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渭,1935年出生于江蘇宜興,1958年畢業于南京工學院(今東南大學),1989年中共中央黨校第12期經濟研究班結業。曾任國家計量局工業計量處處長、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計量司副司長、認證辦公室副主任、標準化司副司長、司長,高級工程師、研究員。先后擔任中國質量管理協會、中國質量測試學會、中國兵工學會、中國質量檢驗協會、中國標準化協會(暨企業分會)、中國能源研究會節能與企業能源管理委員會、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節能分會、中國防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中國環境管理技術委員會等組織常務理事、理事、主任委員、顧問等職務。被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推薦進入國家科委《中國科技名人名錄》數據庫。編寫或參與編撰了《中國大百科——質量、計量、標準化篇》、《中國標準化通典——企業卷》、《國際服務標準實施指南》、《能源計量管理和計量器具配備》等多部標準化和計量專業著作。
國發(86)71號文件要求“企業要逐步建立以技術標準為主,包括有管理標準、工作標準在內的系統(體系)”,同時,當時的國家標準局也在1986年編制了《企業標準化工作綱要》中明確企業標準體系是由技術標準、管理標準、工作標準構成”,明確地說明工作標準是有別于技術標準、管理標準的獨立存在的一個標準類別。由于我國的標準化工作體制是計劃經濟為基礎的政府主導型標準化工作體制,其特點是政府集中各種資源組織各類標準的制定,由企業去組織實施,而主要由企業組織各類標準實施中規范工作崗位作業行為的工作標準則是關心不夠、指導不力、重視不夠的,甚至有些標準化工作者因對其在企業產品生產、過程控制和服務中提質增效的作用認識不足,提出取消工作標準的令人不解的說法,有必要深入的研究。
工作標準為什么對企業產品生產、過程控制、服務提供的提質增效起著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弄清楚什么是工作標準。GB/T 15498定義的工作標準是“在企業標準化領域內對工作事項所做的統一規定”。這個定義的關鍵詞是“工作”。我們經常說的“工作”實際就是“勞動生產所做的事”(新華詞典)。這就不難理解,工作標準是用于勞動生產崗位上的作業和操作上規范化的標準。在企業標準化領域的各類標準和法律法規等的規范性文件最終都要由人在各種崗位上來實現,GB/T 13017-2009定義的工作事項明確指出,是“在執行技術標準和管理標準時與工作崗位的職責、權限、工作內容和方法,崗位任職資格和基本技能,檢查考核等有關事物與概念”。工作標準就是為組織執行實施相關技術標準和管理標準在工作崗位上的規范要求。一個具體崗位,特別在作業現場的工作人員,可能不具體接觸相關技術標準和管理標準,但他的作業標準體現了相關技術標準和管理標準的要求,從而規范了現場崗位作業行為。它協調控制工作的全過程,提高工作質量,增強工作效率。
工作崗位一般可分為腦力勞動崗位和體力勞動崗位,工作標準也就事實上分為管理、技術工作標準和生產操作(作業)工作標準。
由于每一崗位性質要求不一樣,一般可分為管理人員工作標準,技術人員工作標準和作業人員工作標準,前兩類工作標準屬于腦力勞動工作標準,最后一類屬于體力勞動人員的工作標準。行為管理學認為,人在生產中是最積極的因素,沒有人的參與就沒有生產力,但人在生產過程中也是最不穩定的因素,在生產過程中受環境、思想、情緒等影響使行為不規范、不穩定,在不能用機器代替人時,就必須用文件或其他措施規范人在工作和作業時的行為,以維持生產的最佳秩序,提高生產效率和質量。同時,企業的相關標準法律法規及標準等規范文件也必須通過各個崗位來準確而有效實施。企業工作標準對企業的標準化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
工作標準的表現形式,不同崗位是不同的,管理崗位的工作標準一般以標準文件形式規定,管理的職責、權限、工作要求、工作程序、工作質量的評價與考核等,技術崗位工作標準除技術管理要求同管理崗位工作標準外,也可用圖形、表格、實物、照片等更直觀的形式表現,且名稱也應允許按各行業長期習慣的名稱,如工藝卡、操作規程、作業說明書,電力部門習慣用“票”,鐵路運輸中用“命令”等。但不管如何編寫,用什么形式,一定要從崗位規范現實出發,充分考慮現場工作環境條件,一定要簡明扼要,特別是作業現場、實驗條件、人員水平等,工作標準的要求要簡略、明了,不是現場規范操作行為的一律不作規定。
工作標準應按崗位制定,不按分工制定:即多人同崗的只制定一項工作標準;若干崗位有共同要求可制定通用工作標準而不必在各崗位中重復提出要求;特殊過程、特殊崗位應按相關法律法規和強制性標準及規范性文件要求制定特殊工種的工作標準。
工作標準格式可參照GB/T 1.1-2000國際標準要求,也可自行設計格式,但企業內必須統一。工作標準的作用重在崗位的切實實施,因此企業必須制定相應考核、獎勵、懲處標準或制度,與報酬獎勵掛鉤。為使工作標準與生產過程控制形成有機整體,應組織操作作業人員、工程技術人員、管理執行人員參與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