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進萬家”惠農專項行動,就是將農業標準送進千家萬戶,提高廣大農民學標準、用標準意識,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和農村經濟發展。按照遼寧省質監局年度工作部署,大連金州新區結合2011年以來縣域農產品標準體系建設成果,抓住此次標準惠農契機,聯合當地農業主管部門共同開展“標準進萬家”惠農專項行動。
大連金州新區是我國最早引進甜櫻桃種植的地區,栽培甜櫻桃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2008年國家工商總局正式核準“金州大櫻桃”產品注冊為中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如今金州新區甜櫻桃的種植面積已達7萬多畝,超過全區水果總種植面積的40%,種植專業戶1000多戶,年產量約3萬噸,2015年產值超過8億元,成為金州新區重要的農業支柱產業項目之一。
為了確保行動達到預期效果,讓農業標準“接地氣”,此次行動緊緊抓住三個要點,即“一個項目、一個核心、一個重點”。“一個項目”,就是選定大連金州新區農業支柱產業項目——甜櫻桃標準化生產來開展此次專項活動;“一個核心”,就是以不斷完善甜櫻桃生產標準體系為核心,提升甜櫻桃生產標準化水平;“一個重點”,就是以標準的實施為工作重點,標準惠農重在將標準應用于農業生產一線應用于指導甜櫻桃實際生產的各個環節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2年,大連市質監局根據遼寧省《關于推進全省縣域主導農業產業標準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文件精神部署了縣域主導農業產業標準體系建設工作,并確定金州新區農產品標準體系建設項目為甜櫻桃生產標準體系。2014年下發的《關于建設金州新區特色農產品標準體系的實施意見》中,明確了新區特色農產品標準體系建設的基本框架,成立了由甜櫻桃生產技術專家和標準化工作人員組成的“甜櫻桃標準體系建設技術專家組”。技術專家組成立后組織了更多的甜櫻桃一線技術人員開展標準體系建設工作,最后確定72項標準納入甜櫻桃生產標準體系內,其中包括國家標準36項,行業標準26項,地方標準4項,新增加金州新區農業技術標準6項(《露地甜櫻桃園址選擇》、《甜櫻桃整形修剪技術規程》等有效地填補了甜櫻桃生產過程中的標準空白)。完成了《甜櫻桃生產標準體系表》的制定,金州新區搭建起覆蓋甜櫻桃生產產前、產中、產后等各個環節的標準體系。
標準體系建設、標準的制定都是為了標準的實施與應用。甜櫻桃標準體系建設按照“邊建設邊實施”的工作原則,為了將體系建設成果應用于生產實際,2014年8月《甜櫻桃生產標準匯編(2014)》出版發行,該書匯總了甜櫻桃生產標準體系中的除產品檢驗檢測標準外的全部技術標準,旨在使甜櫻桃生產一線的農業技術人員和農業生產人員能夠方便的使用相關技術標準,并作為農業技術人員培訓指導農民生產的輔助教材。該書出版后,金州新區標準化工作人員會同農業主管部門送標準下鄉,第一時間將標準匯編發放至100余農戶手中。同時,新區甜櫻桃標準體系建設專家組結合春、夏、秋、冬四季的農業技術培訓,開展標準宣貫工作,先后開展標準化技術培訓20余次,培訓農民800多人。標準培訓內容包括園址選擇、苗木栽植、整形修剪、花果管理、土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治、果實采收、質量分級、貯存運輸等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過程技術要求和對甜櫻桃整個生命周期的技術管理。這些結合實際的標準培訓工作大大地提升了新區甜櫻桃種植戶的標準化意識,提高了甜櫻桃種植技術水平。
隨著“標準進萬家”惠農活動的深入開展,大連金州新區農業標準化工作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從工作中總結出一些經驗,并引發關于“標準進農戶”的思考。
首先,現代農業生產需要農產品標準體系的建設。農業生產是一項系統工程,應該用系統觀點來指導農業生產,農產品標準體系建設通過搭建覆蓋農產品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后等各個環節的標準,是解決從農田到餐桌全流程標準化生產的手段,也是系統的實施農業標準化的有力方法。
其次,農業技術人員需要提高標準化素養,運用標準化手段指導生產。在農產品標準體系建設、實施過程中,許多農業技術人員按照經驗和理論來指導生產,不善于將已有的經驗總結提高為農業技術標準,也不善于利用已經發布的現行有效的技術規范來指導生產,解決問題。因此,標準化惠農、支農,首先要通過標準化培訓使農業技術專家、農業技術人員掌握標準化原理,使用標準化方法,熟練運用現行有效的各級標準指導農業生產。鼓勵農業技術專家積極參與標準化活動,將理論與實踐經驗總結提升為標準,并在農業一線推廣實施。
第三,農民需要標準指導生產維護自身權益。現代農民,尤其是年輕一些的農民,具有一定的知識素養,會上網,看得懂標準。農民掌握了標準,不僅掌握了需要的農業生產技術,同時在采購、使用農資時也掌握了自我保護的武器。《甜櫻桃生產標準體系標準匯編》中收錄了關于甜櫻桃種植生產需要使用的農資標準,如農藥、地膜、肥料、農業設施等標準,使農民了解到標準是產品質量的判定依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農民的質量意識,同時起到了保護農民權益的作用。
第四,農業標準化示范、試點基地作用顯著。在進行農產品標準體系實施過程中要充分發揮農業種植大戶的示范帶動作用和村委會的組織領導作用,使標準化工作有組織地開展,利用各種宣傳活動展示標準化種植、標準化管理帶來的經濟效益,使農民學有榜樣。
第五,農業標準化需要政府政策、資金支持。標準是公共產品,農業標準更是如此,公共產品需要公共資金的扶持。農業標準化是一項長期的工作,標準的制定、實施以及對標準實施的監督都需要政府部門制定更為持久的扶持政策,投入更多的資金支持。要大力開展針對農業技術專家、農業一線技術人員的標準化基礎及應用培訓,提高農業技術人員的標準化水平。同時鼓勵農業技術人員、農戶積極參與標準化活動,并獎勵標準水平高、實施效果好的農業標準制定者,獎勵進行標準宣貫、標準普及的一線技術人員,發揮一線農業技術人員的積極性,使我國在農業標準化的道路上前進得更快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