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樹黃葉病在黃河故道設施油桃上普遍且偏重發生,容易造成葉片早落,嚴重時新梢頂端枯死,影響產量和樹體經濟壽命。
1 " 重發原因
1.1 " 土壤缺鐵 " 黃河故道地區栽植設施油桃的土壤大多為沙質土壤,有機質含量低,礦物質相對貧乏,鐵含量較低,易因鐵不足而發生葉片黃化。此外,桃樹吸收根在土壤中分布淺,而沙土中的鐵元素隨水下移而淋失,使得根系集中分布層中的土壤缺鐵進一步加重。
1.2 " 土壤鹽堿 " 黃河故道地區土壤鹽堿較重,鹽堿化土壤中的可溶性二價鐵轉化成三價鐵,不易被桃樹吸收利用,致使設施油桃表現缺鐵。同時,栽培過程中所有加重土壤鹽堿化的因素,都可導致該病重發,如用偏堿水灌溉,天氣干旱致使水分過量蒸發,引起鹽分上升到土表;低洼地,地下水位高,鹽分積于地表等。
1.3 " 施肥不合理 " 設施油桃需肥量大,但因桃樹毛細根分布淺,對外界因素較為敏感,如施用未經腐熟的人糞尿、雞糞,偏施氮肥和磷肥,都會影響根系對鐵的吸收,引起黃葉。
1.4 " 根系吸收差 " 設施油桃栽植過密,植株間根系密集交錯,影響根系吸收;夏季修剪過重,導致根系大量死亡,在土壤中腐爛分解產生有毒物質,毒害幼根和新根,降低根系吸收養分的能力;結果過多,樹體營養不足,地上部與根系生長失調,也會影響根系生長和吸收,從而加重黃葉病。
1.5 " 控冠不當 " 設施油桃栽培中主要采用夏季回縮修剪和噴施多效唑的方法控冠。夏季回縮修剪量大,樹體突然失去大量葉片,其本身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蒸騰作用能力嚴重減弱,樹勢衰弱,造成部分根系死亡,影響對鐵的吸收;噴施多效唑濃度偏高、次數偏多,造成弱樹更弱,影響根系吸收,加重黃化。
1.6 " 病蟲防治不力 " 病蟲防治不及時、不到位可削弱樹勢,加重病情發展,尤其是受到根腐病、根癌病、細菌性穿孔病、流膠病和桃紅頸天牛等病蟲危害,都會影響桃樹生長發育,加重黃葉病。
2 " 防治對策
2.1 " 改良土壤 " 通過增施有機肥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可改善土壤理化性狀,釋放被固定的鐵。腐熟的農家肥大多呈微酸性,可調節土壤酸堿度,降低土壤對鐵元素的固定。施肥時間一般在9—10月,每畝施肥量3 000~5 000 kg。
2.2 " 增施硫酸亞鐵 " 全園葉片黃化的,可畝施硫酸亞鐵20~30 kg,與農家肥混勻施入;若局部或個別植株黃化,可在發芽前用硫酸亞鐵30~50倍液浸泡刻傷的側根,每株灌施藥液3~ nbsp; " 5 kg,或枝干噴施0.3%~0.5%硫酸亞鐵溶液。生長季葉面噴施時,結合防治蚜蟲、紅蜘蛛加入 "0.3%硫酸亞鐵和0.3%尿素,每7~10天1次,連噴2次。
2.3 " 合理密植 " 設施油桃常用栽植密度有 " " 1 m×1.5 m、1 m×2 m、1.5 m×1.5 m、1.5 m×2 m,土壤條件相對較好的棚室,可采用1 m×1.5 m的密度,土壤條件相對差的棚室,應采用1.5 m×2 m的密度。
2.4 " 調控樹體 " 果實采收完畢后馬上施肥澆水,壯根養樹,10~20天后重回縮。先回縮樹體中下部枝條,回縮量為全樹枝量的2/3,待下部新芽大部分長到3~5 cm 時再回縮上部枝條,讓下部新梢先發育,防止上強下弱,保持樹體上下營養平衡供應,同時避免創傷過重而死根。7—8月噴多效唑控冠時,旺樹可按正常劑量噴施, 相對偏弱的樹則要控制劑量和次數,以防弱樹更弱。
2.5 " 減少病蟲害 " 設施油桃定植前要進行嚴格檢疫和消毒,可用3~5波美度石硫合劑對苗根消毒;發芽前全園噴3波美度石硫合劑,落花后7~10天開始噴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每隔15天噴1次。夏季回縮修剪后,立即涂抹石硫合劑保護傷口。注意防治紅頸天牛??扇斯げ稓?,也可藥劑防治——對有新鮮蟲糞排出的蛀孔,可用小棉球蘸敵敵畏煤油合劑(煤油l kg加80%敵敵畏50 g)塞入蟲孔,然后再用泥土封閉蟲孔,熏殺幼蟲。
(參考文獻略)