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嫦娥奔月為哪般?
相傳,嫦娥是古代先帝嚳的女兒,長得相當漂亮。
嫦娥原本叫做姮娥,后來,才改名叫作了嫦娥。至于說姮娥為什么要改名?過一會兒再說這事兒。為了便于表述上的連貫,索性就著“嫦娥”說事兒了。
長大以后,嫦娥嫁給了后羿,小兩口恩恩愛愛,日子過得很甜美。后羿儀表俊朗、武藝高強,尤其擅長射術。曾經天上有十個太陽炙烤大地、禍害眾生。后羿搭弓射箭,一口氣射下來九個太陽。從此以后,后羿便成了百姓心目中的大英雄。
后來,一顆仙丹引發一樁“奇案”,打亂了小兩口的幸福生活。一天,后羿在西王母那兒討來了兩粒長生不老的仙丹。回到家,后羿拿出仙丹對嫦娥說:我還得出去辦點事,等我回來,咱倆各吃一粒,今后就不會變老,便可以長相廝守了。
話說這嫦娥,端莊秀麗溫柔賢惠哪條都好,唯有一條——嘴饞。守著仙丹,嫦娥的口水一個勁兒地往外涌,忍呀、忍呀,終于忍不住了。嫦娥心想,反正待會兒夫君回來,仙丹也是每人一粒,不如先把屬于我的那粒吃了吧。于是抓起一粒仙丹就塞進了嘴里。或許是吃得太急了,還沒嘗到滋味,仙丹就下了肚。
吞下仙丹,嫦娥頓覺恍惚,眼前呈現出五彩幻影,也不知道是哪兒來的魔力,驅使著她伸出手抓起了另一粒仙丹。
第二粒仙丹下肚,大事不妙了。嫦娥的雙腳離開了地面,一陣清風過后,竟然飄出了房門,輕飄飄地飛上屋檐。這時,嫦娥有些清醒了,急欲下到地面,但整個身子就是不聽使喚,還是一個勁的往上飄。
僅一個時辰,嫦娥便被提升了三十八萬公里,飄進了廣寒宮。定下神來,嫦娥頓時傻了眼。偌大的月宮,寂靜無聲死氣沉沉,除了一只瞪著大眼睛對著嫦娥傻看的蛤蟆再沒有會喘氣的了。嫦娥后悔死了,但是想要離開月宮卻身不由己了。
嫦娥偷吃了后羿自西王母那里討來的仙丹,此等“惡行”不但令自家夫君萬分悲戚與惱怒,而且激起社會公憤,于是持續不斷的口誅筆伐涌向了嫦娥:見利忘夫;不守婦道;貪圖成仙。聲討的結果是嫦娥被永遠地羈押在空寂的月宮里了。
婦女以嫦娥為鑒
中國有句老話叫做“殺一儆百”,誰是將嫦娥羈押在月宮里的主謀?要我說是天下的男人。這也難怪,世間的男人們都不情愿自家女人背著自己享獨食,更何況嫦娥偷吃的是長生不老的仙丹呢。從人文倫理的角度看,嫦娥偷吃的是“禁果”,說白了,就是犯了婦道人家本應遵守的規矩。
數千年來,中國人對嫁作人婦的女人一直有著嚴格的禁忌,忠夫保貞是已婚婦女起碼的道德準繩。中國男人堅信,自己老婆的性命是小,失節才是大。
為了告誡千千萬萬不忠貞自家夫君的婦女,中國人“發明”了嫦娥,將她發配到月宮,其根本目的在于“殺一儆百”;把嫦娥禁閉在人們都能感受得到的月宮里,意在告誡世間的女性:看到了吧,那就是對自己男人不忠的結果!
男人將嫦娥送進了月宮,領頭的是誰?要我說,應該要算孔老夫子。為什么說是這位圣人帶的頭呢?因為,孔夫子創立了儒家的禮教,自從他老人家發明的教義成了中國帝王們的獨尊以后,天下便“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了。
孔夫子提倡的“三從四德”成為了全社會的共識,很快便被占據了社會生活主導地位的男人接受了。男人們都自覺地承擔起了監管嫦娥的義務,因為禮教,嫦娥才再也不可能有回到丈夫身邊的機會了。
嫦娥偷吃“禁果”被禁月宮的事情關系到了婦女地位的社會問題,不過,咱們要是再往前捋,三千多年的商代,那時的婦女是不是已經成了男人的附庸了呢?
筆者曾經感受過殷墟婦好墓的考古。婦好,是商代全盛時期的戰將,被今人標榜為世界第一女將軍。甲骨文記載,婦好曾率一萬三千眾,歷時數年轉戰西部。如果商代的婦女社會地位低下,就不可能有婦好帶兵爭戰的史實。
后來到了春秋戰國時期,隨著儒家學說的確立,婦女的社會地位一天不如一天了。統治階級除了拼命向百姓們(婦女們)灌輸“三從四德”、“三綱五常”外,還悟出了一個策略:需要一個引以為戒的招牌才能更有效、更直接地起到震懾作用,于是嫦娥被統治者認可了,自此,嫦娥有了流傳下去的社會基礎。
碧海青天夜夜心
嫦娥在月宮里被關的時間久了,民間由憎惡轉而憐憫了。再后來,干脆還同情起來了。關于對嫦娥的同情,就連許多文人墨客也加入了進來。
詩仙李白盯著月宮里的嫦娥曾感慨道:“昔余聞姮娥,竊藥駐云發。不自嬌玉顏,方希煉金骨。飛去身莫返,含笑坐明月。紫宮夸蛾眉,隨手會凋歇。”原本寂寞、落魄的嫦娥在李白的筆下儼然成了孤芳自賞的樂天派了。
詩圣杜甫并沒有李白那般豁達:“兔應疑鶴發,蜍亦戀貂裘;斟酌嫦娥寡,無寒耐九秋。”盡管說杜甫充滿了同情心,不過,“斟酌嫦娥寡,無寒耐九秋”卻也道出了詩人孤芳自憐的悲涼心態。
白居易也曾為嫦娥發出過悲憐:“常恐飛上天,跳躍隨姮娥;往往蝕明月,遣君無奈何!”“遣君無奈何”,那么漂亮的嫦娥,只身在月宮里空守寂寞,惹得詩人也有了“跳躍隨姮娥”的心思,天底下哪有才子不憐香惜玉的呢!
晚唐詩人李商隱是個鐵石心腸:“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先是貶低了嫦娥的品行,但是一向多情的他卻沒忘了贊嘆嫦的美貌:“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只身在月宮里無聊地打發日子,哪還會有心思“斗嬋娟”?嫦娥和嬋娟被詩人參和到了一起,或許他推測出:嫦娥乃春心未眠。
為什么原本偷盜的嫦娥能勾起人們的創作欲望?因為嫦娥身上的反叛精神,為被壓抑的人們提供了表達亢奮的素材。所以在文學、美術上有許多嫦娥的題材。
嫦娥為什么最初是和蛤蟆待在一起?讓蛤蟆陪伴在嫦娥身邊,是人們希望她長生不老永遠光彩照人。因為只要嫦娥在,人們就多了一個抒發情感的機會。后來蛤蟆變作了白兔,是因為蛤蟆后來不受待見了,而兔子成了神話傳說的新寵。
為何李白和白居易都管嫦娥叫做了“姮娥”,其實早先時候嫦娥確實叫這名,只是到了漢代有一個皇帝叫做劉恒,因此全社會都得避諱“恒”;而恒與姮諧音,月宮里的姮娥顯然沾了皇帝的諱,所以姮娥便不得不改名叫作嫦娥了。
(撰文、供圖/黃大路 王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