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秋燥 燥邪傷人,易傷人體津液,津液既耗,就會出現燥象,表現為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干結、皮膚干甚至皸裂。肺喜潤而惡燥,肺的功能必然受到影響,就會出現鼻咽干燥、聲音嘶啞、干咳少痰、口渴便秘等一系列秋燥癥。
怎么來養陰防燥呢?元代醫家忽思慧在《飲膳正要》中說:“秋氣燥,宜食麻潤其燥?!鼻锾鞈喑灾ヂ椤⒎涿?、銀耳、青菜之類的柔潤食物,以及生梨、葡萄、香蕉等水分豐富、滋陰潤肺的水果。
在起居上要早睡早起。早睡能養陰,早起呼吸新鮮空氣,以利舒肺,能使機體津液充足、精力充沛。
防濕邪 秋季從立秋到霜降有6個節氣。此時,夏天的暑氣還沒有結束,秋天的雨水已經很多了,此時須防濕氣陰邪,困傷脾陽而發生水腫或腹瀉癥狀。要是早秋脾傷于濕,就會為冬天的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的發作種下病根,所以秋季防濕也很關鍵。
防濕主要應以祛濕化滯、和胃健脾的膳食為主。如蓮子、薏苡仁、冬瓜、蓮藕、山藥等。
防賊風 秋天天氣多變,早晚溫差大,冷熱失常,往往使人措手不及,賊風往往會乘虛而入,使人生病。
秋夜涼風習習,有的人愛開窗而睡。睡眠時人體免疫機能降低,陣陣涼風吹起地面塵土,細菌病毒就會乘虛而入,被中醫稱為賊風。
受到夜間賊風侵襲,第二天就會全身酸痛、疲乏無力,還會引起咽炎、氣管炎、口歪眼斜、面部神經麻痹等。
防賊風的方法:一方面,注意穿衣、蓋被,不要隨意減衣;另一方面,不要過早地穿上棉衣,秋要凍,才會對賊風有抵抗力。
防秋郁 晚秋時節,凄風慘雨、草枯葉落,人感受了季節的變化容易起憂思。人腦底部有一個叫松果體的腺體,能分泌一種褪黑激素,它使人意志消沉、抑郁不樂。而入秋之后,松果體分泌褪黑激素相對增多,人的情緒相應低沉消極。
怎樣防止秋郁呢?首先,生活規律不要隨意打破,心情不好,該做什么還是得做什么。其次,要適當多吃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雞蛋、豬肉、羊肉和豆類等。還要參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娛樂活動,如歌舞等。秋天宜登高遠足,是登山活動的黃金季節,于群山環繞中,置身天地間,可增強人體的呼吸和血液循環功能。
戒性情懶惰 老年人在秋季應適當增加戶外活動,如慢跑、散步、打拳、跳舞、做操等健身運動,也可多做些家務,不可久坐不動。
戒過于疲勞 要把鍛煉、家務等各方面活動安排妥當,勞逸結合,這樣才能使各組織器官得到適當的休息和調整。
戒飽餐多食 進入涼爽的秋季,人們食欲增加,但進食過飽會使能量攝取超標,體重增加,導致肥胖的發生。肥胖還會造成高血糖、高血壓、高甘油三酯、高膽固醇等“四高”癥。
戒遇事發怒 老年人情緒大幅波動,會使各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受到干擾,容易誘發胃腸潰瘍、高血壓、冠心病等疾病。因此,當遇到不順心的事時,應克制自己,冷靜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