員、外籍專家等,都會成為他們的信息來源。“我們會請專業的人審核相關專業領域的稿件。”
小莊特別介紹了專家團隊之間的“盲審”和“同行評議”機制。一篇辟謠的專業稿件發布之前,會提交給多位同行業的專家,大家在不知道作者的前提下進行評議和審核。“雖然不能說絕對真實可靠,但我們會盡力做到真實可靠,不在辟謠的同時產生新謠言。”
最后,小莊表示:“謠言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被大規模地傳播,原因在于謠言有它自成一體的傳播之道。例如,謠言往往會使用‘驚天內幕’‘致癌’‘緊急轉發’等這樣聳人聽聞的字眼,并緊扣人們當下關注的熱點話題,用情感來要挾、恐嚇。能夠與謠言這種傳播特點抗衡的,一定不是板著臉做科普。如何讓科普知識以讓人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傳播?我和團隊正在不斷地努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