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黃丸最早出自宋代醫學家錢乙的《小兒藥證直訣》,千百年來已經成為中藥中的明星產品。然而讓很多專家頗感憂慮的是,本來好好的一個知名方劑卻成了一些廠家口中宣傳的包治百病的保健品和“神藥”。根據中醫辨證論治原則,以下三類人群不宜服用六味地黃丸。
脾胃虛寒者不宜用 脾胃虛寒主要表現為腰酸、怕冷、腹部寒涼、大便稀。六味地黃丸中滋陰藥物較多,會加重脾胃負擔。
濕熱病癥者不宜用 濕熱病癥表現為口苦、小便黃等。六味地黃丸中的滋陰藥物會使濕邪加重,濕熱難去。
感冒患者不宜用 外感疾病的治療原則是“散”,而六味地黃丸中多是滋膩藥物,主“收”,容易使外感邪氣留于體內,疾病不易治愈。
隨著年齡增大,老年人腎臟的代謝和排毒功能明顯下降,腎臟容易受各種因素影響而出現腎功能衰竭,使用藥物治療各種疾病時,應注意該藥物是否會對腎臟產生損害。
1.抗生素 新霉素、慶大霉素等氨基糖甙類藥物是腎毒性最大的一類抗生素,其毒性與用藥時間、劑量有關。青霉素和頭孢菌素類藥物本身無明顯腎毒性,主要引起過敏性腎間質損害,與藥物劑量無關。另外,服用磺胺類藥物的老年患者也有可能出現急性腎功能衰竭。
2.消炎鎮痛藥 吲哚美辛、舒林酸、布洛芬、萘普生、氨基比林、非那西丁、保泰松、阿司匹林、安乃靜等消炎鎮痛藥,易引起老年人腎損害,特別是原有肝腎疾病,或腹瀉、脫水導致血容量不足的情況下尤易發生。
3.降壓藥 降壓藥中要特別注意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導致的腎損害,其發生往往與臨床醫師未能嚴格掌握用藥指征及未及時發現潛在的腎衰竭危險,這些潛在的危險包括腎動脈狹窄、多囊腎、心衰、合用利尿劑等。
4.抗腫瘤藥 順氯氨鉑、絲裂霉素等抗腫瘤藥引起的腎損害常與劑量過大有關。
5.中草藥 中草藥導致腎損害的報道近年不斷增多。具有腎毒性的中藥種類繁多,常見的有:雷公藤、山慈姑、木通、馬桑果、牽牛子、蒼耳子、罌粟殼、草烏、天麻、臘梅根、使君子、益母草、白花丹和胖大海等,其中以雷公藤引起的腎損害最多,其次是木通。
骨關節炎用藥避免3個誤區
誤區1:骨關節炎需要使用抗生素
專家解析:醫學里所說的炎癥包括感染所造成的炎癥和無菌性炎癥兩種。感染性關節炎除關節疼痛、腫脹之外,往往合并有全身發熱等癥狀,血常規等血液指標也會有所變化。而大部分中老年人的關節炎屬于退變性或稱為老年性骨關節炎,只需要服用消炎鎮痛藥和營養軟骨藥就能緩解癥狀,盲目使用抗生素不但沒有效果,長期用藥還會引起細菌耐藥、真菌感染等。
誤區2:鎮痛藥服用越多效果越好
專家解析:藥物在體內都有一定的半衰期,當鎮痛藥達到一定劑量水平時,增加用藥劑量并不能增強鎮痛效果,反而會因為用量過大或用藥時間過長使藥物在體內蓄積引起嚴重的不良反應,如頭痛、頭暈、視力障礙等。因此,患者不要盲目多次服用,而應征詢醫生意見,換藥或者適當合用其他藥物。
誤區3:中藥治骨關節炎副作用小
專家解析:中醫學將外邪侵襲經絡,氣血閉阻不暢,引起關節、肢體等處出現酸、痛、麻、重及屈伸不利等癥狀,稱之為痹證,也就是西醫學所稱的關節炎。中醫采用辨證施治,通過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等方法治療,可有效緩解癥狀。但少數治風濕病的中藥長期服用可能會造成肝腎功能損傷,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幾種常用中藥的安全用量
胖大海、枸杞、金銀花、甘草、人參等都是人們熟識且常用的中藥,由于這些中藥藥性較為平和,大多數人都是根據自己的經驗去服用。其實,這些常用中藥也有一些服用禁忌,切不可太隨意。
胖大海 胖大海味甘,性寒,有小毒,有清肺利咽、潤腸通便的功效,適合于風熱邪毒侵犯咽喉所致的喑啞,其他原因引起的喑啞用胖大海無效,特別是老年人突然失音及脾虛者應該慎用。安全用量:每次不得超過3粒。
決明子 決明子味甘、苦,性微寒,有降血壓、降血脂、清肝明目的作用,但長期服用可引起腹瀉,女性還可引發月經不調,故不可長期服用;有泄瀉、低血壓者及懷孕女性也應慎用。安全用量:每日10~15克。
枸杞子 枸杞子味甘,性平,有滋補肝腎、益精明目、抗衰老的作用,體質虛弱、抵抗力差的人可以適當吃點兒枸杞,但脾虛有濕及泄瀉者忌服,正在感冒發燒、腹瀉的人也最好別吃。安全用量:每日5~15克。
甘草 甘草味甘,性平,有補益心脾、潤肺祛痰止咳、緩急止痛、清熱解毒、調和諸藥之功效,但長期服用能引起水腫和血壓升高,還易引起低鉀血癥,導致心律失常、肌肉無力等。濕盛脹滿者不宜服用。安全用量:每日3~10克。
人參 人參性平,味甘、微苦,有大補元氣、生津安神、補脾益肺、提高免疫力的作用,體虛之人最宜服用,但身強體壯者長期服用或過量服用易引起口干舌燥,甚至鼻孔出血,實證、熱證而正氣不虛者忌服。服用人參后忌吃蘿卜、忌飲茶,忌與葡萄同食。安全用量:每日5~10克。
菊花 菊花味辛、甘、苦,性微寒,有疏風清熱、平肝明目、解毒的作用,但陽虛體質者不適合服用;氣虛胃寒、食少泄瀉者應慎服;陰陽兩虛型、痰濕型、血瘀型高血壓病患者也不宜服用菊花。安全用量:每日3~6克。
金銀花 金銀花味甘,性寒,既能清里熱,又能散表熱。因金銀花藥性偏寒,不適宜長期飲用,尤其是脾胃虛寒、陰證瘡瘍或氣虛體弱的人以及月經期女性不能服用。安全用量:每日9~30克。
老年人應慎服清熱藥
有些情況下,老年人會根據治病需要選擇服用一些清熱藥物。但是,服用清熱藥要注意“過則有害”。不少老年人一旦服藥見效,就自行長期給予清熱藥物治療,或者在下次患相同或相近疾病時沿用原清熱藥方用藥,最后對身體造成傷害。
中醫認為,過服清熱藥物傷陽耗氣之后,人就會出現畏寒發冷、頭昏體沉、面色青黃、動則出汗、氣短不續、食欲不振、腹痛腹瀉等癥狀,嚴重者還會發生四肢浮腫。這些癥狀并不都會呈突發性或典型性,所以又最易被老年人忽視而繼續服用清熱藥,這種情況的后果就更為嚴重了。
老年人一旦出現過服清熱藥的癥狀,必須立即停藥,并在醫生指導下對癥治療。一般說來,可選用補陽益氣、健脾固胃的方藥。因此,老年應重視呵護陽氣,慎用各種清熱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