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某些靜謐的近海洋面上,會突然出現一汪深藍色的圓形水域,深邃、神秘、詭異。從飛機上俯瞰大海,這些圓形水域中暗藍色的海水就像一塊塊藍寶石,也仿佛是大海的瞳孔,這種奇觀被人們稱為“藍洞”。
全世界海洋中分布有許多形態各異的藍洞,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位于中美洲伯利茲首都東面60英里巴哈馬群島上的大藍洞。
伯利茲大藍洞擁有幾乎完美的圓形洞口,直徑超過305米,深達137米,堪稱世界上最大的水下洞穴,為世界十大地質奇跡之一。由于水太深的原因,整個洞穴呈現深沉的藍色調,和周圍水色截然不同。
關于藍洞的成因,科學家們經過無數實地勘察及分析,如今早已大白于天下。巴哈馬群島屬石灰質平臺,成形于一億三千萬年前。在二百萬年前的冰河時代,寒冷的氣候將水凍結在地球的冰冠和冰川中,導致海平面大幅下降。因為淡水和海水的交相侵蝕,這一片石灰質地帶形成了許多巖溶空洞。
伯利茲大藍洞本身是一個巖溶空洞,冰川時期由于海平面降低,石灰巖由于溶蝕作用,在下部發育成為了大型的溶洞,當溶蝕空洞越來越大,就造成了頂部塌陷而形成一個邊緣陡峭的大洞,稱為落水洞。當冰川期結束之后,海平面上升,海水重新灌入這個落水洞,形成了海中嵌湖的奇特藍洞現象。
伯利茲大藍洞因其內部眾多的海綿、梭魚、珊瑚、天使魚以及一群常在洞邊巡邏的鯊魚而聞名于世,而且洞口四周還有兩條珊瑚暗礁僅僅的環抱它,十分漂亮。世界著名的潛水專家雅各·伊夫庫斯托于1971年對大藍洞進行了探勘測繪,并將其評為世界十大潛水圣地之一。
如今,大藍洞猶如充滿魔力的磁場一般,吸引著全世界勇敢的潛水者們前來一探究竟,頗有“平生不潛此藍洞,即稱高手也枉然”之意。(撰文、供圖/楊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