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綠盲蝽
又叫牧草盲蝽、小臭蟲、破頭瘋,寄主植物廣泛,能危害多種果樹、蔬菜、棉花、苜蓿等經濟 作物。
1.1 "為害特點 "綠盲蝽以成蟲和若蟲刺吸棗樹幼芽、嫩葉、花蕾及幼果,被害葉芽上先出現失綠斑點,隨著葉片的伸展,小斑點逐漸變為不規則的孔洞,俗稱“破葉瘋”、“破天窗”;花蕾受害后停止發育,枯死脫落,重者棗花全部脫落;受害幼果有的出現黑色壞死斑,有的出現隆起的小皰,果肉組織壞死,受害嚴重者棗果脫落。
1.2 " 發生規律 " 綠盲蝽每年發生5代,以卵在雜草、病殘體及淺層土壤中越冬,次年3—4月日均溫達到10 ℃以上、空氣相對濕度70%左右時卵開始孵化。棗樹發芽時開始上樹為害,第1代為害盛期在5月上旬,第2代為害盛期在6月中旬,第3~5代為害盛期分別在7月中旬、8月中旬和9月中旬。成蟲壽命30~50天,世代重疊嚴重。成蟲飛翔力強,若蟲爬行迅速,白天潛伏,清晨和夜晚取食為害。綠盲蝽的發生與氣候條件關系密切,氣溫20~30 ℃、相對濕度80%~90%的氣候條件最適宜其發生。
1.3 " 防治措施
1)清潔棗園。棗樹落葉后于入冬前清掃落葉、爛果、雜草,徹底刮除主干、主枝上的翹皮,集中銷毀;樹干涂白或涂石硫合劑渣。
2)涂抹粘蟲膠環。5月上旬、6月上旬在樹干中上部和主枝基部涂抹寬5 cm的粘蟲膠環,粘殺綠盲蝽成蟲和若蟲效果明顯。
3)藥劑防治。棗樹萌芽期噴1 500倍液10%高效氯氰菊酯、3 000倍液20%速滅殺丁防治。避開中午高溫時段,在清晨、傍晚噴藥。
4)保護天敵。草蛉、小花蝽、蜘蛛等對綠盲蝽有較好的控制作用,應注意保護和利用。
" 5)合理間作。避免在棗園內間作玉米、大豆、白菜等綠盲蝽寄主植物。
2 " 棗食芽象甲
" "又叫小白象、棗飛象、棗灰象、芽門虎、食芽象鼻蟲,是棗樹年生長周期中發生最早的葉部害蟲之一。除危害棗樹外,還危害蘋果、桑、棉、豆類和玉米等多種植物。
2.1 " 為害特點 " 棗食芽象甲以成蟲危害棗樹的嫩芽或幼葉,嚴重時吃光全樹嫩芽。受害棗吊短小,開花坐果時間推遲,僅能結少量晚棗,且棗果質量差。幼葉展開后,成蟲繼而食害嫩葉,將葉片咬成半圓形或鋸齒狀缺刻。
2.2 " 發生規律 " 棗食芽象甲在陜北黃河沿岸紅棗產區1年發生1代,以幼蟲在樹冠下5~ "50 cm深的土壤中越冬,第2年4月上旬化蛹,4月中旬至5月上旬棗樹萌芽期是成蟲羽化盛期,亦是為害高峰期。成蟲羽化后即取食幼芽。5月中旬氣溫較低時,該蟲在中午前后為害最兇。成蟲有假死性、群集性,早晨和晚上不活動,隱藏在棗股基部或樹杈處不動,受驚后落地假死。白天氣溫較高時,成蟲落至半空又飛起,或落地后又飛起上樹。成蟲壽命70天左右,4月下旬至5月上旬交尾產卵,多在白天產卵,一般習慣將卵產在棗吊上或根部土壤內。5月中旬開始孵化,幼蟲落地入土,在土層內以根系為食。9月份以后進入5~50 cm深的土壤中越冬,春暖花開時幼蟲在10 cm以上深處土壤中做球形土室化蛹。
2.3 " 防治措施
1)消滅春季出土成蟲。春季成蟲出土前,在樹干基部外半徑1 m范圍內的地下澆灌40%馬拉硫磷150~200倍液,也可在樹干周圍挖深度5 cm左右的環狀淺溝,在溝內撒西維因藥粉,毒殺出土成蟲。
2)阻殺上樹成蟲。成蟲出土前,在樹上綁一圈20 cm寬的塑料布,中間綁上浸有溴氰菊酯的草繩,將草繩上部的塑料布反卷,可在阻止成蟲上樹的同時將其殺滅。
3)阻殺下樹入土老熟幼蟲。5月下旬老熟幼蟲下樹入土前,在樹干上涂一圈20 cm寬的機油,可起到阻殺入土幼蟲的作用。
4)消滅震落到地面的成蟲。成蟲上樹后,利用其假死性,于早晨或晚上在樹下鋪塑料布,每天或隔天敲打樹枝,將成蟲震落到地面,人工消滅;也可先在樹冠下噴3%辛硫磷粉或5%西維因粉(每100 m2用藥1~1.5 kg),使成蟲落地觸藥死亡。
5)噴藥防治樹上的成蟲。成蟲上樹后,可用40%馬拉硫磷(或50%殺螟松)800倍液,或5%高效氯氰菊酯1 000~1 500倍液,或20%功夫菊酯2 000倍液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