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植物,也是人類最早栽培的果樹之一。在西方古老的傳說中,葡萄是由樂善好施的神Osiris把它帶到人間來的,葡萄酒“vin”一詞,其實就是人們心中“神”的另一種說法,由此也可見人們對于葡萄的喜愛、珍視程度。大約在100萬年以前,葡萄樹就在地中海沿岸自然地生長著,法國南部陽光充沛的普羅旺斯地區就是葡萄的起源地,并從這里開始向東西方傳播。在中國,葡萄是由漢朝張騫在公元前138年出使西域時從波斯引進的,后來經絲綢之路把這個綠色使者引向了不毛之地的戈壁。
很多人提起葡萄,就會想到吐魯番,但在東北地區,野生葡萄已有上千年的種植歷史,沈陽蘇家屯地區種植葡萄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明清時期。據地方志記載,明末清初“永樂種葡萄如種田,架不及肩,青虬元珠應接不暇”,而地方志中提到的“永樂”也就是現如今沈陽蘇家屯地區的永樂鄉。百余年來,由于永樂地區生產的葡萄酸甜爽口、營養豐富,經過多年民間的口口相傳,市場和消費者自然而然地把永樂地區生產的葡萄稱為“永樂葡萄”。
很多人都會感覺奇怪,為什么經過這么多年,永樂葡萄依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以及市場活力?只要走進永樂鄉,這些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你會發現,永樂葡萄的成功不僅有賴于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同時也得益于整個葡萄產業的經營有道。
據了解,蘇家屯區地處遼東丘陵,位于遼河、渾河過度帶上,東部為低山區,中部為丘陵,西部為平原,土地肥沃。屬暖溫帶大陸性半濕潤的季風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干冷同期、光照充足、降雨集中。年平均降水量為659.6毫米,年日照時數為2498.4小時,日照百分率為57%。一般來說,食用葡萄生長地區的日照越充足、氣候越干燥、早晚溫差越大,則果實越飽滿、口味越濃郁、營養價值越高。由此可見,蘇家屯地區57%的日照率為葡萄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必要條件。
如今的永樂葡萄的品種是無核白雞心葡萄,這也是自美國引進的優質品種,肉質型,無核,皮薄而脆,酸甜適口,略帶玫瑰香味,果粒長4厘米以上,單粒重8-12克,平均穗重1.2公斤,成熟后呈黃綠色,雞心型,可溶性固定物16%,耐運輸。每到葡萄成熟的季節,這里的葡萄只要一下架就會被搶購一空,銷往全國各大城市,甚至連俄羅斯都有他們的固定客戶。
如今的永樂葡萄也是幾經探索、改良,才有了今日的好口感。1984年,為了改良永樂地區葡萄種植品種,蘇家屯區永樂鄉的“葡萄大王”王世洪率先從沈陽農業大學引進了無核白雞心葡萄品種,培育出了國內果粒最大最長的無核葡萄。1997年,永樂鄉發展高效設施農業,在王世洪的帶動和幫助下,互助村的農戶們都開始種植無核白雞心溫室葡萄,并注冊了“香野”牌商標。
在永樂鄉只要談起葡萄,這里的人們就仿佛有說不完的話,對于永樂葡萄的種植方法和特點等都是信手拈來、如數家珍。他們告訴記者:“我們的葡萄之所以能吸引大家來,主要因為有4大特點。首先,我們的葡萄屬于溫室種植,永樂鄉素有“中國溫室葡萄第一鄉”的美譽。這就讓永樂葡萄可以連賣9個月,上市時間比一般的葡萄提前2個半月,下市時間比一般葡萄延后3個月。其次,我們的葡萄是引進美國的白雞心品種,屬于肉質型,經過后期試驗,種出了新品種無核白雞心葡萄,而且它的皮和肉長在一起,真正是吃葡萄不吐葡萄皮。第三就是我們的葡萄耐儲存,比普通的葡萄可以多放一個星期。第四個特點是,我們這里的葡萄種植已經形成了規模,而且管理水平在國內也算是名列前茅的。”言語之間,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永樂鄉已堅持了二十多年的葡萄標準化種植,并按照這條路繼續開拓創新,定期舉辦豐富多彩的活動,為種植戶們搭建起交流的平臺,讓更多的人了解并推廣先進的葡萄種植知識。
永樂,因葡萄而聞名全國;葡萄,因永樂人的細心照料而變得更加誘人。每當葡萄成熟的時節,空氣中都氤氳著醉人的香氣,那一個個溫室大棚中綴滿了累累果實,每個村民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照耀在翠綠色的葡萄上,每一顆飽滿的果實都仿若綠色的寶石,讓人不禁駐足凝望。而永樂葡萄,也在這樣美好的清晨中迎來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