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一高,人們時常會有出汗多、喝水少的情況,最易誘發尿石癥。近年來,我國尿石癥的發病率有升高趨勢,是世界上三大結石高發區(中國、泰國、美國)之一。尿石癥,又稱尿路結石,是腎結石、輸尿管結石、膀胱結石、尿道結石的總稱,在中醫里屬“石淋”“砂淋”范疇,是泌尿外科疾病中的常見病、多發病。
尿石癥是如何形成的呢?怎樣預防呢?
尿石癥的病因比較復雜,概括來講大多與以下因素有關。
局部因素:尿路機械性梗阻、感染,異物是局部主要原因,直接影響結石的防治效果。
新陳代謝紊亂:內分泌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亢進,促使血鈣增高,腎臟排鈣過多,容易沉淀形成結石。
天氣:夏季天氣炎熱、日照時間長,使尿液濃縮,易生長結石。
水質:我國的水質經過改善后,尿路結石發生率已有所降低。
遺傳因素:據有關媒體報道,腎結石患者的子女發病率較高,一般雙胞胎會同時患病。
性別:男性尿道細長,男性的發病率較女性高。
年齡:男性腎結石出現的高峰年齡約是35歲(25~40歲)。女性腎結石出現的高峰年齡約是30歲(25~40歲)和55歲(50~65歲)。
職業:高溫環境下的工作人員、辦公室工作人員、醫生、廚師的發病率亦較高;與鈹、鎘等接觸的特殊職業者也易患此病。
飲食結構:動物蛋白攝取過多者、精制糖攝取過多者、飲食中纖維素含量過少者易患此病。
尿石癥復發率很高,治愈后5~10年復發率高達80%,故預防很重要。若想徹底治愈尿石癥,清除成石原因是最好的方法。針對病因,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去除病因。解除尿路梗阻,控制尿路感染等,及時去醫院就診,查明原因,如患尿路狹窄、包莖、前列腺增生等要及時治療。
二、生活調理。大量飲水,增加50%的尿量可使尿路結石發生率下降86%。正常人每天應保持尿量在2000毫升以上;有結石的患者尿量要保持在3000毫升/24小時,亦可適當補充一些鹽分。
據相關資料表明:深夜及清晨是最易形成結石的時間,故睡前及半夜(約凌晨2點)飲水可有效預防尿路結石;增加活動量,長期臥床的病人尿路結石發生率為2%~3%,多活動、勤翻身等會加快新陳代謝,以利于排石、防石;飲食調整,注意飲食平衡,適量控制含鈣、含草酸的食物及動物蛋白與精制糖的攝入量,多食富含植物纖維素的蔬菜,如芹菜、木耳等。尿路結石根據結石成分有草酸鈣結石、胱氨酸結石、尿酸結石等,大多是混合成分結石。我國以草酸鈣結石和尿酸結石較多。
草酸鈣結石患者:限制含草酸及含鈣較高的食物攝入量,如菠菜、竹筍、莧菜、奶、干酪、蝦皮、濃茶、豆類。
尿酸結石患者:限制嘌呤類食物攝入量,如動物內臟、豆類、菜花、巧克力、魚肉。
三、中西藥物預防結石。中藥:金錢草、海金砂、滑石、石葦、雞內金等可化石、排石;西藥:消炎痛、維生素B6、別嘌呤醇等可化石、排石。
四、食療小驗方。黑木耳適用于初發小結石,每天炒菜吃一兩次,可防治腎結石;每天吃2~4個核桃,能輔助治療尿路結石;每天飲180毫升葡萄酒,可使腎結石發病風險下降30%;雞內金20克、赤小豆50克、粳米50克煮粥食之,可利濕排石。另外,青陳皮、王不留行、滑石等有一定化石、排石作用。
五、微創取石。對于有明顯腎絞痛以及較大的尿路結石的患者,要及時到醫院就診,請醫生診斷檢查,根據病情采取碎石、排石、取石等綜合治療措施。
目前,我國的微創技術發展較快,幾乎不用開刀取石。直徑小于0.6厘米的尿路結石,采取中醫獨特優勢保守排石即可自動尿出;直徑大于2.0厘米的腎結石可用經皮腎鏡取石,又稱“打洞取石”;直徑小于1.5厘米的尿路結石可分次進行體外沖擊波碎石;復雜的體外碎石失敗的輸尿管結石,尤其是輸尿管中下段結石,腔內氣壓彈道碎石就可以大顯身手了,只需用輸尿管鏡經尿道進入輸尿管,借助高清晰影像系統找到結石,置入碎石器械,將結石粉碎取出,猶如“探囊取物”。
(作者供職于濮陽市中醫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